-
1 # 戰術汪光學瞄準鏡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徒步行軍要是沒用,美帝那麼興致勃勃的開發機械騾子和行走外骨骼做什麼?為的就是提高步兵在徒步行軍時的攜行和持續作戰能力。
行軍能力是從古至今所有軍隊必不可少的大項能力,一支離開機器就走不動路的軍隊是打不成仗的,這裡涉及到戰術和戰爭科學,哪怕以後人類能上致遠星PK巴斯光年了,徒步行軍也不可能被取消。
當代機械化運輸固然省卻了許多體力勞作,能讓士兵快速的到達戰場,但部隊越大,隊伍距離必然被拖得越長,直接導致行軍產生危險。
例如小明率1個連從A點出發,到B點奪取高地,距離8公里,那麼小明還要依靠機械化運輸就是找打了。假設前方是戰區,拖成一字長蛇陣的機動運輸被人一個伏擊切成三段剁吧剁吧就沒了。誰都知道公路網是關鍵節點,遭遇封鎖和伏擊的機率比野地大幾倍。
這時候只能儘可能採用脫離公路網節點的做法去徒步展開戰鬥陣型推進,部隊的層層環節都不能脫節,如何做到既快速又隱蔽又小傷亡的到達目的地這就得看各部隊的本事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部分機械載具,大部分士兵別想再依靠車輪當腿子。
如果小明面對的是山嶺叢林等複雜地形,那麼他的部隊更加不可能依賴機械化,例如越南的叢林,當年美軍把機械化做到極致,也只能是直升機群進行大規模突擊運輸。然而這一招現在已經不靈了,誰玩誰死。
所以老老實實的翻山越嶺才是正途,這世界上輪子和履帶怕不上去的地方很多,阿富汗的窮山惡水、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冬季的歐洲叢林、解凍的西伯利亞凍土、南方的水網稻田、汶川那樣的千溝萬壑...不練出一支有鐵腳板的部隊,走兩步就趴窩了,還怎麼打仗?
同時,徒步行軍對部隊其實也是一種試煉,它能極大的凝聚和考驗這支隊伍的整體融合度與精神意志。走過長路的人都明白,一個人走路不難,一群人走路就麻煩了。通常組織不到位、爭端、各種突發情況等等都會遲滯行軍速度。
沒有經過訓練,不熟悉行軍,不善於行軍,缺乏互相支援和鼓勵的軍隊,不僅難以快速到達作戰地點,還會因為缺乏經驗造成巨大的非戰鬥減員。如果放到戰時,這些都直接關係到生死勝負。哪怕敗了,你的部隊難道在徒步逃跑上都要比別人慢嗎?
去年德軍發生了一件事情,足以令我們對徒步行軍訓練產生深思:德國國防軍在下薩克森州蒙斯特地區進行常規徒步行軍訓練時,一名候補軍官行軍3公里後暈倒,10天后搶救無效死亡,此外還有3名士兵在訓練中昏厥,當天氣溫高達27.7度,德軍士兵極不適應這種高溫下的長距離野外行軍。
你怎麼看呢?瞧這事兒給鬧的。
-
3 # 元芳有看法
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吧。現在社會的出行工具這麼多,而且私家車幾乎普及,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開始走進健身房,開始更加註重並喜歡上體質鍛練了呢?你肯定會說這是為了體魄更健康。
軍隊不管發展到什麼時代,對個體的訓練都不會放鬆和放棄,而徒步行軍就是最好的拉練方式。徒步行軍既是對軍人體質的鍛練,也是對意志毅力的厲練,人的很多潛能和意志,不是說透過坐在房子裡,讀讀書聽聽課就能長進的,它需要大量的形式上的訓練而磨練。
就比如在軍隊裡練習整被子、走佇列一樣,很多人也是想不通,打仗只要把軍事訓練搞好就行了,把被子整那麼好有什麼用,佇列走的再齊有什麼用,又不能當武器用,這個觀點和要不要徒步行軍訓練其實是一樣的。不管是整被子走佇列還是徒步行軍,它首先是一種紀律性的訓練,也是一種服從的強化,需要透過外在形式來慢慢塑造。
戰爭條件是變幻莫測,是一種難以預料的戰場環境,他需要軍人必須要有良好的體能儲備和野外生存能力,現代戰爭武器再發展,戰場環境下都免不了進行實際交鋒,而這個時候訓練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
4 # 冰雹藍天
徒步行軍是目前各個國家軍隊的必訓科目,只不過要求的難易程度不同,徒步行軍的距離和時間不同而已。我軍目前在新兵連結束前都會組織新兵來一次全副武裝數十公里的徒步急行軍,目的就是錘鍊士兵鋼鐵般的意志和不畏艱辛的戰鬥意識。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今天的軍隊早已是機械化程度非常高的模式,訓練或者作戰都有運輸車、突擊車、步戰車等進行人員呢運送,那還訓練什麼徒步行軍?但事實上徒步行軍即使到了科技日新月異的明天也一樣的重要。
第一、透過徒步急行軍可以錘鍊部隊的意志和戰鬥素養。
第二、徒步行軍可以在戰時機械化裝備故障或者被摧毀後令士兵儘快趕到預定地點以便參戰。
第三、徒步行軍可以加強士兵戰時的野戰能力,因為最終的戰場上就是人的絕殺。
-
5 # 吾評武願
太有意義了!大家可能不知道,部隊訓練一年訓練十一個月,每月訓練四周,一週訓練三天,每天七小時,一年訓練時間就這麼多,其他時間都是政治教育、車炮場日、休息、體能訓練啥的了!
一年之中十一個月之外那一個月叫訓練預備期,乾點啥?組織冬季適應性訓練。就是大家看到的徒步拉練。在部隊檔案上沒有拉練這個詞彙,全部是冬季適應性訓練。私下裡叫拉練沒人管,但是做訓練計劃沒人敢給參謀長軍長報“拉練計劃”,那樣的參謀容易被把夾子摔臉上。
冬季適應性訓練部僅僅是徒步行軍,一路上有戰術課目,比如識圖用圖,班排進攻防禦隊形,防核化生等等。宿營也是必備,練好了暑期去內蒙拉練用得上。
冬季適應性訓練一般五至七天,結束後作訓參謀撰寫簡報、情況彙報和總結,逐級上報,一般都需要加班寫。
-
6 # 不正經的軍棍
徒步行軍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作用不可替代。
機械化是機械化,而機械化的作用並不是說萬能的,只不過,機械化行軍現在是一個主流的行軍方式,而徒步行軍則是必須的一個專案。
開車是比人走著要強,但是,很多地方卻不能用車,山地叢林這些地方,步戰車卡車根本跑不起來,這些地方只能徒步前進。車壞了怎麼辦,沒油了怎麼辦,沒車,只能徒步,不要說再調一個車來,也不要說去別的車,這不在一個頻道上。
機械化的作用,在於更方便快捷,更加節省時間,必要的時候,徒步行軍則是很重要的,而且只要需要徒步行軍的時候,這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訓練徒步行軍,是必備的,徒步行軍的作用,不能替代。
而且,徒步行軍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行進,同時,磨練意志,鍛鍊體能。在很多錯綜複雜的戰場上,沒有堅定地意志,沒有足夠的體能,沒有一雙鐵腳板,根本就打不了仗,打一會兒就趴下了。
很多時候,我們看美軍如何如何,但同時,美軍也並沒有去依賴科技,沒有放棄一些傳統上的事情。
回覆列表
至少是現在,大部分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完全插上飛翔的翅膀,且大部分的機械化裝備只能適用於一般的平原戰場,山地、叢林作戰還是機動只能靠兩條腿走,裝備只能靠人力來扛(騾馬也有,美軍在阿富汗的山地作戰中用過),所以負重行軍訓練就成了步兵(特別是山地步兵)、特種部隊等需要漫山到處跑的部隊的必訓科目。畢竟訓不好,仗就沒法打。
另外,動則三四十公里的負重行軍訓練,也能夠很好提升士兵的體能、意志力和團隊精神,所以這個科目還將是現代軍隊的必訓科目。
寧外科普一點參謀作業的知識:
行軍距離=距離+佇列長度。
由於摩托化行軍的佇列長度較長,因此在短距離行軍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複雜地形下更是處於劣勢。
因此,儘管徒步行軍能力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但仍然是現代戰爭中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