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鋒世家

    古代來說,長江以南各省人口並不多,且很多是少數民族,土司當道,各自為政,難揉成整體。開發不充份,唐末開始大規模開發,到南宋北方人口才大規模南下,經濟也才超過北方。你也可以比較下現在各省,雖然現在很多人南下定居,但整體還是北方人口占優。其次,南方各省多山少平原,就算現在,很多南方省糧食還要北方供應。古代江南雖然富庶,但不是靠糧食,而是靠絲綢木材農副產品加外貿。而糧食在古代是決定性戰略物資。最後是馬匹和鐵礦資源,南方少馬和鐵。馬在古代就好比飛機坦克,少了馬,打仗效率極低,兵貴神速嘛。兵器要鐵,鐵資源供應不上怎麼打?因為山多,所以南方在古代只能是避難地或苟延殘喘之地。但也因為山多,壯大不起來。另外說點南方人洩氣的話,南方人身高和體力整體沒北方人強悍,南方人矮些但韌些。在古代冷兵器的戰場,一對一,身高和體力大些也能佔優不少。

  • 2 # 青年史學家

    確實如此,歷史上定都江南的政權的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短命,而且大多數除了短命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經常會被欺負。那麼,歷史上究竟有哪些王朝曾經在江南地區定都過呢?

    在江南定都始於三國時期的孫吳政權,孫吳政權存在了58年,最終為晉朝所滅。但是晉朝的好景不長,公元311年,西晉滅亡,北方士族南下建立了東晉,東晉存在了100年左右,最終為南朝宋所取代,南朝從宋開始,一連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小王朝,公元589年,南陳被隋朝平定,南朝結束。從222年到589年,在江南定都的王朝一共有6個,先後持續了367年,平均一個王朝60年,這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來看是非常短命的。

    此後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當中,十國裡面有九國是在南方的,而其中楊吳和吳越國都是在江南地區的,不過都非常短命。明朝雖然開國的時候定都於江南的南京,但是到了明成祖時期就已經遷都到了北京,所以明朝存在了200多年,但是明朝滅亡後的南明小朝廷一共只存在了17年,而其中定都於江南的弘光政權只存在了兩年。

    江南地區處於歐亞大陸的邊緣,東臨太平洋,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屬於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所以在面臨北方政權的壓迫的時候,往往在軍事上處於下方,而中國的地形又是北高南低的,而且北方政權由於地理優勢一般會擁有騎兵,這對於江南政權來說是無法招架的,清朝平定南明就是一個明證。日本人後來貢獻南京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也是同樣道理,江南無險可守,四戰之地,不易久據。

    江南地區因為自古以來文化發達,百姓不尚武,所以一旦有政權定都江南後,很快就會被江南的文化所同化,進而變得偏安起來,南陳如此,南唐也是如此,江南地區,曲水流觴,喝喝茶,聽聽小曲可以,真的打起仗來,江南未必是塊可以戰的地方。

  • 3 # 大老呆

    南方,水草豐美,氣候宜人,物產充盈…盡享人間榮華富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活在北方的民族常年受風沙侵擾,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大多以遊牧為生,居無定所…為了更好的發展空間他們常常大舉南下。愛過苦難的人自然能征慣戰。整天沉醉溫柔鄉的人們,毫無鬥志,骨軟筋酥,強人來時則束手無策。

    魔咒:南者,難也。居住南方的人們只有勵精圖治,迎難而北上,開疆拓土,才會不至於被外人吞併。吃苦耐勞,生存之本。

  • 4 # 一葦春秋

    首先是經濟原因。

    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北方的社會經濟狀況都要優於南方,北方的人口也要多於南方,所以,只要是在能選擇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政權都願意把都城定在北方。

    而且,中國古代定都有一個“居中”原則,對於一個大一統王朝來說,北方肯定比南方要更加“居中”。

    事實上,只要清點一下中國的幾大古都,就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處在北方,南方城市裡有過定都史的主要就杭州、成都、福州、廣州這些。

    而一旦把都城定在南方,其實也就間接反應出,這些政權都是偏安南方的小王朝。如果是大一統的王朝,肯定會優先選擇定都在北方,只有南方政權限於疆域,才無奈只好定都在南方。

    當然,這也不絕對,歷史上也有一個大一統王朝定都在南方的特例,這就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在位時期,都城是定在南京的。只不過,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權後不久,又將明朝都城遷到了北平。

    而在歷史分裂時期,北方政權由於在人口和經濟上都強於南方政權,故而,能夠終結分裂亂世的往往都是北方政權。

    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問題是為什麼歷史上往往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卻很少有南方統一北方的,唯獨的一個特例只有明朝。這裡其實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經濟決定政治。

    自東漢末年起,中國的人口開始逐漸向南遷徙,江南的經濟逐步被開發起來,經濟中心隨之也逐漸南移。直到南宋時期,南方的經濟才真正實現了對北方的反超。因此,這也就給後來的明朝建國奠定了經濟基礎,為朱元璋能夠從南向北統一全國提供了經濟條件,最終將元廷驅逐回漠北。

    因此,我認為南北方經濟差距是造成南方政權短命最深層次的原因。

    當然,除了經濟這個最深層次的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次要原因,我也一併總結一下。

    地理因素

    初中地理就告訴我們,中國的地形是三級階梯分佈,西北高,東南低。

    從高往低進攻,有一種俯衝之勢,明顯佔據軍事優勢,反之,從低往高進攻,就處於非常明顯的劣勢了。

    想想歷史上的諸葛亮、劉裕、岳飛,表面上他們的北伐似乎是功虧一簣,實際上在經濟、地理等因素上都是處於劣勢,北伐對於他們而言,何其難也。

    人文因素

    北方尚武,產馬,很多人都弓馬嫻熟,而南方人就相對文弱許多了。南朝的貴族,聽到馬叫以為是老虎叫,嚇得尿褲子。這個例子一方面說明南朝貴族養尊處優,另一方面則很能說明南方人確實偏文弱。

    外族因素

    中國歷史上有兩次被關外遊牧民族統治的時期,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在軍事上,中原民族相對於遊牧民族經常處於弱勢。即便南宋以後,南方的社會經濟已經完成了對北方的超越。但不巧的是,蒙古和女真在之後的歷史上相繼興起,成為了歷史的主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excel中,如何將多行多列的內容轉換成一列的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