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視點分析
-
2 # 廣雅君觀世界
烏克蘭與俄羅斯曾經多年同在一口鍋裡吃飯,然而烏克蘭人回首過往後沮喪地發現就是由於與俄羅斯捆綁在一起,結果本來自然條件優越的烏克蘭經濟發展水平卻不很高,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大大低於西方發達國家。因此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一些政客極力推動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試圖透過實行西方式民主體制和市場經濟改變經濟相對落後的狀態,同時也希望透過靠攏西方來獲得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援。從國家安全形度考慮,烏克蘭也希望透過爭取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援來增強自身抵禦俄羅斯威脅的能力。
烏克蘭向西方國家靠攏,自然讓俄羅斯感到不爽,因為這將會使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緩衝地帶消失,俄羅斯本土將直接面臨北約的軍事威脅。為此俄羅斯頻頻針對烏克蘭採取行動,包括強力“收復”克里米亞(2014年)、鼓動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等地的親俄勢力“搞事情”等,使烏克蘭的領土主權受到了事實上的破壞。
嚴峻的現實使烏克蘭的一些政客們更加堅定了透過靠攏西方、藉助西方國家之力來抵禦俄羅斯的決心。而使烏克蘭真正與西方完全到同一條船上的最佳方法,就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與西方國家實現真正軍事一體化。對於北約來說,烏克蘭的加入將使北約獲得了抵禦俄羅斯的新的廣闊戰略空間,同時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這將有利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深度打壓俄羅斯。
因此烏克蘭加入北約對於北約與烏克蘭來說應該是“雙贏”的事情。
-
3 # 海事先鋒
為了讓自己和西方綁在一起,讓西方為自己的國家安全埋單唄,當然了,人家西方世界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隨便為哪個國家的安全做保證的,人家並沒有接納烏克蘭的加入申請。烏克蘭不但想加入北約,還想加入歐盟,但是都被拒絕了。
但是烏克蘭一直在努力,驅使烏克蘭如此努力的動力就來自於他的東部地區:烏東地區目前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地區。當年烏克蘭局勢開始混亂,就是一些烏克蘭人和政治力量想要讓烏克蘭加入歐盟開始的,但是當烏克蘭自絕於俄羅斯之後,才發現加入西方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歐盟並不接納烏克蘭,這讓烏克蘭的處境非常尷尬。
烏克蘭因為和俄羅斯的決裂,導致了俄羅斯對烏克蘭這個緊鄰和親密的夥伴不再手軟,他們出動了志願軍部隊進入烏克蘭,他們封鎖了烏克蘭的軍港,俘獲了烏克蘭所有軍艦,他們控制了烏克蘭東部,扶植出烏東武裝進行戰鬥,俄羅斯還拿到了克里米亞半島這塊戰略寶地,這一切不但稍微挽回了俄羅斯失去烏克蘭的一些損失,而且還讓烏克蘭承受了巨大的內外軍事、政治壓力。
烏克蘭開始想要尋求西方國家更加廣泛和大力的支援,可是西方國家心裡是有底數的,什麼事情可以管,什麼事情不能管,能管到什麼程度,西方都是有分寸的,至今為止,西方依然沒有派遣地面作戰部隊大規模進入烏克蘭,怕過分的刺激俄羅斯,招致俄羅斯更加強力的反制措施,而且也沒有允許烏克蘭加入西方的同盟系統,特朗普甚至認為烏克蘭就是歐洲的一個戰略緩衝區而已,烏克蘭猛然發現他自己把自己賣了,關鍵還沒人要。
就這樣,烏克蘭自己最近也消停了,不再進行諸如跨越刻赤海峽大橋導致被俄羅斯俘虜軍艦這樣的激進行動了,而是選擇依靠外交努力來緩和同俄羅斯的關係。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烏克蘭本來就是一個不能脫離俄羅斯自己發展的國家,可是狹隘的民族情節又讓他們不甘於成為俄羅斯的小兄弟,可是烏克蘭沒想過的是,在俄羅斯這裡他是小兄弟,在西方那裡他只是一個可以隨時放棄的戰略緩衝區,任憑烏克蘭如何努力,加入北約都是遙遙無期的。
-
4 # 浴火
烏克蘭謀求加入北約這個想法不是什麼意外,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許多東歐國家就開始謀求加入北約,烏克蘭在提出這樣的想法也不算什麼意外,屬於趕上一個潮流了。烏克蘭不是簡簡單單的反俄的問題,更多想佔歐洲的便宜,加入歐洲之後,烏克蘭可以透過歐洲一體化等等,從歐洲獲取大量的好處,加入歐洲大市場,希望有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
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想法在烏克蘭獨立建國之後就已經產生,但是這一主張一直存在著爭端,在烏克蘭內部沒有真正得到廣泛認知,沒有達成高度的意見統一,這也成為烏克蘭多年以來的一個政治爭端,甚至可以說它就是烏克蘭內戰的根源之所在,整個社會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烏克蘭的想法是好,實行上卻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僅國內沒有統一的意見,在外部來說,北約的態度也是不明朗的,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沒有獲得加入北約的機會,也連時間表都沒有,也不是歐盟的成員,對於接納它,北約以及西方都是過於太多顧及的,既便不考慮俄羅斯因素也一樣。
回覆列表
烏克蘭自公元十世紀基輔羅斯之後,分別被蒙古、立陶宛、波蘭、俄羅斯等民族交替統治。在這個漫長時期,雖然烏克蘭人坐擁富饒的烏克蘭平原,但始終沒有民族自決權和自主發展權。即使蘇聯建立後的74年,烏克蘭依然感覺俄羅斯沒有平等對待自己,所以烏克蘭人心中一直就存在脫離俄羅斯、融入大歐洲的思潮。這也是二戰期間當納粹德國進攻蘇聯時,許多烏克蘭人竟然走上街頭迎接德軍、高呼解放的原因。
蘇聯解體時,葉立欽原本計劃建立一個新的聯盟以協調各加盟共和國的政治、經濟、國防事務。大多數國家也都同意,只有烏克蘭堅決反對,最終導致各國徹底脫離了俄羅斯政治控制。可以說俄羅斯歷經沙俄、蘇聯兩個時期獲得的對這些加盟共和國的政治控制,因烏克蘭的堅決反對而被徹底葬送了。這一點,也深深埋下了兩國之間的仇怨。
獨立後的烏克蘭選擇的是向美、歐靠攏的政治路線。尤其是當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之後,開始加強對前蘇聯地區各國的政治介入和控制,使烏克蘭又一次感受到俄羅斯對其國家獨立和民族自決的巨大威脅,所以就進一步加大了完全融入西方的行動步伐,開始直接尋求加入北約。
當俄羅斯看到施惠和施壓都無法使烏克蘭回到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圈之後,果斷推動了克里米亞公投和佔領克里米亞行動,隨後又推動了烏克蘭東部地區脫離烏克蘭行動。烏克蘭政府面對丟失大量領土,又得不到西方保護的局面時,其加入北約並以成員國身份尋求保護的願望越發強烈了。
但是想加入歸想加入,美國所做的是一方面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程式,另一方面又不給烏克蘭短期內加入北約的結果。歸根結底,美國的目的是千方百計削弱俄羅斯,而不是逼急俄羅斯反過來讓美國利益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