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彥民

    如何修身呢?

    透過生活中的事兒來修,透過目的,修慈愛天下的價值觀。透過策略,修方法論。透過習慣,修自律。

  • 2 # 道傑6158

    修身在於修心,大慈悲心,是如來室。柔和忍辱心,是如來衣,空無一物,萬物隨緣,是如來座。一切法,不離一心。離心而修身,如暑煮沙石。

  • 3 # 國禮藝術家範志禮

    道家主張修身,修身才能養性,養性才能成德,成德才能成真,成真則成道體,成道體即可實現天人合一,進而贊天地之化育,成人生大意義。

  • 4 # 馬振廷1

    老子伊喜家小官職都舍了,他們還能管俗人修身治國平天下,做夢吧,真是一相情願,一家之談,俗人俗說。沒意思,我說過,老子,伊喜二人的走向,決定道德經的指向。

  • 5 #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支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想精氣神集中與統一,必須去靜下身來修身養性學習宇宙萬物執行的知識才行,說如果這種學習修身養性的智慧,你若明白通達了以後,自身就會變做柔軟,就象剛出生的嬰兒,已除去了身上的一切醜陋與惡習,已沒有汙點了,若去治國治民,自然暢通無阻,一個人已知道天地萬物與自身和人物事的構造執行的原理,其天下事都會隨心應手。

    老子的《道德經》是世間最偉大而難解讀的經,因每個人悟道方法不同,其解讀也各自不同。

    而一個人如何去修身養性調理自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以佛為心,以道為骨,以儒為表,勤學好問,精神集中,在學習中修身,在修身中學習,克己復禮,調節自我性格與胸懷與做人看事的格局,多讀歷史科學與政治和新聞,讓自己在事上磨,當下學,立下悟才行。

    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世間最大的學問與智慧,你若修明白了自身與自性,才能格物致知,心理一家,心性一事,理事無礙,圓明通達,致大善,而龍場悟道。

    修身必先要修心,後明志,後立行,後見道開悟,寧拙勿巧,寧詳勿略,寧近勿遠,寧下勿高。

    讀儒家的經典讓自己明志立心做人生有意義向上的大事。

    讀道家的經典讓自己有格物致知知宇宙萬物和人事進退的執行天地規則,使自己處社會能知進退而保身延年益壽。

    讀佛家的經典讓自己心有善良,知敬畏和因果生死輪迴的報應與萬事萬物的因緣與起緣而達自正覺知覺醒覺悟正覺。

    讀世界與科技和西方哲學法理文化,能使自己知自己的所不足,補自己不能的所短。

    所以修身與修心養性與悟道坐禪是人生生命學與宇宙萬物學最高的開智慧的大學學問。

    有時一輩子守一顆自己的心在修行學習,到老到死,也不知道心為何物?道為何物?人為何物?世為何爭?水為何流?花為誰開?情為誰死?心以何物安?

    所以,修身悟性是人生的高階修行學問,沒有幾十年學習與悟道見性真心的知識與學習和實踐,很難看一本書就悟道得真了。

    但人出生並非人人都天生是聖賢與領導,可以透過不斷的去學習外界的知識文化,使自己的內心沉澱下來,從而達到開慧明智與格物致知致大善良大智慧大慈悲。

    修行無非是靜心下觀,認識自己與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的執行關係而以,使自己自身調合到與宇宙萬物和人事相統一的行為中去而以。

    業由人造,道由人修,理由人明,人若不明道理,修道學法無益。

    修身先修心,做人先做事,知行合一,覺行天下,格物致知,龍場才能悟道,人才能得大智慧與大善良。

    古代老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管子孫子韓非子鬼谷子張良諸葛亮王陽明劉伯溫曾國藩,那一個不都是自己靜下心來修身悟道明心見性而齊家格物致知平天下平自己。

    以拙勝巧,以學代慧,以修代悟,以心代明,而悟道守本,抱中守一,恆中見性,明瞭事物的本面目與嬰兒的光明純潔無瑕。

    心生覺起念,風平浪自靜。

    紅塵三千夢,彈指一揮間。

  • 6 # 一曲凌日

    道德經第十章節,主要講了兩個方面:

    其一,講人的身心修證。從其修練原則到修習過程再到其修有所成(即親證之果),老子依親身經歷一一列述,極清晰極有序(當然,此處若要正解光靠讀與思是萬無法做到的,因為它是一個踐行的過程。這如同你學游泳,光看書不下水百無效驗,終究是緣木求魚)。

    其二,講修成之後(即達果有成後)其多重外化功德。

    其實,本章可謂以道家之語(當然非刻意)極精準地解釋了儒家所謂“內聖外王”的真義。

    下面就本章內容(包括就人們在某些關鍵詞句的誤讀與錯敘解構上的偏見的釋正)簡述幾點意見

    ——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疪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以上談自身修證之始之中之果。

    載,載入加持不懈怠意。

    營魄抱一而不離,言修持原則。即生理上善戒以不斷聚其精真之氣,心理上抱定恆信之初心。此兩句講自修原則、起始發心及持恆的重要,其為大前提。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

    這句專述生理效驗及果境。即如果恆持精進,生理上必有氣脈的諸種反應,再經過多番歷煉之後,身體上自會變化氣質如嬰兒般清柔之態。

    滌除玄覽而無疵。

    這一句專述修心過程與效驗。先由亂至正由混暗至朗明,後破明執與得意之念

    天門開闔能為雌。

    此句是身心修練果境(無我達真),言天門自開,自明自勝,故一定也具知人勝人之德,雖已達真人境,但心態上平和如靜水故能知雄守雌。

    本章餘下句,皆言其外化功德——愛民治國而無以為言真人為官,明白四達而不知言真人為聖。

    最末句是總結,將真人外化之功歸為玄德,即無為之功無心之德。

  • 7 # 雲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層次遞進過程。修身的身不僅僅是人體的肉身,人身也是一個國,簡稱身國,雙目猶如日月,人體的肉身猶如山川,血液猶如河流,毛髮猶如草木,億萬細胞猶如你的萬千子民,而心就是這個身國之主。治理好自己的身國,才能惠濟到自己家族,繼而德行惠濟到整個天下。

  • 8 # 靈事通866

    這個我只要以我自己的經驗過度的一種養身法另加室處運動做基礎,此外就是玩玩小影片開開眼界見見外少觀世界的精彩畫面,給自己增加樂觀感悟來達到修身之道也!!!

  • 9 # 隨便閣

    老子的第十章並不是什麼修身之說。

    如果堅持認為老子的道德經是用來修身的,那麼老子給出了三個修身的方式:

    1、去甚。

    2、去奢。

    3、去泰。

    循此三者以往,身必有果,心必有明。有果有明,身修而德兼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款歐藍德和奇瑞星途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