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校園南北喵

    人們普遍認為,無論我們如何生活,我們的飲食偏好都是相當穩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種觀點可能是錯誤的,透過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別是他的飲食行為,可以改變他的生理學以及腸道微生物,進而改變一個人的食慾。一個人非常喜歡吃甜甜圈的人,不會一輩子都想吃甜甜圈。

    一個人的飲食偏好部分取決於他的腸道微生物喜歡吃什麼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成百上千種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歡不同的食物以滿足其生長需求,有的喜歡吃肉,有的喜歡吃素,有的愛吃糖,有的愛吃纖維……不同的微生物為了能夠讓自己得以生存,就會釋放出一種訊號分子傳遞到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大腦它想吃什麼了,讓我們的大腦作出選擇去尋找它們愛吃的食物。

    腸道微生物確實可以控制我們的飲食行為和食慾。實際上,在人類食慾調節和控制中,腸道微生物組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大腦更重要。

    當我們攝入不健康的飲食和/或接觸其它一些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的因素(比如,抗生素使用、接觸病原體、心理壓力、久坐不動、睡眠不充足等等)時,腸道中的有害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它們所產生的一些有害物質可能透過腸腦軸轉運到大腦,從而刺激大腦對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飲食的渴望,形成一種微生物調節的食慾紊亂的惡性迴圈。相反,健康的飲食以及其它有助於腸道菌群平衡的因素(比如,接觸有益微生物、運動、高質量的睡眠、多多接觸大自然等等),可以促進腸道中友好細菌的生長繁殖,它們所產生的物質會對大腦形成一種友好的刺激,更好的控制我們的食慾,讓我們對健康的食物充滿渴望,而形成一種微生物調節的食慾控制的良性迴圈。

    因此,我們的口味偏好和食慾是可塑的。一個 “迷戀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的人並不會一輩子都渴望這些食物。如果改變他的飲食,他的大腦中的獎賞中心和食慾中心將受到影響,使他的口味偏好和飲食行為發生變化。這些影響部分就是透過腸道菌群來調節的。相反,一個飲食幾乎完全健康和吃健康食品的人,如果將飲食改為不太健康的食物和/或以其它方式破壞生活在腸道中的友好細菌,最終也會對各種炎症性食物產生胃口。這可能導致他體重增加、生病和抑鬱。

    很顯然,腸道菌群紊亂並不是在這裡發揮作用的唯一因素;然而,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垃圾食品連同其它破壞腸道菌群的事件,已經改變了我們的食慾和飲食行為

    現在,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處於一種不健康飲食導致的惡性迴圈之中。在現代生活中,各種高加工的食品幾乎無處不在,我們已經很難找到一款完全沒有任何新增劑和防腐劑的食物,有時候仔細留意一下食物配方,甚至會發現食物中所含有的新增劑種類比食物原材料的種類還要多。相比之下,我們的原始祖先以及那些現在仍然過著傳統生活的原始部落,他們吃的都是營養豐富的天然食物;此外,他們也沒有透過服用抗生素或其它藥物來破壞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因此,不言而喻,他們與我們不同,處於一種健康飲食的良性迴圈之中。

    這些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腸道微生物與宿主食慾之間的聯絡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原始的狩獵採集人群比較健康,而許多現代工業化的人群卻容易生病和代謝紊亂。透過向我們的食物中加入大量的糖、鹽和脂肪,我們的腸道微生物、口味偏好和飲食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以至於很多人發現自己即使一天不吃那些高度加工的食品都很難。

    當然,許多經常吃加工食品的人可能一時半會不太願意轉變為一種更加健康的營養飲食方案,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剝奪他們的許多快樂並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乏味。從根本上說,他們看重的是加工食品的攝入所帶來的短暫的快樂,而不是堅持健康飲食所帶來的更長久的益處。很多人不太願意堅持健康的飲食方案,因為他們非常喜歡某些型別的“垃圾食品”,要他們放棄或嚴格限制這些食物的攝入幾乎是無法忍受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隨著人們選擇健康的飲食,他們對垃圾食品的渴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那麼嚴重;有時,甚至會完全消失。

    當然,要想在全球範圍內扭轉這種局面似乎是很困難的,因為高度加工的食品顯然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多選擇那些健康的飲食,而儘可能的避免那些高度加工的不健康的食物。面對美食的誘惑,還應該多考慮考慮腸道微生物的感受。從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到健康飲食的轉變可以重置我們大腦中的快樂和獎賞中樞,也可以將腸道菌群恢復到更加健康的狀態,隨之而來的更是我們的身心健康。

  • 2 # 無炎生物

    腸道菌群對食慾的影響是雙向的。

    首先,對於那些腸道菌群紊亂因為各種原因被破壞的人,有可能便秘,腹瀉等胃腸功能不適。

    腸道菌群透過其代謝產物,能調節人的食慾影響肥胖。

    1。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透過調節宿主腸肽類激素分泌水平調節人的食慾。

    細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除了直接作為能量來源之外,還可以調節人的食慾。人的腸道中有兩類肽類激素——胰高糖素樣肽和肽YY。具有降低食慾減少能量攝入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作用於下丘腦和腦幹,減少胃飢餓素的分泌。短鏈脂肪酸中的丁酸和丙酸除了影響腸激素的分泌,從而抑制食物攝取,還可以減少脂肪細胞中瘦素的表達,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食慾調節機制。

    2。腸道菌群透過與人體腸上皮細胞的某個受體相互作用調節人的食慾

    科學家敲除腸粘膜上的某個基因位點,小鼠食慾旺盛。分析這種小鼠的腸道菌群結構,發現它的腸道菌群中有一百多個細菌種系型顯著增加或減少,說明這種小鼠的食慾旺盛跟腸道菌群結構是相關的。將這種小鼠的腸道菌群接種到普通小鼠腸道中,普通小鼠也會出現食慾旺盛,肥胖和代謝失調。

    所以腸道菌群對我們食慾的影響是雙向的,健康的腸道菌群分泌適量的短鏈脂肪酸,抑制食慾,避免過度攝入能量。而腸道菌群紊亂時,透過與腸道上皮細胞的某個受體相互作用,會使人食慾旺盛,過度攝入能量,產生胰島素抵抗。

    所以,想要保持健康,避免肥胖,應當保護腸道中的產短鏈脂肪酸的菌群,調節食慾,避免過度攝入能量,進一步患上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代謝疾病。

  • 3 # 面板醫生敬代秀

      腸道可以影響我們的潛意識,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細菌透過各種激素可以操縱我們大腦的獎賞中樞,讓我們對它們渴望的食物愛不釋手。

      不佳的腸道菌群會影響身體,使我們變胖,那我們更要維護好自己的腸道菌群。所以我們要選擇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乳酪、泡菜、納豆等等不僅僅注重飲食,還要多和大自然接觸,讓我們身體的細菌更加多樣化。保護腸道菌群,要平衡膳食,飲食多樣化。同時適當進行身體鍛鍊,增強自身新陳代謝能力,維護自身腸胃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人特別感動面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