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解的椅子

    先更正一下,王通不是唐朝的,而是隋朝的!

    我對王通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名王通,號文中子。在古代敢以”子“相稱的必是非常牛叉的人物,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別看他自已聲名不顯,可是他的後人卻有很多如雷貫耳的名字。

    王勃,對,就是寫:”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的那位,稱為初唐四傑的,是王通的孫子,還是親的那種。還有他弟弟王績也是很有名的田園詩人。他家就是一個儒學世家,書香門第。

    另外,他的弟子更是牛的不能再牛的人物,唐初的魏徵,房玄齡等人相信大家都知道吧,這些人都是他的弟子,而且還不止如此,唐李世民一代的朝廷重臣,他的弟子就佔了半壁江山。比如唐”十八學士“中的薛收,也是他的學生。

    我最先知道王通事蹟的他向隋文帝獻的”太平十二策“,那時他才19歲,正是憤青般的年紀。可惜的是,那時的隋朝剛剛廢除太子,滿朝文武正忙著重新站隊,沒有人理會他,他憤而辭官,回山中授業解惑去了。後來隋又多次派人請他出山,都被他拒絕了。“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他是一個多麼有個性的人。也許大概大約,正是由於他的個性,正史竟然對他沒有記載,或許這就是他聲名不顯的原因吧,當然,這是我個人臆測,沒有事實根據,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我對王通的瞭解也就這些,也只有這些。我在悟空答題一向主張簡潔明瞭,能用一句話說清楚的決不用兩句話,可以這裡卻羅羅嗦嗦的廢話一大堆,那是因為我忽然王通這個人產生的濃厚的興趣,為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特意去查了很多資料,可惜的是,並沒有找到朱熹關於王通的評論,只找到朱熹對於王通遺作《王中子說》的評語,原文如下:

    “《中說》一書如子弟記他言行,也煞有好處。雖雲其中是後人假託,不會假得許多,須具有個人坯模,如此方裝點得成。”

    這裡的《中說》就是《王中子說》,大意就是,《王中子說》是王通弟子記錄王通言行的書,對於後人也是很有好處的,雖然後人有人質疑是偽作,但是也不會假的太多,就算是假的,也得找個人作為參照,再加上一些修飾才能作出來的。

    朱熹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正史中沒有關於王通的記載,所以後人對王通有很多的質疑,其中,質疑最多的當屬說《王中子說》是偽造的,所以才有朱熹這一說。朱熹其實對王通是肯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養小孩為什是自己家養而不是婆家養,難到自己家就該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