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鉤沉
-
2 # 淵源歷史小課堂
周遇吉,明朝名將。寧武關之戰,力抗闖軍,戰死。追贈太保,諡忠武。明末錦州衛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後,在與後金的作戰中極為勇敢,衝鋒陷陣總是衝在最前,憑藉著戰功逐漸從普通士卒提拔為明朝軍隊的京營遊擊。京營原是土木堡之變後,為扭轉衛所兵士戰鬥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謙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軍隊,號稱營兵,因為全部駐紮於北京,亦稱京營。到了明朝末年,京營將領很多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帶關係取得職位的官宦子弟,他們對於出身下層忠厚魯直的周遇吉頗為輕視,周遇吉曾對他們說:“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紈褲子弟,只怕將來難以征戰疆場,平時為什麼不勤於操練以抱效國家,而愧對朝廷的俸祿呢?”
周遇吉這個人是從一個基層慢慢立戰功爬上來的,先後跟隨張鳳翼、孫應元、楊嗣昌等人。而且早年的時候還在楊柳青痛擊了清軍。崇禎15年的時候,周玉吉被調任山西總兵,他當時上任以後發現山西盡是一些老弱殘兵,毫無戰鬥力。他把這些老弱殘兵淘汰進行修繕兵器,也加強操練士兵積極備戰。但是奈何當時農民軍實在過於龐大,在幾次關鍵的戰役當中也屢次遭到失敗。這些失敗帶來的後果就是沒有了主動權,不能主動出擊對農民軍作戰。後來李自成攻佔了陝西,計劃從山西進攻京師。周遇吉和山西巡撫蔡懋德共同佈防抵抗,一邊向京師求救。
可惜當時京師已經無兵可調,只能象徵性的派個副將熊通率領兩千多入前去援助。周遇吉就讓熊通防守黃河,自己奔往代州為京師佈置防線。後來,平陽守將陳尚智不戰而降,而且這貨還說降了熊通,並且讓熊通做為中間人去說服周遇吉投降李自成。周遇吉看到熊通憤怒的大罵:“我是愛國的人,深受國家恩賜,怎麼會和你這種叛徒同流合汙,做叛逆之事!朝廷派你統兵兩千,你不去砍殺賊人,為何要跑到這兒做說客?”說罷吩咐左右手砍了熊通,並把他的首級送往京師,表明為國而戰的決心!
彈盡糧絕的時候部下也勸阻周遇吉變通一下,周遇吉作為忠義之士,自然不會做出投降的事情!李自成後來都打算放棄攻取寧武關,後因部下堅持所以又對寧武關進行猛烈攻擊。最終關破,周遇吉被俘,後被殺害!周遇吉夫人劉氏也進行抵抗,被農民軍燒死
-
3 # 歷史戰爭
明朝末年,大廈將傾,崇禎帝嘔心瀝血,卻也擋不住國家走向覆滅的步伐。明末的朝堂上已經腐朽不堪,整個大明王朝都沒有多少可以委以重用的官員,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準備明朝滅亡以後自己的退路。
闖王李自成從西安出發,不到三個月就打到北京城下,從陝西到山西中間的數十萬大明基本上沒有什麼抵抗,就投降了李自成。不過,李自成這一路上並非沒有遇到阻礙,他遭遇的周遇吉,就給他帶來巨大的打擊,差點讓他心生退意。可以說,李自成遭遇過的所有明軍將領當中,周遇吉可能不是最強大的,但他卻是最令李自成畏懼的。
周遇吉是從軍旅中一路廝殺上來的悍將,他從一位小卒成長為一軍之將,打仗悍不畏死,治軍有方,對待明朝更是忠心耿耿。在明朝末年,明軍對清軍敗多勝少,但周遇吉遭遇清軍時卻沒有絲毫畏懼,他曾數次重創清軍,在楊柳青一帶還取得了明軍對清軍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
崇禎十五年冬季,崇禎帝任周遇吉為山西總兵官。這本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位置,但在當時,明朝的文武百官卻沒有人想要坐在這個位置上,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這裡將是抵禦李自成大軍的前線。可是周遇吉沒有絲毫畏懼,他上任以後,立刻淘汰軍中的老弱病殘,招練新兵,整頓軍備,積極備戰。
次年,由於明軍屢戰屢敗,主力損失殆盡,李自成覺得時機已到,於是率領數十萬大軍從西安出征。周遇吉知道以自己的兵力根本無法阻擋李自成,於是他向京城求援,但京城也已經沒有兵力可調,只能象徵性的讓熊通率領兩千士卒支援周遇吉。可是,這位熊通剛一遭遇李自成的大軍就立刻投降,他還反過來勸降周遇吉。
周遇吉看到熊通以後,破口大罵,他將熊通斬殺,並將他的首級送往京城,以表決心。李自成見周遇吉不願投降,便發兵攻打代州。周遇吉在代州與李自成浴血廝殺,但終因彈盡糧絕,退守寧武關。
寧武關地勢險要,周遇吉憑藉火炮,給李自成的農民軍造成重創,令農民軍聞風喪膽。可是寧武關終究是一處孤城,由於沒有支援,失敗是必然的,有人勸說周遇吉投降,但周遇吉誓死不降,繼續率領全軍和李自成血戰。
由於周遇吉的頑強抵抗,李自成一度心生退意,不想再進攻寧武關,他甚至想要撤軍回到陝西。但是,由於農民軍死傷慘重,不少人對周遇吉恨之入骨,他們逼迫李自成繼續進攻,李自成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攻打寧武關。最終,李自成率軍攻入寧武關,周遇吉殊死抵抗,最終被俘。敵軍對周遇吉極其痛恨,他們將周遇吉毆打致死,還將他的屍體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帶領家眷和敵人作戰,最終被全部燒死,英勇就義。
回覆列表
周遇吉,明末著名抗清軍事將領。
周遇吉的一生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早年的周遇吉主要帶兵抗清,曾創造了明清交戰以來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後來,周遇吉又轉戰陝西山西,後在太原附近寧武關,迎戰李闖,在敵我勢力懸殊之下,仍拼死抵抗,拒不投降,最終城破被農民軍殺害。
一、以少勝多,抗擊清軍三天三夜,殺敵數千
公元1642年11月,清兵七萬餘人在山東劫掠了大量物資和青壯年人口途徑山東、河北北返關外。整個山東河北一路上明軍守軍,要麼聞風而逃,要麼撤兵讓路,清軍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明軍竟沒有一人敢攔阻。當時周遇吉已經奉旨調離山東開赴山西,當他聽到清軍要途徑楊柳青北返,毅然帶領手下官兵趕赴楊柳青,並利用有利地形痛擊清軍三天三夜,斬敵2000餘人,創造了明清交戰以來,明軍第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其勇猛睿智可見一斑。
二、太原失陷,退守寧武關,拼死力戰
公元1644年,周遇吉迎戰李闖農民起義軍,轉戰山陝。同年秋,太原失陷,周遇吉帶兵退守寧武關,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寧武關眼看就守不住了。在此危急形勢下,面對敵人的勸降,周遇吉絲毫不為所動,拼死力戰,幾次三番打退起義軍的進攻,後因孤立無援,城破被殺。值得一提的是,周遇吉的夫人在丈夫死後,仍帶領婦孺守抵抗,最後被活活燒死。
縱觀周遇吉的一生,英勇善戰,忠君愛國,不失為大明的名將。崇禎皇帝自殺後,福王朱由崧繼位仍感嘆道“若明軍個個如周總兵,大明何至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