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螺茶

    代替皇上批閱奏章。因為皇上批閱檔案都用紅筆,所以叫硃批。按理說,這事兒得皇上親自幹,但是明朝後期的皇上不好好上班,懶散,所以就讓身邊的太監代筆。

  • 2 # 歷史熱知識

    要說司禮監批紅之前啊,就不得不說明朝的內閣制度。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後廢除了丞相制度,已達到自己專制專權。後面他兒子朱棣當皇帝后特別喜歡御駕親征所以不能總攬政事就想到了成立一個幫助皇帝的“助手”機構於是選大臣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因而內閣在應運而生。 後面隨著歷史的車輪不斷的前進和老朱家的皇帝們愛偷懶不想規規矩矩的上班所以就導致內閣職權加重影響到了皇權。於是在明宣宗時在內庭成立了專門的太監學堂,至此太監漸通文墨也參與到處理政事當中來! 由於司禮監主管皇帝的文書、印璽所以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就為皇帝代批奏摺即所謂的司禮監批紅。正所謂司禮監能批紅也有皇帝想偷懶的放任但更多的是皇帝想透過內庭牽制內閣以免皇權旁落啊!

  • 3 # 沉墨I方之城

    司禮監批紅,也只有在明朝才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太監代替皇帝在大臣們的奏章上批示,這種奇葩的皇權代行是明朝權力分立的主要特點。

    明朝的權力結構很奇怪,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以一己之力幹掉了中國封建王朝例行千年的丞相制度,直接把相權廢掉,收歸於皇權,以此朱元璋不惜殺掉了很多名臣奸相。

    朱元璋是個不走尋常路的皇帝,皇權、相權集於一身,自己不辭辛勞,什麼活兒都幹,基本上朝中所有事務都由朱元璋自己來頂多。

    內閣建立

    朱元璋這樣的皇帝畢竟是少數,他兒子朱棣造反成功,繼位當皇帝后,就吃不消了,畢竟明朝帝國那麼大,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那麼多,要讓朱棣像朱元璋那樣當勞模,朱棣有那個心,沒有那個力,因為朱棣是個軍事皇帝,喜歡東征西討。

    皇帝親征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正在前線揮刀砍韃靼的時候,後方朝中的政務急件來了,怎麼處理,是和韃靼商量改日子再戰,還是讓朝中急事兒等等?好像都不妥當,但是又沒有辦法,朱元璋取消了丞相這個職務,這些活兒沒人給朱棣幹,都給朱棣給留著呢。

    朱棣明顯不吃不消,但是又不能把丞相這個崗位給恢復回來,華人到底有智慧,既然無法恢復相權,那就不立其名,但出其力吧!朱棣就建立了一個秘書班子——內閣,也就是給朱棣出主意,當參謀的一個小團隊。

    朱棣的做法很聰明,明面兒上內閣是朱棣的秘書和私人助理,暗地裡就是給朱棣分擔政務處理的,但是為了防範這些內閣成員因此攬權,給他們的品級都很低,很明確的規定了內閣只是秘書,而不是權力機構:“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

    內閣制度就此建立,從明宣宗開始,內閣成員的權力就增大,而且基本廢除了朱棣時期內閣不是權力機構的初衷了,內閣成員的權力和品級都很大,比如宣宗時期的“三楊”,都是當朝大學士擔任內閣成員。

    內閣成為了另外一種相權的體現,內閣成員是集體制的丞相,內閣首輔就是正兒八經的丞相代言人了。既然內閣變相的是丞相的恢復,那麼皇權就會有一部分被分出來,大明的皇帝都不是傻子,雖然都很懶惰,要解決權力過分被內閣獨掌,明宣宗又發明了另外一種制度。

    票擬與批紅

    票擬就是內閣成員針對都個奏章或者事件,寫成一份呈貢皇帝批閱的奏章,這種奏章就叫“票擬”,那麼皇帝拿到了這個票擬後,會根據其內容作出相應的批示,既然是皇帝的批示,用的是硃筆(以紅色硃砂為墨),蓋的是皇帝玉璽。

    大家不要以為皇帝就那麼老老實實的坐在案前,一手拿硃筆批示(批紅),一手拿皇帝玉璽往票擬上蓋,皇帝沒那麼勤快,大明皇帝更沒有那麼勤勞!

    大明皇帝們就讓宦官來幫忙,開始還只是幹個體力活兒——蓋章,負責蓋章的官宦就是——掌印太監,他的權力極大,幾乎所有的奏章、聖旨必須經過他蓋章才能生效。

    後來皇帝發現這批紅的工作也是個麻煩事兒,因為很多的票擬都是內閣成員們搞好了的,只需要皇帝批示同意還是不同意,千篇一律,幾乎不變,皇帝們也覺得麻煩,連這個程式都讓太監代替,於是就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宦官職務——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的工作就是代替皇帝在票擬上批紅,批紅權屬於最高決策權,而皇帝把這個權力變相的交給了太監,並不是把皇權讓出去,只是建立了另外一種權力來分化和牽制內閣權力,代表皇權監督和控制政府機構的施政活動,以確保皇權的利益不受損害和侵犯,並防止任何違背皇帝意圖的行為出現。

    掌印、批紅權要是落到了不軌太監的手裡,那麼朝中的權力就立刻出現混亂,比如後來的大太監劉瑾、魏忠賢,就是濫用了皇帝給予的批紅權而禍亂朝綱,這也是大明王朝後期政治黑暗,國家羸弱的原因之一。

  • 4 # 歷史小知

    批紅是皇帝的權力,結果皇帝偷了懶才讓司禮監代為批紅。

    明制,群臣奏進文書,由皇帝親批數本,其餘由司禮監官按閣票所擬字樣照錄,或奉旨更改,用硃筆批之,稱“批紅”。

    批紅有多重要,對看明朝歷史不得不瞭解

    朱元璋廢除丞相後,將宰相權力所包含的決策權收歸皇權、議政權廢除、行政權直接交由六部來執行。但事無鉅細皆有皇帝乾綱獨斷,雖然加強了皇權但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因此朱元璋以後的皇帝為了減輕工作壓力,逐步加強了內閣的權力,讓本應提供諮詢意見的內閣先行提出解決辦法供皇帝參考,謂之票擬。而內閣大學士有兼任有實職因此變相恢復了丞相制度。

    而唯一沒有恢復的、也不敢給的就是決策權,他已經包含在批紅這一最高決策權之中。

    太監由於貼身侍奉皇帝,因此可以影響皇帝按自己意願批紅,從而得到干預外朝的機會。而宦官專權,則都是透過奪取批紅這一帝國最高權力而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斯威x7怎麼樣,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