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jx我是追夢人
-
2 # 芷蘭小時光
總結就是共生共存,被領導者需要領導人發話,領導者需要有人服從!
有的人喜歡思考,看待事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夠有決斷力,天生就是適合成為一個領導者去帶領別人做事。有的人不喜歡動腦,適合按部就班,喜歡聽安排,聽命令列事,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能力發揮到極致。這種人就不適合做領導,他們只想活在那個安於現狀的小天地裡。
一起來看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出處這句話此語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是: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譯文:有的人腦力勞動, 有的人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通行天下的原則。
小結食,在這裡讀sì,是餵養的意思!
勞心者=古代腦力勞動者=管理層
勞力者=實際幹活的底層=古代體力勞動者。
這裡孟子進行借用以外之源。既巧妙而又創造性的切入點,發明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他藉以區別勞心者統治勞力者。而在“或勞心,或勞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昇華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著名“公式”。
然後就這樣,依此作為了中國東方封建政治的理想正規化。後代的世人藉由於這個論點和斷定公式,而漸漸的演化出了學習治天下的體制。
白話翻譯和理解孟子說的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1、腦力勞動者呢,一般都管理,指揮別人做事情的,有一定話語權和決斷力。體力勞動者,通常情況下,都是被別人管理,遵命辦事。
2、而那些被管理的這些基層人員,則透過勞動“飼養”著那些有話語權,發號施令的管理層。
3、管理人的這些高層多數情況下都不用去勞動,他們靠體力勞動的產物所存活,所以則被人飼養著。
總結無論是以前和現在,都存在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區分。
放到現在而言就是,讀書學習成績好的人,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或者研究生—博士生,讀完以後,最終就去到大城市工作,去到大公司,坐在辦公室裡上班,或者進入國家的某個研究所,去搞科研,或者去研究醫學,或者以文字為生,出版書等。他們不被日曬雨淋,也沒有風吹雨打!(這類人就是腦力勞動者)
還有一種人,家庭條件不好,經濟不夠,或者學習成績不好,迫於家庭壓力,早早的就輟學外出工作,或者說因為讀不進去不上學了。他們中有的人最開始就和父母一樣,在家裡幹活,種莊稼。然後漸漸年齡大了些,滿了18歲以後就出去工作了,有的還未滿18歲就出去工作了,去工作大部分都是進廠,洗車,幹工地,有點追求和目標的會去學一門技術,比如修車呀,開挖掘機等等 他們就是靠身體健壯,體力很足,賣勞力而掙錢。(這類人就是勞力勞動者)
腦力勞動者需要體力勞動者種出來的食糧和支援他們的成果並能夠得以快速的拓展開來!
體力勞動者需要腦力勞動者創造更多更先進的科技以供於國家的發展,給他們創造出更多可以減輕體力透支的便捷!
每一個工作都值得被尊重,相互共生共存!
-
3 # 味哎兒
這是揭示人群社會現實裡的所有權下的現狀的語詞。
源出於莊子,述加入他人組織單位與否的狀態。
若加入,必聽順於主人,主人勞心,加入者勞力,從而主人治理人,加入者順從管理而呈被治狀態。
如:加入者拿主人給的工資,當時給糧.油.絹布,從而加入者靠主人求生而食於主家的。
若,不加入,天不收.地不管,自己做自己的主,隨意.任意而逍遙,無拘無束。
現在呈,去別人單位參加工作否。
參加就須聽人家的,拿人家的工資,自所做物品歸單位擁有。
不參加,沒工資沒人管自己,自做物品歸自己,賣出與否,才決定有收入沒。
用現在話說就是:老闆是管理人的勞心者,員工是勞力者;老闆管員工,員工受老闆管,員工由老闆發工資;老闆靠員工製造的產品發財,並給員工發工資。
所以,孔子接加入他人組織單位後,其人的言行規範,從而有忠孝節義智勇信說論。
而,武俠小說講不加入他人組織單位,其人獨闖社會的狀態。
回覆列表
這是中國古代的亞聖孟子說的話,意思是:腦力勞動者是統治者;體力勞動者是被統治者,體力勞動者要供養腦力勞動者。
那時還沒有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概念,因此,孟子的話可以理解為:統治階級是勞心者,是統治、管理別人的;勞動人民屬於體力勞動者,屬於被統治階級,要從事生產等勞動,供給社會的需求。
孟子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的觀點有其侷限性。雖然這種觀點也間接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但是他為統治階級統治、剝削下層勞動人民提供了合理的依據和藉口,使統治階級認為亨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永遠高高在上,鄙視勞動人民;勞動人民則要永遠服從統治,在心理上甘於忍受和承認這種不平等的關係,這也為以後統治階級實行的愚民政策,埋下了伏筆,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生活困苦的根源。
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秦未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人們的固有觀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人們開始敢於反抗剝削和壓迫、反對門閥制度。又經過了漫長的鬥爭,平民也享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並誕生了透過考試可以進入國家權力機關的偉大改革一一一科舉制度。總之,人們的意識在逐漸的覺醒,這一系列的鬥爭,又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孟子的理論,既使在現代社會中,也同樣適用。現實生活中,領導就是勞心者,而大多數的勞動者是勞力者,公司的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離不開領導們的統籌和規劃,而勞動者則只需要簡單的執行就可以了,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孟子所說的帶有一定的偏見,但也不無道理,勞心者往往處於社會的上層,擁有淵博的知識,諾大的財富,在社會上佔有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屬於社會的精英,他們處於領導階段,也是社會發展所必須的。只是國家要實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證低層勞動者的利益。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和人類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