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蔡哥談
中國歷史上兵勇者代表人物是西楚霸王項羽,除了項羽外,還有一位與項羽比肩的兵勇者代表叫李存孝。下面我來談一談唐末名將李存孝。
李存孝,生於公元858年,死於公元894年,唐末代洲飛狐人,即現在山西省靈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是沙陀人。他是唐朝未年著名猛將,他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歷史上傳說中勇猛有三個人,即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是指皇帝,王爺中西楚霸王項羽最厲害,在將軍中數李存孝最厲害。最厲害的民間武功數一個叫金臺的武功大師,他一個能三打少林寺,少林寺是少林拳發源地,金臺能三次攻打少林寺,足見他功夫多麼的高。
再來說古代兵勇者第二人李存孝,他是古代能與項羽比肩的人物,是古代著名猛將,他的武藝天下無雙,勇力過人,少年時力不無比,曾經徒手捉拿老虎。
李存孝是唐未晉王手下的一員猛將,也是晉王李克用義子,是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李存孝手下有五百騎兵突擊隊,外稱飛虎隊,打仗非常厲害,李存孝曾帶兵日奪八塞,夜攻三關口,李存孝領十八騎攻進長安城。為晉王李克用立下許多戰功。人稱李存孝為飛虎將軍。
李存孝曾與當時六下笫二名的王彥章交過手,只用幾個回合便打敗了王彥章,可見李存孝多麼厲害。後來,晉王李克用聽信小人說李存孝謀反,便下令五馬分屍車裂李存孝,當時用五匹馬分別兩手,兩腳,頭頸處各用五匹馬五個方向淮備五馬分屍李存孝時,奇蹟發生了,要時一般將領早就將屍體撕成兩塊,可是李存孝由於天生神力。手碗和腳部自然反應,硬是五匹馬拉回來十幾次,晉王李克用看五馬分屍弄不死李存孝,下令割斷李存孝手筋腳筋,打碎膝蓋骨關節,才五馬分屍了李存孝,一代猛將被人巫陷除死了。由此可見李克用功夫多深,力量多大。
再後來,李存孝死後,當時天下第二的王彥章帶軍隊攻打晉王李克用軍隊,王彥章連殺晉用李克用手下三十多名將軍。李克用正在後悔不該處死李存孝,造成無人能敵王彥章時,這時李克用軍師叫一名將軍裝扮成李存孝出戰,王彥章一驚撤兵,王彥章兄弟王彥龍居然被假李存孝嚇死了,由此可見,王彥章兄弟二人多麼怕李存孝,因為李存孝太勇猛,武功太高了,
因此,中國歷史上除西楚霸王項羽是兵勇者傑出者外,李存孝是同項羽比肩的第二個兵勇者代表人物。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隨之也誕生了眾多名將、猛將,勇戰派的將領自然也不少,這些將領的主要特點就是個人武力高強,作戰必身先士卒、悍不畏死。除了項羽之外,李存孝、冉閔、常遇春、史萬歲、呂布、楊再興、薛禮、文鴦、養由基等等,都是勇戰派的代表人物。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李存孝、冉閔、常遇春三人吧。
飛虎將軍李存孝李存孝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猛將,是李克用眾多“義子”當中的一位,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句“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就足見對其的評價了。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人稱飛虎將軍。史書記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野史更是說其曾帶十八騎攻取長安,雖然有所誇張,但李存孝的勇猛也可見一斑,甚至連當時的另一員猛將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然而正是由於李存孝的勇猛卻為其惹來了禍事,在李克用派李存孝與李存信救援定州王處存的時候,李存信由於嫉妒李存孝,誣陷其“懷有二心”,導致李克用對李存孝產生猜忌。李存孝氣憤不過,於是暗中聯絡王鎔對抗李克用。
唐乾寧元年(894年),李克用親率大軍包圍邢州十餘日,在城中斷糧後,李存孝逐向李克用低頭認錯,被李克用帶至太原,最終車裂於市。
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國時期人物。冉閔最為出名的便是那道“殺胡令”了,不過我們在此不論其為政功過,只論其作戰之勇猛。
冉閔一生歷經大小戰役無數,其中更是經歷六場惡戰。一是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二是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是以十一萬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是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是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是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
而最能體現其勇武的是其人生最後一戰,永和八年(冉魏永興三年,352年),冉閔與慕容儁之間的戰爭,史料記載“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陣而前。冉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里。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衝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裡,朱龍忽斃,為燕兵所執。”冉閔也因此戰成為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之一。
大明先鋒常遇春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明朝開國名將,戰功僅次於徐達。臂長善射,勇力絕人,自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先鋒開始,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力戰力克、未嘗一敗,自稱可帥十萬兵馬橫掃天下,因而有“常十萬”之稱。
勇猛敢戰、悍不畏死絕對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而且幾乎貫穿於他所參加的每次戰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在採石磯戰役中,面對著元軍的嚴密防守,曾自請先鋒而不成的常遇春駕小船冒箭闖入敵陣,縱深登岸,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接導致元軍潰退,朱元璋順利登岸。此戰之後,常遇春開始擔任朱元璋的先鋒大將。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先後直接指揮或參與了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等重要戰役,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對其極為寵愛,給予了“雖古名將,未有過之”的高度評價。常遇春因而一度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得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其子常茂被封為鄭國公。追贈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