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號角催人紅旗飄
清代的中堂是指內閣大學士,在雍正設計軍機處後內閣基本是承上啟下的文牘批註機構。雖然尊重但權利不大!文化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和兩名協辦大學士,只保持四端兩協,這六個人都稱為中堂。大學士可以兼任軍機大臣,可以兼任總督,協辦大學士可以兼任總督和六部尚書,都可以擔任翰林院掌院學士!是一官職,只有六人能稱中堂。
-
3 # 青瓷雅居
中堂是俗稱。來源於中書省議政堂(丞相)的俗稱。明清把入內閣形容為拜相。所以內閣大臣就俗稱為“中堂”當然一般內部只稱首輔為“中堂”因為首輔居中(假設和珅,劉墉在一起只能稱和珅為“和中堂”雖然都是內閣大學士,和珅是領班軍機)。因為入閣大臣一般為殿閣大學士所以也稱“閣臣”首輔稱“閣老”。某部尚書(正堂)稱“部堂”所以大部分總督稱呼為某部堂(領兵部尚書銜)。
-
4 # 漫步世界遺產
“中堂”既不是官職名稱,也不是榮譽稱號,而是宰相的雅稱。“中堂”一詞的最初來源是宰相的辦公場所“政事堂”。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從朱元璋處死胡惟庸之後,明清兩朝均不設定宰相一職。在清朝,相應地位的正一品官員、大學士以及後來的軍機處大臣,被尊稱為“相爺”或“中堂”。加大學士銜的總督可尊稱為“使相”。如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中,明珠和索額圖被稱為“明相”、“索相”。但到了後來,對於“中堂”的叫法稍顯寬泛。有的從一品協辦大學士也被尊稱為“中堂大人”。這有點兒像新兵稱呼老兵都叫做“班長”,即使很多老兵並未真正擔任班長的職務。
有一點需要注意,這就是沒有加協辦大學士、大學士銜的官員如總督等級別的官員,是不能稱為“中堂”的。
大家熟知的和珅是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相當於首輔,因此被尊稱為“和中堂”。另外,還有曾國藩(武英殿大學士)、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都被尊稱為“中堂”。
明清時的“中堂”是對大學士的尊稱,是輔助皇帝的高階秘書官。放到現在,能達到政治局常委級別!
朱元璋殺胡惟庸以後,廢除丞相一職,皇帝直管六部。可是,工作量太大了。於是,設內閣大學士,品秩都是正五品,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明成祖時,正式設定內閣,解縉、胡廣、楊榮等人都是掛大學士頭銜("某某殿大學士"、"某某閣大學士"),入閣輔佐皇帝。
明朝的大學士在內閣辦公時,坐在“中堂”,東西兩房為七品官“中書(舍人)”辦公的地方。也是因此,稱呼這些大學士為中堂。而且,明清時期,習慣上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宰相名份。所以,大學士又被民間稱為“宰相”!
清朝時,沿用明代內閣制。此時,入閣的大學士都被尊稱為“中堂”。清朝的大學士都是二品起步,最高正一品!
在清朝時,朝廷的官員有滿漢之分。不僅上朝時,滿漢官員要分列兩邊。在六部日常辦公時,滿漢官員也分坐於東西兩邊。這六部中的每個部,都會有六位堂官,包括兩位尚書,四位侍郎。滿族人一半,漢族人一半,辦公時分別坐在東西兩側。而每個部都有一個大學士主管,這個大學士就坐在中間!因此,六部主管大學士會被尊稱“中堂”。
“故大學士多有管部者,唯管部,則於部中添一正座,兩旁以滿漢尚書陪之,故大學士俗呼為中堂。”雍正時,設立了軍機處,削弱內閣權利。此時,這些軍機處大臣,也都被稱為“宰相”。而且,軍機大臣的地位比內閣大學士要更高。如果軍機大臣又兼有內閣大學士頭銜,那麼,“宰相”這個名號就更加實至名歸了。
《宰相劉羅鍋》中,劉墉和和珅被稱為“劉中堂”、“和中堂”,也是因為兩人分別主管一部。和珅的“和中堂”,也成了清朝最有權勢的“中堂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