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痴影視

    看過後不相信這是部出生在2009年的片子,因為從名字到海報,從劇情到攝影機的視角,發覺不出哪裡帶著時代的氣息。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被片尾“End of the world”烘托出來的歷史感,讓人看罷反倒覺得清新而有滋味。更好的一種解讀是,當下浮躁的時代,不缺乏或者說不需要好故事,而是講故事的好方法。

    一個小男孩愛戀上成熟阿姨的故事並不是個鮮見的題材。託納多雷昏黃的膠片中,就有一個成天推著單車去偷窺的小男孩。記得還有一個電影叫做《乳房和月亮》,幾乎講的就是一模一樣的故事,只不過男主人公的求愛方式變成唱民歌兒。或者是因為以上兩片出自義大利和法國這樣的拉丁國家,整個故事看下來,都讓人體味到分明的性衝動意味。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一個佔有慾極強的青春期男孩,和一個長得性感心裡卻不太安分的女人之間,存在著一種怎樣的相互作用關係,大家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影片的基調絕不應僅僅停留在這上面,除非賦予一個更深刻的背景和主題,要不人們絕不會對這樣的性衝動題材豎大拇指的。

    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將這種衝動與戰爭、與歷史結合起來,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下,這樣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看看《朗讀者》就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的電影好看,又得人心呢?細想想,前半部分的火辣鏡頭和後半部分的深入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其實更準確的應該叫做相輔相成。青春衝動,即人性在時代大背景下的掙扎和是非取捨之間透露出的微妙衝突,就是所謂電影之味道。其實《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面也有戰爭和歷史的巢狀,操縱著Malena人生命運的高低起伏,這或許就是它優於同類電影的高明之處。

    實質上每一部刻畫小人物的電影,都在人性和命運這兩者之間說不完也說不透的喋喋不休之中,玩轉著聽眾和讀者心裡的矯情與空悲嘆。但在《美國情事》裡,這兩者在故事的主線中並不十分對立,或者說,一切衝突與矛盾,在我們的視線中始終被導演刻意給模糊化了——男主人公稚嫩又狡黠的眼神,姿態叛逆卻不如其他電影中那般奔放;一個看似掙扎著在時代中身不由己的女子,骨子裡卻有點獨立和理性,可絕不是海報上的那般風塵;關於時代大舞臺的描寫也始終含糊不明所以,肯尼迪、古巴、特務等關鍵詞眼的若隱若現,即便對於像我們這樣稍微懂點國外歷史的人,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妙就妙在,當總統遇刺、全民皆哀之時,當女主角終於倒在了冰冷的石階上,當“End of the world”的樂聲想起,不知是第幾次被打腫的小男孩在地上拼出了自己的畫像……的時候,我們觀眾的心裡也莫名湧起了一種不知從什麼時候就開始醞釀的感傷。而這感傷,與其他故事裡關於人性和命運的衝突其實並無二樣,只是在這裡,似乎多了些暖意洋洋。

    這種模糊化處理其實有他特別的用意,正是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能夠發現,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看不清世事是非的孩子,任何大人之間、國家之間的affair,讓那些少數人去處理去操作就得了,我們,也不過是隨著事情的結果能感慨就感慨點兒,如此而已。連那位一同前去達拉斯的男孩爸爸,作為一位成年人都無力做些什麼(雖然他只是個記者),更別說其他人了。最後,當我們仔細端詳過這一系列人性和命運的衝突之後,發現至少在那個時代之下,人人都是小人物,人人都如同那個小男孩一般懵懂迷惑。發聲在每個人身上的,其實都是一篇有關青春凋零與模糊衝動的劇本。而正是在這樣的框架下,影片的氣質才多了那麼幾分甘甜,我們聽主題曲時才覺得是那麼得有味。

  • 2 # 我都笑傻了

    看的電影不多,但剛好這部電影是比較喜歡的一部,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好萊塢描寫人性的電影,往往不經意間觸動人內心那最柔軟之處。電影的配樂也非常成功。天主教的強硬規範,對總統的膜拜引導著那個時代的一批人的價值觀,強硬,千篇一律。男孩的視角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在各方的利益角逐中,他是尤其可貴的一個沒有被汙染的形象,而相比之下的凱瑟琳卻不甘願的承受了太多,超過了一個女人的負荷。   個人理解原本凱瑟琳是一個被在政治立場上與肯尼迪相左的前夫拋棄的女人,後來又因為和總統的私情被前夫糾纏當作工具。這個女人和前夫不是沒有愛,和總統也有感情,畢竟這是一個傑出的男人,只是因為有了雙方政治力量的角逐,讓這個女人連一件安穩感情都得不到,最後竟然在總統被殺後的悲傷和恐懼中,恍然被前夫的謊言再次欺騙,懷揣一個美好的愚蠢的夢被謀殺。   劇中的男孩不過是一個13歲的懵懂的被強行灌注信仰的最單純最旁觀的角色。父母遵守社會的生存法則,一邊是他們強加給孩子的命令式教育,另一方面是他偶遇的中年女子凱瑟琳自由的試圖自我解脫的生活方式,讓他在規矩和人性之間舉步維艱。因為凱瑟琳對他的坦誠和源自男孩感情初發的懵懂,他對凱瑟琳懷著美好的印象,信任她幫助她,但事情的發展卻因為父母和政治力量的加入而變得複雜,凱瑟琳的死,是男孩無法釋懷的癥結。結尾處男孩被同學欺負時對人群裡瑟縮的修女露出的笑容更是對社會純粹的諷刺。   肯尼迪的案子一直懸而未決,政治立場左右人們的觀點和信仰,導演做此片或許想探究的不是總統的死因,而是從一個男孩的視角出發,去赤裸的而揭示社會上當而種種矛盾對立,類似於《藍風箏》的手法--歷史和政治本身的電光火石之下,還有更值得人深思東西。   作品結尾的畫呼應了片中唯一節奏輕快的一段---凱瑟琳和亞當在畫室潑灑顏料玩的開心忘記世俗的紛擾,我想大概是作者的一個願景。 女人和孩子,從來都是政治的弱者或殉葬品,這是強者天下的局面出現前最無人道的犧牲

  • 3 # 高大美女的

    亂世佳人

    魂斷藍橋

    剪刀手愛德華

    殭屍新娘

    縱情四海

    這個殺手不太冷

    人鬼情未了燃情歲月

    不道德的交易

    英國病人

    走出非洲

    廊橋遺夢

    雲中漫步

    鋼琴別戀

    冷山

    史密斯夫婦

    珍珠港

    國王的演講

    泰坦尼克號

    追不到的戀人

    慾望號列車

    怦然心動

    諾丁山

    王者之心

    如果能再愛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nca成陽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