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稻門YAO
-
2 # 明空奕奕
眾所周知韓日兩國的外交關係向來不好,主要是雙方根本沒有保持友好關係的根基,這也決定了韓日兩國關係始終處於風雨飄搖,時不時陷入緊張對峙的狀態。
和鄰國關係交惡緊張,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國家利益。這也是歷來倡導與鄰為善的主要原因。不過日韓兩國之間可能真的做不到“與鄰為善”,因為阻礙兩國關係改善的是眾多無解的問題。
第一,歷史遺留問題。日本在二戰時期給亞洲人民造成深重災難,這其中當然有南韓。韓日兩國因為慰安婦,強佔勞工索賠等歷史問題,鬧得不可開交。這種歷史遺留問題是日韓之間的敏感問題,不定時讓脆弱的日韓關係感到陣痛。
日本人對歷史的態度如何人人皆知。像這種曾經給他國造成深重災難現在卻死不認賬的國家,還如何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友好往來”?南韓和日本只會被歷史問題繼續困擾,不可能冰釋前嫌。如果非要有一種可能雙方實現矛盾破解的話,那就應該讓日本承認歷史並且對歷史負責,最起碼也能撫慰一下民族感情!
第二,島嶼主權之爭。日本人和許多鄰國有島嶼糾紛,包括南韓。這種領土糾紛更是難以實現皆大歡喜,除了對峙還是對峙。這種根本沒有答案的現實問題已經嚴重阻礙韓日關係向前發展,雙方矛盾不可調和。難道南韓或日本會在領土問題上向對方讓步?都不會!
如果不是美國對南韓和日本有剛性的的戰略需要,向來作為和事佬,盡力撮合日韓兩國關係走近,指不定日韓之間早就連續不斷的爆發小規模衝突了!想要破解日韓關係深層次矛盾,目前來看根本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方式。或許是時機不成熟吧,要是雙方在關鍵問題上能夠讓步,何愁大事不成!
-
3 # 李建秋的世界
這次韓日矛盾表面上是因為二戰時期,日本公司虐待南韓勞工引發的官司,但是實際上把這幾十年韓日關係看一下,自朴正熙之後,歷任的南韓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和日本關係不太友好,韓日之間有非常強的產業競爭關係,恐怕這個才是要命的。
雁行模式朴正熙時代應該是韓日關係最好的時候,當時的南韓比較窮,也比較缺乏資金,而彼時的日本已經發展起來,有很強的對外輸出資本的衝突。
日本政府當時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解決二戰遺留問題,尤其是對南韓的一系列問題,自日本強行合併南韓以後,慰安婦事件,強迫南韓勞工勞動等等一系列問題是日本政府頗為棘手的難題。
1964年,日韓兩國在美國的促成下, 簽訂了《日韓基本條約》,南韓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有償和無償的資金,為南韓以後的騰飛打下了基礎,而同時南韓放棄了對日索賠的請求。
自此以後,南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以日本為核心的“雁行模式”下,南韓被定為為次雁,接受日本的資金和技術的轉移,南韓獲得了極好的發展機會,此時的日韓之間的關係可謂前所未有的好。
雁行模式不但帶動了南韓,也帶動了後來所謂的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臺灣多少都接受了日本的資金和技術的轉移。
模式的破滅雁行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所有的資金,技術都是來自於頭雁---日本,日本的發展好壞直接決定了雁行模式是否還能繼續下去,在日本經歷了長事件的經濟蕭條,雁行模式無以為繼,再加上當時中國越來越對外開放,中國就像一個黑洞,源源不絕的吸收著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資金和技術,這導致雁行模式不可能,也沒必要再繼續下去了。
而此時的南韓產業已經上升到一定程度,在很多領域開始和日本重合,甚至出現激烈的競爭關係,曾經的日本半導體一度非常輝煌,後來南韓的幾個半導體大廠不客氣的說,是站在日本半導體廠商的屍體上發展起來了。
近些年日韓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從造船,家電,手機,化工,汽車,機械,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多少有摩擦,而當年因為接受資金而被掩蓋的日韓政治問題又一次被舊事重提,這也是G20剛剛結束後,日本發動對南韓經濟制裁的原因。
日韓之間激烈的競爭不簡單的在於政治問題,而是在於經濟和產業技術問題,日韓產業目前已經高度重合,甚至連投資都出現了嚴重的競爭,比如說在東南亞投資以及競爭當地的訂單等等,甚至已經蔓延到了國外,以汽車為例,長期以來日本汽車在美國佔據絕對優勢,後來南韓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後,靠著承諾免費維修,一度奪取了不少日本車市場。
日韓關係目前無解,除非產業界出現比較大的變革,比如說找到了新市場,降低了兩國的產業衝突,或者這兩個國家由於經濟問題出現某種程度的飛躍或者下降,導致再也不產生競爭關係,否則以目前的情況,即便是有美國調和,也解決不了日韓之間內在的,激烈的衝突。
這絕非簡單的政治問題。
回覆列表
從去年底的雷達照射事件發生以來,日韓關係一直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前不久的g20會議上,日韓首腦沒有實現會談,文在寅也提前離場,更是引發了日本媒體的一致批判。但是,這一次日本的經濟制裁舉動,其國內並不是完全贊同和接受。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日本雖然在短期內懲罰了南韓,但是失去了長遠的利益。為什麼這麼說?半導體電子產業是南韓的主力產業,貢獻了其GDP的絕大部分。因此日本這次制裁舉動很明顯,就是要打痛南韓,逼它做出外交妥協。但是要知道,不久之前的g20會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繼續推動自由貿易,因此日本的制裁舉動無疑是打了自己的臉。
日本方面的主要擔心還在於,長期來看這會導致南韓企業“脫離日本”的發展方向,對於日本企業和長期經濟利益不利,並可能會導致整個東亞的生產鏈受損。另外如果日本想批判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時,可能就會失去道德上的優勢地位,比如最近的“稀土政策”等等。因此不少人認為,這次的制裁完全是個政治動作,在經濟上對日本是嚴重的傷害。
而且,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南韓做出妥協的可能性幾乎為0。正好相反,目前南韓民間反日的情緒再一次爆發,號召了一些拒買日貨和日本車的運動。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了一個對安倍的專訪,在問到半島問題時,安倍確實是比較尷尬的。目前日本和南邊的關係惡化,更成為了唯一一個沒和北邊進行過首腦會談的“六方國家”,安倍內心可能是比較焦慮的。之前安倍的思路可能是透過文在寅,跟北邊搭上話,但現在他恐怕是想跟南韓撕破臉,單方面直接與北邊聯絡。這個方法也是可行的,但顯然日本會付出更多的代價,總之我覺得不是一個高明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