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公學文化 家學淵源
家學淵源,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家學:家中世代相傳的學問;淵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學問的傳授有根源。
在《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這裡面說得的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
不過這個成語來源於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時宰相詹幕君(袁可立)淵源家學,亦鼎器也。”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袁可立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 ‘’四朝元老“之臣,誥 ‘’五世恩榮”之賞。為官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什麼是家學呢?其實,家學主要來自秦朝史子,因為秦以吏為師,那些給秦編史就是那麼幾個家族,老子教兒子,成為專門的史子。普通老百姓或者一般家族,也是父教子認識字。不過後來家學是請個老師上門來教自己的孩子。湯顯祖的《牡丹亭》裡,杜老爺請了一個私塾先生到家裡來教他唯一的女兒杜麗娘。但這種家學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們有錢請得起老師。
當然,在中國古代,最有錢請得起家教的人是誰?皇帝。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開國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劉邦,他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風歌》和《鴻鵠歌》。但是當了皇帝以後,劉邦對兒子的教育就不一樣了。劉邦就請了一個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孫通,做太子太傅來教他的兒子。
魏晉南北朝以後,才出現了比較強的家族觀念,家族開始辦學。劉禹錫寫過兩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王導;謝,謝安。他們的家族是兩個最有實力的北方大家族,東晉時期,這兩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這些大家族重視家教,往往一個家族辦一所學校,代替了地方政府辦學的職能,不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來上學,這些家學在中國古代非常興盛。
為什們說袁可立家學淵源呢?其實,他來自汝南袁氏。據考證,袁氏是虞舜的後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賢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媯滿於陳,建陳國。媯滿死後,諡號為陳胡公。他的十一世孫有個叫諸公,字伯媛。伯媛的孫子濤塗,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時,媛氏世襲陳國上卿。當時媛、轅通用,故媛濤塗又寫作“轅濤塗”。至西漢初,轅氏後裔政將“轅”字的“車”旁去掉,邕以袁為氏。東漢末年的袁氏,崛起於袁良時期,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袁家雖然是最大的家族,也是最悲催的家族,董卓時期,袁家除了袁紹和袁術外其餘皆被滅,而袁紹後來被曹操所滅,但是袁家後來還是一個大世家。
其實,三國家學淵源第一是河內司馬氏。司馬懿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司馬懿了,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三國時期司馬家族還有一個偉大人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最偉大的教育家 。
司馬徽曾另外三國最大的書院潁川書院教學,三國曹操麾下得智囊團,如戲忠,郭嘉,荀彧,荀攸, 陳群等人都曾經在他那裡得到過教育,雖然他們本來就是聰明之輩,不過遇到一個好的老師,肯定也有很大的關係。並且司馬徽還有三位親傳弟子,他們的智謀不說改變了整個三國的格局,卻也徹底改變了一位諸侯,讓他從一無所有,到一國之主,可以說是能力非常高的,被改變的那個人,叫做劉備,而他的三位親傳弟子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徐庶徐元值。
其實,在三國以智慧靚瞎諸葛孔明,來自琅琊諸葛氏。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在諸葛亮這一代的時候,琅琊諸葛家一共出了三個絕世英才,分別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但是這三人分別效忠於孫權、劉備、曹操。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亮是劉備之後蜀漢的實際統治者;諸葛誕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後代也不錯,尤其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官至吳國太傅,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筆者在探究中國教育史中,發現真正在影響和改變了歷史都是這些家鄉淵源的家族,因為他們對知識重視,對學問重視,家族在傳承中就一定培養出歷史上大人物,這一點跟哪些暴發戶不一樣,他們往往富不過三大,但是一個家族重視教育,一旦形成家學淵源的大家族,就可能百年不衰。不如歐陽修出身貧寒,但是他後面購田地辦義學,使歐陽也從宋開始慢慢成為家學淵源的大族,明清到現在,歐陽家族也是精英輩出。
所以,你家學不淵源沒關係,但是真正你成為有錢人,一定要重視教育,使自己家族把教育當做改變家族命運的手段,說不定也會成為新的家族!
2018年10月9日於宜昌市夷陵區吾同齋
跟曹公學文化 家學淵源
家學淵源,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家學:家中世代相傳的學問;淵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學問的傳授有根源。
在《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這裡面說得的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
不過這個成語來源於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時宰相詹幕君(袁可立)淵源家學,亦鼎器也。”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袁可立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 ‘’四朝元老“之臣,誥 ‘’五世恩榮”之賞。為官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什麼是家學呢?其實,家學主要來自秦朝史子,因為秦以吏為師,那些給秦編史就是那麼幾個家族,老子教兒子,成為專門的史子。普通老百姓或者一般家族,也是父教子認識字。不過後來家學是請個老師上門來教自己的孩子。湯顯祖的《牡丹亭》裡,杜老爺請了一個私塾先生到家裡來教他唯一的女兒杜麗娘。但這種家學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們有錢請得起老師。
當然,在中國古代,最有錢請得起家教的人是誰?皇帝。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開國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劉邦,他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風歌》和《鴻鵠歌》。但是當了皇帝以後,劉邦對兒子的教育就不一樣了。劉邦就請了一個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孫通,做太子太傅來教他的兒子。
魏晉南北朝以後,才出現了比較強的家族觀念,家族開始辦學。劉禹錫寫過兩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王導;謝,謝安。他們的家族是兩個最有實力的北方大家族,東晉時期,這兩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這些大家族重視家教,往往一個家族辦一所學校,代替了地方政府辦學的職能,不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來上學,這些家學在中國古代非常興盛。
為什們說袁可立家學淵源呢?其實,他來自汝南袁氏。據考證,袁氏是虞舜的後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賢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媯滿於陳,建陳國。媯滿死後,諡號為陳胡公。他的十一世孫有個叫諸公,字伯媛。伯媛的孫子濤塗,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時,媛氏世襲陳國上卿。當時媛、轅通用,故媛濤塗又寫作“轅濤塗”。至西漢初,轅氏後裔政將“轅”字的“車”旁去掉,邕以袁為氏。東漢末年的袁氏,崛起於袁良時期,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袁家雖然是最大的家族,也是最悲催的家族,董卓時期,袁家除了袁紹和袁術外其餘皆被滅,而袁紹後來被曹操所滅,但是袁家後來還是一個大世家。
其實,三國家學淵源第一是河內司馬氏。司馬懿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司馬懿了,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三國時期司馬家族還有一個偉大人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最偉大的教育家 。
司馬徽曾另外三國最大的書院潁川書院教學,三國曹操麾下得智囊團,如戲忠,郭嘉,荀彧,荀攸, 陳群等人都曾經在他那裡得到過教育,雖然他們本來就是聰明之輩,不過遇到一個好的老師,肯定也有很大的關係。並且司馬徽還有三位親傳弟子,他們的智謀不說改變了整個三國的格局,卻也徹底改變了一位諸侯,讓他從一無所有,到一國之主,可以說是能力非常高的,被改變的那個人,叫做劉備,而他的三位親傳弟子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徐庶徐元值。
其實,在三國以智慧靚瞎諸葛孔明,來自琅琊諸葛氏。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在諸葛亮這一代的時候,琅琊諸葛家一共出了三個絕世英才,分別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但是這三人分別效忠於孫權、劉備、曹操。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亮是劉備之後蜀漢的實際統治者;諸葛誕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後代也不錯,尤其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官至吳國太傅,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筆者在探究中國教育史中,發現真正在影響和改變了歷史都是這些家鄉淵源的家族,因為他們對知識重視,對學問重視,家族在傳承中就一定培養出歷史上大人物,這一點跟哪些暴發戶不一樣,他們往往富不過三大,但是一個家族重視教育,一旦形成家學淵源的大家族,就可能百年不衰。不如歐陽修出身貧寒,但是他後面購田地辦義學,使歐陽也從宋開始慢慢成為家學淵源的大族,明清到現在,歐陽家族也是精英輩出。
所以,你家學不淵源沒關係,但是真正你成為有錢人,一定要重視教育,使自己家族把教育當做改變家族命運的手段,說不定也會成為新的家族!
2018年10月9日於宜昌市夷陵區吾同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