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光老影像

    明朝時期的火器非常先進,處於世界頂尖水平,明朝時候的火器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火銃,體型較小,操作也比較方便,但射程很近,只有十步到兩百步。另一種是大型火器,安裝在架座上的火炮,筒內一般填裝石頭和鐵等物品,射程一般在一百步到兩三里之間,射程非常遠,主要用於攻城。

    明代主要火器有以下幾種:

    五雷神機:這種火器是戚繼光在北方戰線為防衛蒙古軍隊所發明的火器裝備,結構類似於左輪槍,槍管可轉動,能快速射擊。

    虎蹲炮:戚家軍中最常見的一種火炮,一發可射數百枚小型彈丸,是世界上最早的“散彈槍”。

    神火飛鴉:是明朝軍隊裝備的重要火器,製作為鳥形狀,下綁兩個火箭,內裝大量火藥炸傷敵軍。

    三眼火銃:明朝嘉靖年間出現的一種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遠距離射擊,也可以近戰砸擊,是一種單兵作戰的兩用兵器。

    佛朗機炮:明朝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成為明代中期裝備的重要火炮。

    猛火油櫃:中國古代的一種噴火器具,是用於軍事方面最早的火焰噴射器。

    迅雷銃:是明朝火器專家趙士楨創造的一種單兵多管火繩槍,易於攜帶,火力密集。

    火龍出水:發明於明朝中期,是水陸兩用的火箭。在鳴梁海戰中,明朝軍隊曾運用它重創日軍艦隊。

    魯密銃:由明朝傑出火器研製專家趙士楨發明的一種火繩槍,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進貢的火繩槍。

    鳥銃:是明朝中後期最常見的制式單兵火器裝備,射程可達100米。

    紅夷大炮:是歐洲在16世紀初製造的一種大炮,明代後期傳入中國,射程最遠可達10裡。

    神機營:明朝很重視火器的發展和運用,甚至還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兵種—神機營。

    當時中國的火器水平在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但是到了明朝後期,政府腐敗,明朝的火器配備數量和研究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了,火器的發展也近乎停滯,明朝後期軍隊使用的火器還是很久之前建造的,雖然威力依舊,但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明朝滅亡後,到了清朝,從倉庫裡面拉出來的火器還是明朝時候鑄造的,依舊可以用,而且威力依舊。

    清朝為什麼不重視火器呢?

    清朝從馬背上得了天下卻不注重火器,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後金的第一任領導,他攻打大明的時候,就是死在明朝的大炮之下,後來很多清朝皇帝都拒絕研究火器,就是因為自己的先祖死在了火器之下,如果大力發展火器裝備的話是對祖先不敬。其實這只不過是冠冕堂皇的一個理由而已,之所以不發展火器,關鍵是因為他們閉關鎖國,不願意和西方國家溝通,加上火器一場普及的話,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落到漢人手中,那麼清朝的統治地位將不保。因此清朝寧可將西方國家的那些優良火器放在倉庫當中,也不願意去大力推廣,這才是清朝不注重火器的根本原因。

  • 2 # 陳健講故事

    明代火器種類繁多,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

    主要有,火銃、鳥銃等手持火器,還有火炮、虎蹲炮,地雷、萬人敵等。

    海船上還有大型火器,比如神威大將軍炮,甚至還有水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地雷和水雷的國家,而且很快用於實戰。

    明朝還從西方進口佛郎機和紅夷大炮,武裝部隊。

    朱棣奪取政權後,建立了神機營。並正式將火炮軍隊引入了明軍的戰鬥序列,他希望用火器來壓制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還創新了戰法,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計程車兵會在陣前整齊排開,對席捲而來的蒙古騎兵,進行齊射。

    第一排士兵齊射後,退到後排裝彈,第二排士兵齊射,然後退到後面裝彈。就這樣,蒙古鐵騎就遭到迎頭痛擊,每戰必敗。

    明朝的火器在歷次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比如在北韓戰場,平定倭亂:

    比如在寧遠,袁從煥指揮明軍猛轟滿洲軍隊,一炮把努爾哈慈打成重傷,明朝的火器顯示了巨大威力。

    到了清朝,由於精準度不高,火藥容易受潮,容易炸膛,有些火器慢慢的不再生產、使用,落後的火器逐漸被淘汰,慢慢退出了戰爭舞臺。

    清朝統治者,開國初年的幾位皇帝,特別是康熙皇帝比較注重火器,在平定葛爾丹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到了中後期,清朝統治者越來越保守,他們認為

    1.清朝是以“弓馬取天下”,而不是火器。如果放棄騎射,是忘記祖宗成法。

    2.防範漢人。

    擔心滿人更擅長弓馬和冷兵器,而漢人更精通火炮等。如果火器大規模推廣,漢軍就會優勢越來越大。

    於是清朝火器的研發、使用,就受到很大限制,被西方列強很快趕上。

  • 3 # 歷史風物誌

    明朝火器非常之多,下面簡單的介紹幾種:

    1、火龍系列

    火龍神機櫃式,可水陸遠端攻擊,火龍捲地飛車式主要在衝擊的時候使用。

    2、滑地神油式

    這種火氣類似於抗戰期間的土地雷,但是裡面有的不裝火藥,而是火油等易燃易爆油液。

    3、鳥銃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趙士楨著成的《神器譜》中記載了鳥銃傳入中國後,中國原有的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為中國原有的銃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藥因而較難命中目標,而形容鳥銃為:“後有照門,前有照星,機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摧堅。

    除了這些銃類、火箭類還有各種炮類,不過以西方傳入的佛郎機炮和紅夷大炮著稱。

    其他火器種類:

    為什麼清朝的一部分消失

    清朝的火器其實也不少,清朝的火槍也叫鳥槍,射程約100米,每分鐘1-2發,清初有威遠炮、子母炮兩種,晚清道光後以抬炮、抬槍代之,以為制勝利器。其中威遠炮、抬炮、抬槍為前膛,子母炮為後膛,因體長過中,需人抬於架上施放,故名“抬”。小型的火器則有火銃、火磚、火球、火箭等。但是雍正認為“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同時清朝對武器的管控非常的嚴格,《康熙朝大清會典》稱:“軍器造作,職隸工部”。但是想想工部能有幾個人,逐漸的別說明朝的火器,清朝的火器都落後於其他國家的火器,所以明朝的火槍漸漸的又被冷兵器替代了。

  • 4 # 薺菜糰子

    明朝的火器有很多,很難一一列舉,只能擇其最重要的簡單說說。前期比較典型的是碗口銃,虎蹲炮,後來引進了佛郎機,明末比較著名的有三眼銃、鳥銃、紅夷大炮。三眼銃屬於聯裝火門槍,射程近精度差,但操作簡單還可以當鐵錘砸人,深受北兵喜愛。但實戰裡面對清軍的重甲效果很差。鳥銃傳自西方和日本,屬於火繩槍,射程威力比火門槍強太多,但由於官方工匠製造水平不佳,導致效果大打折扣。紅夷大炮是購買並仿製西方商船的艦炮,效果頗佳。但隨著國內火器專家登萊巡撫孫元化麾下孔有德等人攜帶炮兵炮匠降清,加上滿清重金禮聘專業工匠,清軍的火炮在質量上和數量上反超明軍。此外就是各種地雷水雷一類的東西。這些火器,有一些在清朝消失或基本消失,比如碗口銃、三眼銃、佛郎機,原因是這些火器效能落後,自然淘汰。還有一些被髮揚光大,比如鳥銃,變得更長更重的鳥槍,甚至抬槍。紅夷大炮改叫紅衣大炮,被大規模採用。清初清軍大量裝備鳥槍和火炮,軍隊的火器裝備率視地理區域不同而有所差別,大致在四成到六成之間。所以說,明朝的火器,在清朝消失不見只是因為它們落後而被淘汰,其中最精良最合用的,都被清軍繼承併發揚光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黎民百姓,這個詞為什麼黎民在百姓前面,是不是包含重大歷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