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潤l溪
-
2 # 腦洞外星人
清朝從順治、康熙時期開始積攢國力,到乾隆時達到頂峰。當時無論是軍政外交,都有極大的突破。全華人口也首次突破三億。
在過去的王朝時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領土疆域也不斷擴大。到嘉慶時期,達到1316萬平方公里。但是跟隨盛世而來的,便是清朝無可救藥的衰落。
乾隆後期,四川、湖廣、陝甘、雲貴等地,都曾爆發起義。為平定起義,清朝耗盡人力、財力無算。而且到嘉慶時期,起義仍是不斷。甚至有一批起義軍直接衝入嘉慶皇帝的紫禁城內。
道光繼位後,清朝開始遭受列強持續入侵,直到最後衰亡。一切如同多米諾骨牌,接二連三的倒塌。第一顆骨牌的倒下,則是多個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災荒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從現有統計數字看,乾隆六十年在位過程中,受水災、旱災、雹災、蟲災、風災、凍災、地震和瘟疫波及的州縣達14403個,跟康熙、雍正相比,同比增長了2.42倍和2.73倍。
災荒對一切以農業為主的時代,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清朝時,整個政策重心都落實在農業上,包括興修水利,但對商業一直較為排斥。客觀而言,乾隆時對救災仍是極為重視。
除了修建水利工程,乾隆還曾多次免除受災地的錢糧賦稅。因為免除賦稅的緣故,乾隆時期江南作為賦稅重地 ,實際繳納的賦稅,反而有所降低。除了免除錢糧,乾隆對賑災,也十分重視。他曾說過:“非賑無以餬口。”即便地方官賑災的力度超過規格,乾隆也沒有怪罪。
但是,即便乾隆對災荒極為重視,但取得的效果,仍是非常有限。因為推行賑災,更多需要靠各級官員的力量。乾隆時,官員隊伍已經有很大的弊病。他們有很強烈的惰性,且貪腐現象嚴重。
《清通鑑》裡記載:“各省辦理賑務,情形百出,其侵漁剋扣之弊,在所難免。”賑災的錢糧,基本落到官員跟鄉紳地主手中,真正的災民,卻無法享受這一福利。朝廷推行的荒政便無法賑災實行。以至於乾隆多次訓斥,也無法收到什麼成效。
官員腐敗,既有官僚隊伍自身容易產生的弊病,也跟當時整個上層統治者,包括乾隆皇帝在內,都有很大關聯。歷朝歷代都有官員腐敗,只是推行的辦法不同。康熙末年就是大小官員都貪,雍正為革除這一弊病,曾推行嚴法治理貪腐。乾隆時,雖然稍加放款,但用來監察官員的制度仍在。
都察院可以監察全國大小官員。四品以上官員,可以向皇帝上密摺。他們透過密摺向皇帝舉報,從而達到監督官員的目標。
但清朝一直有懲治貪腐的手段,卻沒有真正防範貪腐的做法。雍正、乾隆時推行的為地方官發放養廉銀,京官發放雙倍封俸祿制度,也無法杜絕貪腐。
乾隆的好大喜功則助推了這一風氣。而且,當時清朝整個皇族生活都十分奢靡,社會風氣也崇尚如此。對於那些敢於貪汙的官員,人們稱讚他們極有本事。
而那些清廉貧窮的官員,常常會招來恥笑,認為後輩子孫不應該向這樣的人學習。所以,和珅在乾隆後期的出現,並非偶然。當時清朝官場,幾乎是塌方式腐敗。千里之內,幾無淨土。
貪腐怠惰,崇尚奢靡享受的風氣,還瀰漫到軍隊中。乾隆後期平定起義時,現有軍隊已經沒有太多戰鬥力。這些都在不斷蛀空盛世的根基。而且極難根除。嘉慶繼位後,也僅僅是抓了和珅,對於其他大小貪官 ,卻毫無辦法。嘉慶的無力,也是清朝後來繼續衰落的緣由。
官員只是一味諂媚,對真實情況往往忽略。乾隆時的人口暴漲,本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訊號。如果無法養活這麼多人,社會就容易出現混亂。災荒和賑災的不力,都可能進一步誘發社會動亂。
乾隆盛世的衰落,更在於跟同時期世界的比較。清朝乾隆時,雖開放通商口岸,跟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但是,朝廷對民間貿易,一直極為排斥。
當時有嚴格規定,百姓不得隨意出海,鐵器不得多帶,糧食不得多帶,到了海外後,兩年內必須回國,否則抄沒家產。一直以來自稱為“天朝上國”的清朝,一直對海外國家較為排斥。其實,乾隆對西方國家並不陌生。
乾隆曾讓西方傳教士在圓明園畫了一幅世界地圖,他清楚法國爆發革命,也瞭解俄國的情況。所以當馬戛爾尼使團到清朝訪問時,乾隆還詳細詢問英國的情況。
當馬戛爾尼使團送上航船模型時,乾隆還詳細詢問艦船的零件,以及英國造船業的問題。第二天,乾隆就密令兩廣總督:“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且聞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國商船之事。”認為需要振作海防,提高警惕。
但是,那些更為先進的艦船並未得到使用,被束之高閣。而且,當時對外面世界的瞭解,也僅限於極少數人。對於大部分官紳和百姓來說,對外面的世界,完全一無所知。
光緒年間,舉行考試的時候,有一個《項羽拿破崙論》的考題,可考生不知道拿破崙是什麼人,於是提筆寫道:“夫項羽力能拔山,豈一破輪而不能拿夫。”然後洋洋灑灑開始論述。清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乾隆後期走向衰落,難以自拔。
回覆列表
大清的衰敗可以歸結為經濟發展陷入了“內卷化”的死迴圈裡,無法自拔。而大清整體上陷入的時間碰巧就在乾隆在位期間(十八世紀中後期)。
何為“內卷化”?這是我在施展老師《樞紐》一書中瞭解的概念。個人理解為,隨著人口的增多,土地規模、市場規模又相對固定,“人多地少、產業單一”,勞動力價格變得十分便宜,其他商品的價格相對昂貴。這意味著大部分工作用人工非常划算,就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研發機器來替代人工,比如蒸汽機,科技水平也很難進步。也因此,工業革命無法在大清爆發,經濟發展只能長期陷入低水平的狀態。
如何破除“內卷化”的陷阱?我想一方面可以開放市場,引入西方工業革命成果,工業革命正是在乾隆在位期間開始的,透過增加新的行業產業來消化過剩人口,乾隆本來有機會的,但受眼界限制沒有抓住;另一方面,可以開放一些區域,促進人口遷移流動,比如“龍興之地”東北,這樣可以緩解勞動力價格低的問題,但由於政治等原因也不可能。其實個人看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站在當時的角度,要求乾隆做出正確選擇有些不切實際。
大清選擇了閉關鎖國,而進入(嘉慶朝)十九世紀,歐洲在拿破崙戰爭後,工業革命成果加速普及,英國早已是世界霸主,法、德、奧等列強先後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列強,大清只能在睡夢中等著西方開啟國門——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