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lying
-
2 # 玩水的底棲魚兒
魚蹭缸這個現象特別常見,一旦發現魚類蹭缸就是說明魚類身體不舒服。就像咱們人一樣,身上癢癢了就會去撓一下,可能是因為外界刺激,或者是蚊蟲叮咬,再就是面板病之類的。魚類也是這樣的,蹭缸無非是以下幾點
1.水質有問題
水質太新的話氯氣都沒完全揮發完導致魚的體表不適應,激發了蹭缸現象。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去結合魚的其他症狀去判斷,如果體表無其他異常情況,我們可以視而不見,畢竟有的魚類對於新水會有一個適應期。
第二個水質問題就是水質過老,也就是我們說的水質跌酸,它們也會刺激魚的體表,導致蹭缸,這種情況下大多發於很長時間沒有換水,如果魚沒有其他的異常反應,我們適當的換換水就可以緩解對於以上兩點水質問題發生的蹭缸現象不用下藥治療,只需要把水質調理好就不會發生蹭缸現象了。
2.細菌感染
魚類體表有了肉眼可見的潰爛,膿包,白毛,血絲。感染還伴有顯的縮鰭、趴缸、體色發暗症狀時,我們可以在改善水質的同時,適當的添加藥物。細菌性蹭缸,要以殺菌、消炎型藥物為主,比如黃粉、鹽、甲硝唑、等。感染的魚可以單獨拿出來黃粉藥浴,或者高錳酸鉀藥浴,高錳酸鉀用水化開至微紫顏色,每天藥浴15分鐘,連續幾天看下效果。
3.寄生蟲
一般是體外寄生蟲。常見的是小瓜蟲引起的白點病。我們可以下殺蟲藥。20升水=1克藥,加藥之前先換下水,然後按照這個比例加到缸裡,持續3天,3天后,每天換水4分之一,持續3天,如果沒有痊癒,繼續原藥量新增。不過一般一個療程就好了。要有定期除蟲的習慣,基本上4個月左右做一次這樣的療程,預防為主。
有些人只知道把水質處理好就沒事了,做到規律換水,擦洗魚缸。但就是這樣才忽略了最重要的——過濾。過濾是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這個地方打理不好就會引起大量的細菌滋生,導致魚類的各種疾病發生,體表出現不同的異物問題等等。平時魚類的排洩的糞便,食物的殘渣,水體中的各種汙垢都是經過這裡處理的。所以平時必須要做到定期的打理清洗。濾材使用方面,濾材半年清洗一次,一般使用2年就更換新的。藤棉和生化棉三個月清洗一次,最上面的棉2天一清洗,洗爛掉了就換新的。下面的普通棉一週一清洗。
-
3 # yuga0528
觀賞魚出現蹭缸時,飼主一定要注意的,要先對魚只和水質進行觀察,先確定水質是否有波動,比如溫度升高太快、PH升高或是下降太快、水中氨含量等。其次要觀察魚只,通常情況下,魚只出現蹭缸是會有體外寄生蟲的情況出現。但不一定僅是體外寄生蟲引起。
引起蹭缸的疾病:
1、細菌感染:水質不潔導致水中細菌大規模爆發,從而引發了細菌性體表感染,引起的常見疾病有水黴病、爛身病、體表潰瘍、細菌性爛鰓病等。
1)水黴:水黴菌引起,當魚體表面有擦傷且水質不佳時,魚體很容易被侵蝕。水黴病時魚體會有白灰色絮狀菌絲。
2)爛身:水質差、飼養密度大、水質差,魚只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中,很容易體質下降,更易患病。患此病的魚只體表會出現小米大小的溶瘡或紅斑且會逐漸潰爛。
3)爛鰓病:水質差導致,患病魚只鰓蓋合不上、腮絲腫脹、有粘液。
2、體外寄生蟲:
頭洞、白點病等都是常見的體外寄生蟲疾病。
白點病是小瓜蟲引起的,初期只有個別極小的白點,但魚已經有頻繁蹭缸的表現,後期白點會遍佈全身,這類病也會傳染。
引起魚只蹭缸還可能因為餵食不潔淨,導致蟲卵和寄生蟲進入魚缸,侵入魚體;
或是因驚嚇所致,受到了外來的驚擾,也會蹭缸。
有一些魚蹭缸是因為發情期,有的魚飼養一年以上,就進入成熟期了,有的開始發情了,這時魚也有蹭缸現象,一般這樣的魚表現願與人親近,魚鰭舒展,體色明快,動作輕柔,體態健康。
正常魚只是不會頻率蹭缸的,如果魚只出現蹭缸的情況一定要觀察魚只,判斷出是何種原因引起,對症下藥,及時為魚只進行醫治。
-
4 # 小貓愛養魚
不一定。觀賞魚蹭缸只是說它的身體有可能出現問題了,當然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判斷,有些魚兒在嬉鬧的時候也會喜歡蹭一下缸。如果魚兒經常蹭缸的話就要注意了,要多仔細留心的觀察。
1.水黴病:觀賞魚在得了水黴病之後它的體表或者是鰭條上會有灰白色像棉絮一樣的菌絲。長有菌絲的地方組織會壞死,傷口發炎充血或者是潰爛。當病情嚴重時,它會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遊動遲緩食慾減退。
【防治方法】:(1)要儘量避免魚體受傷,尤其是在過冬,可以用藥物浸洗殺滅寄生蟲。(2)對於受傷的魚兒,要儘早處理,用孔雀石綠5%~10%溶液塗抹傷口。(3)用4%~5%食鹽加4%~5%小蘇打混合溶液全池遍灑。(4)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潑灑。
2.細菌性爛鰓病:可能是水質太差,導致觀賞魚得了爛鰓病,鰓絲會出現粉紅色或者是蒼白狀,然後破壞組織,黏液增多,沾滿汙垢。嚴重時中間部分表皮腐爛或者呈現一個透明的圓形。
【防治方法】:(1)用2%濃度的食鹽水溶液浸洗。水溫必須在32℃以上,浸洗10分鐘左右。(2)用20毫克/升濃度的呋喃西林浸洗15分鐘左右。
3.體外寄生蟲:養殖的過多,就會出現小瓜蟲這樣的病,被小瓜蟲侵入魚體,病魚的體表、鰭條和鰓上會出現白點狀的囊泡。嚴重的時候身上所有的面板都會鋪滿白點和蓋著白色的黏液。不愛遊動漂浮在水面上,鰭條破裂。
【防治方法】:小瓜蟲很怕高溫,可以使用每升2毫克濃度亞硝酸汞浸洗,如果水溫在15攝氏度以下,可以浸洗2~2.5小時;如果水位在15攝氏度以上1.5~2小時就可以了。洗完後在清水中飼養1~2小時,可以使死掉的蟲體和黏液脫掉。
回覆列表
1細菌感染,主要原因就是水質不潔導致水中細菌大規模爆發,魚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感染細菌,常見的細菌感染疾病有水黴病、爛身病、體表潰瘍、細菌性爛鰓病等。
2表面寄生蟲,頭洞、白點病等都是常見的體外寄生蟲疾病,頭洞是由於水質差引發元寄生蟲造成的。
3.其他原因,水質變化,發情期,玩耍等
發現頻道蹭缸,首先魚缸消毒,放鹽,鹽可以多放點,然後水質要健康,在針對不同生病症狀,選擇相應治療。祝魚兒健康。養魚的水的質量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