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護士王小妞

    絕大多數醫院是這樣的 分工明確 一個科室分為幾個專業組 專業組由組長和成員組成 組長一般為科室專業主任 副主任 成員一般為主治醫師 醫師 進修醫師 研究生 實習醫生 專業組成員都是管床醫生

  • 2 # 醫患家

    不要緊張和擔心,研究生醫生只是打雜的,不是你真正意義上的床位醫生。你真正的管床醫生可以看床頭卡,上面應該明確寫的有你的真正床位醫生是誰,或者在入院委託書中,和你談話並簽字的才是你真正的床位醫生。

    在醫院裡,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職責,一般要有個帶組醫生,他是你的主管醫生,你的所有治療決定權都在他手裡,每天都會至少來查房一次,這才是真正對你負責的醫生。帶組醫生一般是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以上,一般臨床經驗很豐富。很多帶組醫生下面還有住院醫師,他們負責你日常的寫病歷、問病史、執行上級醫師醫囑等職責。除此之外,臨床上還有大量的研究生醫師、規培住院醫師、進修醫師、實習、見習醫師等。這些人也都分配一定床位,日常的主要工作是跟著上級醫師查房及病史採集及書寫、病程記錄、開化驗單等。他們沒有獨立的行醫資格,胸卡上也有明確的標識,他們只是在上級帶教老師的帶教下進行日常輔助醫療活動,題主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最後,再說下,這些研究生醫師是必須要到臨床輪轉的,這是國家規定的必須課程,沒什麼不對的。

  • 3 # 杏仁健康

    一般醫院中的管床醫生,我們稱為住院醫師,而在部分比較缺醫生的科室,主治醫師甚至副主任醫師也參與管床,這個具體要看科室的總體安排哦!

    你看到他的胸牌是研究生,這個你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這個學生代表的是他的老師,他是沒有處方權的,他僅僅是在幫助老師來管理病人,實際的主要責任人還是你的真正管床大夫,一般在每個病房門口的牌子上寫有管床醫生名字,管床護士名字,以及科主任名字哦!

    其實,如今的大醫院人滿為患,醫生不夠用,並且很多醫院是教學醫院,有學生實習,所以基本上很多醫生都帶有自己的學生,如果科室裡邊有碩士生導師,這個科室可能培養有自己的研究生,這個學生也會呆在科室裡邊幫忙管理病人。並且如今規定碩士生實習需要輪轉,以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哦。

  • 4 # 張之瀛大夫

    首先,我們大家住院的時候,護士會給我們一定的宣教和注意事項,然後可能會測量血壓和體溫和脈搏等。然後會給我們分配床位。分配床位後,大家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們每個人的床頭都會有一張床頭卡,這張卡片上詳細的記載著您的相關資訊,一般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診斷、過敏史、主管醫生、主管護師和入院日期。我們大家有時候對這個並不關注,其實這裡面的資訊還是很豐富的,尤其是我們能夠知道自己的責任醫生和責任護士,有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去諮詢他們。

    而主管醫生是什麼水平?當然主管醫生是指主要負責患者的那個醫生。在不同的醫院,這個很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縣醫院,我們的主管醫生很可能是主治醫師,而在三級甲等醫院或者國內知名醫院,我們的主管醫生很可能是副主任醫師或者主任醫師。當然,一般情況下,我們國家的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經驗和學識,比主治醫師要豐富一些。可是我們也經常可能見到一些年輕的醫生,對我們進行問診或者查體或者交代病情等,他們往往是實習醫生、研究生、進修生等等。希望大家瞭解。

  • 5 # 文匯醫考

    醫院裡,醫生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從剛畢業的住院醫師,到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每個人都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那麼,不同等級的醫生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對於樓主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研究生可以做管床醫生嗎?

    中國的研究生制度分為專業型和科研型,對於專業型的研究生來說,攻讀學位期間是要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在規培期間,研究生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各大相關科室進行輪轉,進行臨床知識的學習。當然,研究生不可能單獨作為管床醫師,其上面肯定有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甚至主任醫師指導,這就是所謂的“三級查房制度”。

    下面詳細瞭解一下醫師的職稱等級制度。

    在醫學院校學習的學生,到大四或大五的時候,學校會安排學生去醫院實習,學習臨床知識,這時候成為“實習醫生”。國內的實習時長一般是一年,學生在各大主要科室輪轉,進行臨床學習,因為時間較短,科室較多,所以在每個科室學習的時間有限,一般都為一年左右。在實習期間,主要以學習為主,可以對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

    到了研究生階段,如果攻讀的是專業型研究生,就必須按規培制度進行培訓,一般會根據研究生的專業,在自己領域的相關科室進行輪轉,每個科室學習的時間會稍長一些,一般會在3個月左右,如果是自己的專業科室,可能會更長。一般的研究生,在研二的時候就有資格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了,主管你的醫師有可能雖然只是一名研究生,但是他可是已經有證在手的執業醫師了。當然,研究生的一切臨床治療,也是必須在上級醫師監管下進行的。

    醫學生畢業後,取得醫師資格證,並註冊到執業地點,就成為一名正式的“住院醫師”了,可以單獨管理患者,單獨進行一些小手術及操作,但是也必須有上級醫生定期的查房指導。我們在醫院的住院過程中,每天跟我們接觸到最多的就是住院醫師了。

    住院醫師有2年(碩士)或5年(本科)的臨床經驗,就可以考取中級職稱,就是所謂的“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具體要看科室,有的科室住院醫師多,主任醫師少,主治醫師就擔任二線的角色,如果科室住院醫師少,主任醫師多,主治醫師就擔任一線醫師的角色,就是管床醫師。

    高階職稱分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一般都擔任二線或三線的角色,指導下級醫師進行臨床診療,同時還要上門診、做手術、搞科研等,雖然不直管理病人,但是肩上卻擔著更重的擔子。

    還有的人有這樣的疑問:門診的醫生只會看病,而且看得時間極端,而住院部的醫師會做手術,都比較厲害。

    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不對的,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有資格上門診的,門診因為其要在很短時間判斷患者的病情,給出合理的治療,所以一般都是級別偏高的醫生出診。而且門診的醫師並不是固定的,所有的醫生都要管理病房的同時還要出門診,通常都會進行排班,每個醫師出診時間不等,多則每天出門診,少則一週一兩次,根據科室自身進行安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小小的願望》首映變點映,零點場3000w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