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來自楊角風的獨門回答:

    《廣陵散》有多大魅力,為什麼高翰文會被芸娘俘獲?

    一、

    鄭泌昌、何茂才和沈一石制定了對付高翰文的策略,沈一石依計辦事回去安排不提。

    單說海瑞、王用汲以及高翰文三位“背鍋俠”,他們在幹嘛呢?

    第二天一大早,王用汲和海瑞就高高興興地去知府衙門,畢竟昨天的勝利已經把他們三個綁在了一起。

    王用汲是穿著綢緞衣服去的,海瑞還是一身布衣,王用汲建議他置辦兩套綢衣,他為什麼會這樣建議呢?

    其實王用汲這也是為海瑞好,畢竟那個時候階層思想比較強烈,當官的是免稅階層,穿上綢衣,以此跟百姓區分,也有利於樹立個人的威信。

    結果海瑞一再強調:

    “我只穿布衣!”

    在這一點上很多人覺得海瑞太過固執,不通情理,其實大明王朝要是看到後期之後,才會明白,海瑞的這種固執和堅持,才是更難能可貴的,才是對老百姓最大的忠誠。

    這裡多說幾句,關於穿什麼衣服的問題,代表的是一種主觀思想,也就是關於君貴還是民貴的爭論。王用汲的意思是建立威信,樹立官威,讓百姓敬畏,而海瑞則更多的是人民公僕的形象,讓人民真心擁護。

    關於這個問題,魯迅寫過的《孔乙己》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這時候,高翰文也進來了,結果也是穿的綢衣,王用汲嘿嘿地笑了……

    海瑞也嘿嘿地笑了……

    只有高翰文一臉懵逼……

    二、

    這時候來了人,拉走了高翰文,本來他不想去,結果對方搬出了織造局,高翰文畢竟做過京官,知道太監在大明朝的權力,也就不得不去了。

    從“背鍋”三人組一開始打算去看糧食行情來看,他們是把“賑災”放在了首位。而這次把高翰文拉到了織造局,也就代表著,工作方向變成了“以改”為主。

    於是高翰文就到了沈一石的織布作坊,可以說一開始高翰文完全是有防備的,而沈一石是何方高人?

    一開始就只跟高翰文談正事,談工作,談絲綢,談政治……

    直到高翰文放鬆了警惕,該來的也就來了,此時一曲《廣陵散》從別院飄來,讓人防不勝防。所謂的男女那點事,一般都是從好奇開始的,而沈一石顯然吊足了高翰文的胃口。

    自古都是如此,即使我們現在談工作,也是很多談著談著就到了酒桌上、KTV、洗腳城……

    這也屬常情,對於高翰文來講更是如此,畢竟也做過京官,家道也算富裕,這種場景雖然不常見,但也不是沒見過。只是此時他的心已經不再跟沈一石一條線上了,沈一石繼續講他的生意,高翰文卻兩耳只聽《廣陵散》。

    就跟《人民的名義》裡高育良差不多,不直接套路你,讓你自己上鉤。

    果然,沈一石還在講生意,高翰文卻說了一句:

    “可惜了!”

    沈一石還故意問為什麼可惜了?

    順理成章,倆人從生意上聊到了音樂上,高翰文對音律非常有研究不足為奇,沈一石也是深有研究,這倆人自然就有共同語言,關鍵是彈奏《廣陵散》之人更是高人。

    三、

    關於《廣陵散》我這裡談幾句:

    晉書載:

    “廣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譙國之人也。嘗遊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辨,因索琴彈之,為廣陵散曲。”

    後來嵇康臨被處死前,當著三千太學生談了最後一遍《廣陵散》:

    “昔袁孝已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從此之後,《廣陵散》失傳!

    包括我們現在聽到的幾個版本的《廣陵散》,都不能代表就是嵇康所奏,所以,聽廣陵散並不是聽它的譜曲,而是聽它的意境,每個人意境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

    上一期我們也講過,對於高翰文這種高富帥,一般的策略根本拿不下他,要想拿下他。必須是才貌雙全之女,而且這個才還得比男方差那麼一點點。

    顯然,沈一石深知此策,芸孃的琴藝也確實不差,不然的話根本吸引不了高翰文,容貌也是不會差,不然高翰文也不會多看一眼,而故意漏出的破綻,讓高翰文徹底淪陷。

    即使拿楊角風我自己來講,好為人師的毛病也總是改不了,高翰文也是如此,從他能提出“以改兼賑,兩難自解”這個方針就能看出,他確實有這樣的毛病。

    不過,此時的沈一石表情其實很痛苦,可以看出,他厭煩了用這種方法套路人,更何況還是一個有著共同愛好的人,而且還有他割捨不下的芸娘,一旦這件事做成,誰也不知道楊金水會如何對待芸娘?

    一句“請大人指教”迷酥高翰文的心啊!

    四、

    高翰文開始指導芸娘彈琴,閉著眼睛正陶醉呢,突然驚醒,發現沈一石不在了:

    “沈先生!”

    沈一石回答離開的主要理由是:

    “廣陵散,只能一個人彈,一個人聽,多一人便多一分雜音。”

    顯然沈一石確實是高人,如果不懂音樂,不懂《廣陵散》,他根本說不出這樣的話,能說出這樣的話,也就能進一步麻痺高翰文,讓他真的感動,感動今天遇到了知音。

    感動的同時,才想起來問問沈一石的身份:

    “我能冒昧問一句嗎,你在織造局當什麼差事?”

    等沈一石說自己只是個打雜的後,高翰文說了第二句:

    “可惜了!”

    隨後沈一石又說了芸孃的身份,高翰文的評價是“難得”。

    高翰文此時並沒有迷失,雖然被芸娘所吸引,但還沒有徹底陷落:

    “野有餓殍,豈是談雅之時,我們還是談談織造局絲綢的事吧?”

    其實高翰文並不懂《廣陵散》,所謂的懂只不多是裝逼罷了,後來的芸娘也曾經噴過高翰文:

    “沈一石自稱懂得《廣陵散》,你高大人也自稱最懂《廣陵散》。在我看來,你們也和當時那三千太學生一樣,沒有一個人懂《廣陵散》,嵇康從來沒有想過出來做官,更沒想過貪圖身外之物,心在物外,身與神遊,這才有了《廣陵散》。”

    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高翰文確實貪圖身外之物,貪圖名聲,貪圖那好為人師的感覺,這才有了後文的上鉤……

    這就是高翰文為什麼會被芸孃的一首《廣陵散》所俘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真宗因為皇后劉娥出身微賤,便替她向重臣攀親,後者為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