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大明白

    首先要明確一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上來說,想透過個人手段限制資訊的傳播,幾乎是做不到的,這就決定了家長是否有能力讓孩子選擇性的接受資訊,很顯然,這是做不到的。

    那麼大量資訊的湧入,會對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小孩的大腦在發育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接收資訊的能力越來越強,1到6歲這個階段接受的資訊,幾乎可以以潛意識的方式根植於腦中,所以其實家長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資訊過濾系統,家長要告訴孩子怎樣吸取資訊才是正確跟有效的,並且明確孩子的價值觀,哪些資訊是值得吸收的,哪些資訊是需要審慎的。

    比如,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分清哪些資訊是值得學習的,能夠幫助自身提升的,而哪些資訊是娛樂性的,只有在放鬆的時候才用得上,並且讓孩子明白其重要性,這才能夠讓孩子在海量資訊面前吸取對自身有用的。

    這個時代,資訊已經過載,你需要的是這個時代,資訊已經過載,你需要的是google,而不是netflix

    祝好運!

  • 2 # 歐比旺羅克

    在教育孩子時,老師和家長恐怕都遇到過一種煩惱——講道理的煩惱,你跟孩子講一個道理,孩子有十個相反道理等著你,你不知道這些道聽途說、歪理邪說是怎麼來的,從哪來的,也不清楚孩子的頂嘴和說詞有沒有道理,有什麼道理,總之你的道理無論多麼正確和重要,都被淹沒在各種道理之中,其地位不過是各種道理之中的一個,而且還是孩子不怎麼喜歡的一個。

    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鋪天蓋地,知識無限豐富,但要想獲得有價值的資訊卻越來越困難,大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對資訊篩選、甄別,孩子尚未建立可靠的鑑別體系,經常是挑簡單容易、好玩有趣、對自己有利的資訊被動接受。

    以往資訊生產和流動是先稽核,後釋出,在世界上流動的資訊有一定嚴肅性和權威性,現在的資訊是先發布,釋出後根據閱讀多少繼續傳播,或自生自滅。任何文字都具有文化基因片段的性質,人的思維又傾向於透過腦補,完成故事的合理性,孩子很容易接受一些似是而非、混亂無用的知識,這也是思想多元化的原因。

    多元化不是多麼不好,但多元化肯定良莠不齊,在無限資訊和道理之間挑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變得越來越難,保證用有益的資訊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成本越來越高。

    自媒體時代,集中管理資訊的出口和渠道再無可能,那麼是不是資訊爆炸就是一場亂馬人花的混沌無序世界呢?這倒不是。科技進步產生的問題不可能退回到過去的時代原路撤銷,而是透過其後更先進的方法、走一條新的路徑加以解決,能源危機、人口危機就是這麼解決的,環境汙染也是如此。

    回到資訊過載的問題,現在無論資訊的生產者還是傳播者,都意識到資訊越有價值,它的成本越高。高質量資訊的生產者始終堅守嚴肅、嚴謹的原則,釋出的資訊經得起推敲,能夠發揮作用、體現價值。這樣的資訊透過閱讀、點贊、轉發,能夠傳播得更廣泛、更久遠。隨著全民文化水平提升,分散的、巨量的評價行為匯聚到一起,便形成了大樣本評價和統計體系,讓有價值的資訊沉澱下來。

    更有效的是知識付費機制,這是商品社會的思維方式。資訊經營者從源頭保證了資訊的有效性,針對特定群體生產“乾貨”資訊,透過收費的方式,與龐雜的無用資訊隔離,在喧囂的資訊爆炸中,開起了一家家安靜的學堂,把資訊經營成商品,收入支撐起高品質資訊的研發和生產,形成知識生產、消費、再生產的閉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文竹外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