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回顧前朝舊事,言史堂來回答:

    “鐵帽子王”的由來:

    “鐵帽子王”主要是清處皇太極分封的8大王爺,並准許“世襲罔替”,清朝的爵位並不是世襲,而是每世降低一個等級,所以這8大王位號稱“鐵帽子王”。

    附圖:皇太極

    “鐵帽子王”的優點:

    由於清初期,長期的戰爭,多數王爺能征善戰,為大清基業記下不世之功。皇太極分封“鐵帽子王爺”能使人歸心,增加其榮譽感,更利於皇太極的統治地位。

    附圖: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鐵帽子王”的缺點:

    清處分封的“鐵帽子王爺”都是實權人物,地位也僅僅次於皇帝本人。當皇太極去世以後,各大王爺也陷入了皇位之爭。經過權利的爭奪和互相制衡之後,順治帝上位,多爾袞總覽大權。也就是皇權被極大的削弱了。缺點在於一旦失去制衡,王權會反過來控制皇權。

    附圖: 和碩禮親王代善

    清初的8大“鐵帽子王爺”最長壽者“和碩禮親王”代善,最悲慘者“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被死後清算,挫骨揚灰。

    “世襲罔替”制度清朝獨有,但更多的只是統治者用來籠絡臣子的政治工具,優劣得失也都是後人評價。

  • 2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金陵少年,前來作答,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滿清鐵冠王者謂本朝為過大貢獻者,享世爵。眾人立意清代王不皆世乎?為世不假,而率皆為每世一代降一級如加某為王,則其一子則嗣為王,降一級。

    清共有十二位襲爵無須降之“鐵冠王”,其八位於清朝開國之初功也親宗室,其功絕,故得世襲罔替之永爵,又有配饗之榮。又四屬恩封,所以在朝中末安社稷之功而受封之。

    鐵冠王是好是惡,須置於中國歷史與清朝史之所域中之言。

    首先,此制盡畢裂土製,可效維大一統政。

    其次,則清代本史言,世襲罔替之宗封制,為立中央威、除旗主政也。

    要,今謂宗室治之法與嚴大逾於平昔代。然,此制終,以保滿洲宗室世威為之矣,其後性明,隨革命起,民國肇建,清代之鐵冠王乃永地出了歷史舞臺。

  • 3 # 喬江寶

    說白了,鐵帽子是裡子的實惠,因為它比一般的皇親享有更多的優厚待遇和特權。而配享太廟是享受皇家的祭祀,這對於鐵帽子本人和家族來說都是一份無尚尊榮,是面子上的實惠。

    清朝立國後一共有12位世襲爵位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開國之初因戰功而封爵,如:多鐸、多爾袞、豪格等。另外四外屬於恩封,即:胤祥、奕訢、奕譞、奕劻等,雖然沒有赫赫戰功,同皇帝搞好關親也是一條升官發財的途徑。

    要評判鐵帽子王這一制度的優劣還需從中原封建歷史來分析,雖然滿清是置身關外的少數民族,但中原王朝的興衰同樣也與他們息息相關。中原地區任何一個王朝的建立,也麼是將功臣分封各地,形成割據勢力,要麼將皇室宗族分封各地,如朱元璋的“家天下”。但其結果殊途同歸,都在分封地形成藩國,自行一套政體,與中央皇權分庭抗禮,最終兵戎相見,使國家四分五裂而衰亡。

    而滿清統治者在關外就肯定地深入的瞭解和思考了這一問題的關鍵。所以清統治者擯棄中原的分封制,用封爵不封地,將眾王爵留在京師,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隨便你怎麼遛達,就是不允離開。其實就是方便統治者隨時監控他們的動向,以防個別腦子發熱的傢伙幹出什麼不可掌控的事來。

    另外,清朝還規定他們不能到地方任職,不能干預政務,除非特許。更不能掌控軍隊,這是統治者忌諱的,這些人原本就是沙場出身,如在擁有軍隊,難免不會禍生事端,這是皇帝不允許的禁忌。

    其待遇全部有國家統一管理,並且其爵位雖可以世襲罔替,但是隻能逐代遞減,這樣既可以減輕國家負擔,也消除了諸王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影響,最終自已走向消亡。

    努爾哈赤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怕自己百年後出現象明朝永樂皇帝朱棣那樣同室操戈,平分家產後大家平起平坐,形成政治力量的均衡,誰也無法一家獨大。但是這種局面嚴重影響了入主中原後的皇權統治,從皇太極即位後就已顯現,他不但上朝時要與幾位鐵帽子貝勒一起"面南而坐",而且還要給幾位兄長施禮,用他自已的話說,這哪是皇上臨朝,就是一個小貝勒爺。一直到滿清初期,八旗不但擁有自已的軍隊,還經常因相互之間的矛盾而傾軋,好幾次因土地分爭而差點爆發流血衝突。

    順治皇帝即位後,將皇權與八旗宗主權剝離,努力提高中央集權在八旗中的地位,不斷削弱宗室旗主的地位,最終將八旗納入到國家的官僚體制當中,廢除了八旗的個人私有財產的特徵,最終將類似於中原分封制出現的動亂消滅在萌芽當中。

    無論是中原的分封制還是滿清的"鐵帽子旗主制“,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和鞏固剝削階級的統治地位,從區域性來看是存在進步性,但從全域性來看無不是本著剝削和壓榨勞動人民的反動腐朽特性。

  • 4 # 峰哥談史

    筆者認為“鐵帽子王”制度在當時清朝建立的初期發揮的作用還是比較巨大的。因為努爾哈赤皇太極當時正是南征北戰,打江山的關鍵時期,需要籠絡人心,讓將軍們心甘情願為他出生入死。於是,鐵帽子王制度便應運而生,如果被封為鐵帽子王那麼可以世襲爵位,享受很高的待遇,是很多皇親貴族無法比擬的。這對於初期清朝的建立確實起到了積極意義。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同樣鐵帽子王制度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很多被封為鐵帽子王的將軍自恃戰功赫赫,就會變得驕橫跋扈。他們的子弟呢由於肯定會繼承祖宗留下來的爵位,因為會感到衣食無憂,不思進取,這也是這種制度比較消極得一面。

  • 5 # 四川達州人

    坦率地說,鐵帽子王制度毫無意義。

    滿清最初是軍事貴族共和制,尤其努爾哈赤死亡至康熙初期,八旗旗主及掌軍的王、貝勒等貴族參加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對重大軍政問題及皇帝推舉擁有極大話語權。

    但是,這個軍事貴族制在入關前還可適用於上升期的滿清,真正治理國家則完全行不通,還極易因事權不分,利益爭奪而產生糾紛,比如兩次推舉皇帝就是如此。

    而自康熙威權日久,大肆分封兒子去下五旗分領牛錄控制兵馬,各旗旗主根本無法反抗此種搶劫。雍正又搞旗務大臣分擔民政,實將各旗旗主與諸王貝勒架空,所以乾隆乾脆廢除毫無作用的議政王/大臣會議。

    所謂鐵帽子,又有何用?

    不過比其他奴才的起點高一些。到了滿清覆沒時,別說八大鐵帽子,十二個鐵帽子王均是喘喘無策,引頸待戮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房子梗概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