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璞玉磬園藝術館

    你都問出來了,還要我怎麼回答?這種工藝正是來自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皇帝親自考訂,清代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為南疆的和田玉、葉爾羌角閃石玉。

    現在統稱為“薄胎工藝”

  • 2 # 風雲說收藏

    痕都斯坦指印度北部,清高宗平定新疆後,產於中亞到北印度回教國家的異國風格玉雕工藝品與遠自土耳其所產的玉器大量傳人,清代統稱其為痕都斯坦玉器。這種玉器多以和田白玉、青玉、碧玉、黃玉製成,對用料要求極高,真正達到了“薄如紙、聲如謦”的境界,對現代玉器製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痕都斯坦玉器,因其器薄如紙,工細精巧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因乾隆非常在意玉器之質感,要求玉做成器仍應保持玉應有的溫潤,這一點和玉質是君子的象徵有密切的關係,而痕都斯坦玉器均細工碾琢而朗潤,正迎合了這種審美情趣。乾隆曾有“蘇州專諸巷多玉工,然不如和田美玉痕都斯坦玉工所制者,彼蓋水磨所造,花葉分明,撫之卻無痕跡”之語。

    痕都斯坦玉器器型以碗、盤、杯、瓶等容器為主,多以白玉雕成,晶瑩剔透, 琢磨極薄,刀法流暢自然,刻工細潤,殊為難得之玉器佳作。由於過於單薄,所以多以陳設把玩為主,但痕都斯坦玉器也有少量用於實用的胎壁稍厚的製品,這樣的痕都斯坦玉器基本多見茶杯和飯碗。

    痕都斯坦玉器紋飾十分豐富,紋飾以植物花卉紋多見,而且紋飾相當繁縟,佈局很滿,除了紋飾精美的也有素面器皿,素面痕都斯坦玉器多見碗、盤,把清代素面玉器的審美推向了一個巔峰。可以說,痕都斯坦玉器是清乾隆時期的一個典範,美到令人窒息。

  • 3 # 質躍

    乍一看,滿眼無奈。這啥是啥呀?咋個“清宮痕都斯坦玉器”這麼拗口,這麼陌生,實在孤陋寡聞,但俺願詳以學習,

    喔,原來如此“痕都斯坦”本為清代對北印度的稱謂,嘖嘖嘖,這就明白了,長見識,痕都斯坦玉就是玉的一種,痕都斯坦玉器就是此種玉的工藝器物。來一起詳細瞭解下:

    痕都斯坦玉器其實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蘭玉器。痕都斯坦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帝親自考訂,清代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為南疆的和闐玉、葉爾羌角閃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瑩。這與中國傳統玉器的留玉皮或雜色玉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眼見為快,下面上倆仨副圖,具體看一下到底咋個樣子了

    l噓噓,看呀,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但是,可惜了可惜暫時咱只能看看贊贊......

    另外,發現沒有,我們傳統的觀念上的玉往往都是禮玉、玉佩啦,顯示代表身份的象徵,所謂君子如玉。但是痕都斯坦玉似乎都是用作了些盤盤、碗碗、罐子之類呀,較講實用。

    何以如此呢?一地風俗一地特點。原來如此,說是,痕都斯坦當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為實用的碗、杯、洗、盤、壺等飲食器皿。在點綴上紅黃綠各色寶石或玻璃,鑲嵌上金、銀細絲,著實辣人眼呀,那,在到了飯店就叫,“來一碗牛肉麵,要痕都斯坦玉碗盛來”老闆非傻眼不可......

    另外,痕都斯坦玉器採用水磨技術,那是搞弄的,胎體透薄,清爽雅緻呀,所以有“西崑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之說。這句子定是出自文人之口,文以載道,這一出口,這玉上道了,好,上了紙道了,紙上談玉,止好到此了......

  • 4 # 造辦處

    痕都斯坦玉疑考

    乾隆對中國玉(和田玉)最大的貢獻和損毀是一致的,比如他特別喜歡一種叫痕都斯坦玉的工藝,然後就讓造辦處如意館仿作,留下了大量的成品。不過這種工藝不太適合玉,也非常繁複昂貴,很快就沒落了。

    痕都斯坦玉如果有,迄今就應該能夠看到它流傳傳承的痕跡,有嗎?沒有。痕都斯坦在哪裡?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北,如果只看痕都斯坦玉的形制,這樣的做法,更接近金屬器物的加工,過去和今天在刀劍和生活陳設用器上所見甚多。

    有沒有這樣的可能?痕都斯坦玉第一不是原指當地的玉加工工藝,而是我們喜歡看到的痕都斯坦金屬加工形式,這樣的形制因乾隆喜歡,體現在玉上,所以叫痕都斯坦玉。先例就是琺琅彩。也是歐洲傳過來的銅胎畫法,改變成瓷胎琺琅彩。

    要麼就是類似玉今天阿富汗玉一類的大理石在當地的加工工藝,叫痕都斯坦玉,因此而仿。不過,這個假設有問題處,主要是沒有痕都斯坦玉的實物,我們看到的都是仿製品,也沒有看到今天的痕都斯坦玉的傳承。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5 # 收藏家雜誌

    中國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時代經過上萬年的發展進步,至清朝達到頂峰,特別是乾隆期間,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的恢復和發展,玉器的製作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乾隆時除了製作中國傳統玉器外,還引進和仿製了外域的玉質藝術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痕都斯坦本為清代對北印度的稱謂,而痕都斯坦玉器則泛稱宮中所藏中亞等地區的玉器。

    痕都斯坦 青玉雙耳菊瓣碗

    乾隆對痕都斯坦玉器極力推崇,他共計寫有幾十首詩來表達過他的這種豔羨之情:

    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楮刻異三載,水磨成百瑜。制精畫難比,器鉅執如無。不寶非求彼,頻來卻慚吾。

    ——《詠痕都斯坦玉碗》(四集卷四,六冊,278頁)

    量材為器匪瓊英,工緻訝難意想成。喀嗎匠能逞彼巧,專諸人或遜其精。相金訂寶撫無跡,簇葉攢花視有情。每憶旅獒篇著訓,摛吟還覺愧平生。

    ——《題痕都斯坦綠玉盤》(四集卷二十八,六冊,701頁)

    痕都斯坦 青玉菊瓣盤

    專諸巷裡精工者,三舍真當退避行。

    自注:蘇州專諸巷出玉工,較痕都水磨所為遠不及。

    ——《詠痕都斯坦綠玉碗》(五集卷四十八,九冊,92頁)

    痕都斯坦 玉海棠式盂

    位於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一帶的痕都斯坦玉器在乾隆年間自西域進入宮廷後,以自然寫實、清新別具的異域風格和輕薄如紙、精巧逾畫的“水磨”工藝博得了乾隆的青睞,讚賞之餘,慨嘆連中國頂尖的蘇州專諸巷玉工的技藝也遠不及痕玉工匠(喀嗎),作為一國之君感到自慚。雖然這種評價有偏頗之嫌,但卻反映出乾隆對國內“時樣”“新樣”“俗樣”玉器工藝的不滿,也表明了對一些題材、工藝有所創新的時作玉器還是具有較為寬廣的接納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豬場的養殖汙水會對環境和人類造成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