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一易經大義

    動者尚其變:《易傳》曰“《易經》之為書也,不可遠,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聖人近取於身、遠取於物,以宇宙、自然、社會、生活現象為參照,以陰陽消長、上下對應、六爻迴圈為變化,揭示宇宙變化規律。人生際遇,變化無窮,如何應對各種可能的變化因果關係,以達到趨吉避凶,更好發展的目標,《易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為形式,總結了人生可能遇到的各種變化規律,用以指導後人。

    其中,六十四卦代表大背景,如《乾》代表主創背景,《坤》代表守成背景,《屯》代表濟世背景,《師》代表用兵背景,六十四卦,代表事物發展變化,從產生、成長到衰竭、消亡,變化的大背景。

    三百八十四爻代表變化中的時位關係。如有時位未至、時至位未至、位至時位至、時位皆至的變化狀態。

    如《乾卦-用九》曰“見群龍無首,吉”,啟示人們,乾卦六爻如六條龍,初九為潛入水中之龍,九二為現身田間之龍,九三為艱辛之龍,九四為躍龍,九五為飛龍,上九為亢龍,六爻同為龍,德同而時位不同,結果也不同;但六龍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故今日之潛龍,或為明日之飛龍,今日之飛龍,或為明日之亢龍。六龍變化如人生境遇,故君子居卑不悶,居尊不驕,知至至之,知止止之,應時應位,與時偕進,適應變化。

    《坤-初六》曰“履霜堅冰至”,揭示事物由微至著,由小至極,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規律,告誡人們慎於微。同樣,《易經》之《否》、《泰》,《剝》、《夬》,《姤》、《復》等卦,反覆說明物極必反的變化規律,說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後人把《易經》所揭示的宇宙社會執行變化規律,作為觀察事物、發展事業、規範人生的決策依據。故曰“動者尚其變”。

  • 2 # 今古堂868

    動者尚其變。事物的改變和變化,發展和生成,都是,由於動,由於事物的運動。但是,事物的運動,不能,無規則,他必須,按照動物的規則變化,如果不按照動物的規則去進行變化,那麼,動的結果,往往是個初心,不一致的,相違的。所以,我們在改變事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三點第一事物不管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同不同意,他都在改變,第二要改變一個事物,必須,先要有目的。先要有想法,先要有預案,不能隨著事物的,盲目變動而變動。這樣你往往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失一足成千古恨。第三,學習事物的變化,一定要學習《易經》和《門經》。

    古老的易經 和現在的門經,都是專研,物動善其變。人們無可替代的學問。

  • 3 # 熱帶雨林的午後

    此句出自《易傳·繫辭傳》裡,引用孔子的一句話: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這句話概括了《易經》對於古人的四種用途。

    作為四種功能的其中之一,“動者尚其變”,是較為核心的一項。也是《易經》區別於《易經》同時期其他筮法的地方。對於我們理解《易經》的意義非常重要。

    這種動變佔法或者觀卦分析方法,增進了《易經》對規律性的研究,提供了從占卜之書向義理之書進化演變的臺階。對於象數方面,也豐富了卦象和意義模型的廣度深度。《易經》動變理論,說明《易經》不僅是占卜之書,同時,說明《易經》是基於規律性分析的哲理之書,即使進行占卜,也是基於規律性的分析方法的,是更加依靠理性分析的決策方法。“制器尚象”,指明瞭它的帶有科學和哲學雙重作用的功能。雖然重點放在科學功能方面,實質也是基於哲學作用來說的。

    這裡的“動”,是卦爻動。這裡的“變”,是卦爻變。

    動與變,是《易經》用法的特點。《繫辭傳》講,“生生之謂易。”卦象也是以陰陽的變化來模擬事物的運動變化的。

    這動和變,是在“聖人”設卦觀象後,面對卦象進行的符號演變。透過符號演變,返回實際事物之中,體會事物相應的變化規律。所以,這一步雖然只是紙上功夫,但是它對映的是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

    掌握規律性,推測事物變化方向,是動者尚其變的中心目的。所以,動者尚其變,本意是透過卦爻的變化,探索領會事物變化的趨勢和規律。這種功夫,就是後來的“義理之學”。

    這種研究,可能仍然是以占卜為目的,但是更加註重用規律性的理性思維來判斷事物的趨勢。由於有卦象為研究的工具,有卦爻辭的總結作為指導,這種研究就十分豐富和玄深。人們認為六十四卦和其中的三百八十四爻(未含乾卦“用九”和坤卦“用六”),蘊含了宇宙真理和變化的種種模式,因此《易經》從漢代開始逐步佔據了群經之首的地位。

    尚動觀變,是《易經》的基本用法。那麼在卦中,應當是怎麼動、怎麼變呢?

    《繫辭傳》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剛柔就是陰陽,這裡是說,陰陽你來我往形成了變化,陽變陰,陰變陽,就是剛柔相推。變化的意義,就是表示陰陽的進退,以及與之相應的事物的進退。

    陰陽變化發生在爻上。《繫辭傳》: “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彖,是卦辭,爻,是卦中的爻象和爻辭。

    爻變是卦象變化的基本形式。至於爻變的形式,後來總結出非常豐富的模式。如:

    根據占卦方法,得出的一卦的一個或幾個爻變,變出“之卦”;

    根據《易傳》的《彖傳》的理論,還有虞翻等人的理論,爻的陰陽和爻位不匹配,從而變化到匹配的地位引起的卦象變化;

    根據漢易的十二闢卦說法,乾坤二卦,沿著陰陽消長的次序進行的卦變,乾從初爻開始,逐次變出姤、遁、否、觀、剝、坤等;

    根據一定的卦變規律,往往有各種卦變圖做說明,從一卦內部爻與爻交換位置,變出另一卦;等等。

    還有錯卦、綜卦,上下卦互換位置的交錯卦等等,也可算做是卦變的形式。

    最基本的卦變,還包括一卦從初爻向上爻逐級上升的過程,這也是一種爻變引起的變化形式。這種變化過程,包括互卦這種特殊形式在內。

    觀變就是觀察和研究這些變化的意義,進行模擬式的聯想,幫助進行思考和決策運籌。

  • 4 # 蔚蔚姥爺219

    動,靜。參照物而言。秒針嗒嗒響。跟隨時間。

    太陽冉冉升。速難超越。靜。地球何時生。何時亡。時間問題是誰定。昔,水下百刻,誰改進。改者靜還是動。曾記否。靜。動。誰動分清。查速誰造。

  • 5 # 趙庚白

    解釋易經最忌諱“斷章取義”現將與此問有關的部分完整翻譯如下,供參考:《直方周易》繫辭上

    【原文】《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譯文】《易經》幫助帝王的途徑有四條:由於《易經》是一部著作,所以能幫助帝王的是其中的文辭;由於《易經》記載的都人們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所以能幫助帝王的是其中的正當活動;由於寫作《易經》採用的都是受到重視的事情,所以能幫助帝王的是其中的典型事情;由於《易經》同時又是卜筮著作,所以能幫助帝王的是易經中的占卜功能。

    (註釋:“有”佑助,幫助。通“右”。佑助,幫助;“聖人”古時對天子的敬稱;“言”借指書;著作;文章;“尚”佑助;“變”《漢語大詞典》通“辯”。正當(合情合理。)。《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鄭玄 注:“變,當為辯,聲之誤也。辯,猶正也。”一本作“ 辨 ”。辯、辨古字通。“制”寫作,創作;“器”器重,重視;“象”典型的事情。《易經·系詞上》:“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形:通“型”。模型;楷模;典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發酵新鮮雞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