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13

    兩者能一起養嗎?

    泥鰍和小龍蝦混養要看養殖方式,粗養型是肯定不行的,泥鰍會被成蝦吃掉;精養型是可行的,小龍蝦經過人工定時投放餌料餵養的馴化後,不會去捕捉泥鰍為食的,並且它們相互利用,共同生長,相得益彰。

    粗養型養殖方式是,人工很少或者無規律的投餵餌料,大部分食物靠小龍蝦自己尋找水草、藻類、弱小的水生動物為食。成年泥鰍比成年小龍蝦要弱,打鬥敵不過小龍蝦,卻成了小龍蝦腹中食。因此粗養型養殖方法,小龍蝦沒有人工投餵,長期以飢餓狀態生活,必須四處尋找食物充飢,泥鰍越養越少,特別是幼小的泥鰍越來越少。所以,這種方式養殖,泥鰍和小龍蝦要分開來養殖。

    精養型養殖方法與粗養型養殖方法是恰恰相反的。小龍蝦靠自己尋找食物的機會較少,主要是人工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餵餌料,小龍蝦在取食腹飽後,就很少四處尋找食物,等待腹飢時,又開始新一輪投餵餌料了。長期這樣馴養過程週而復始,小龍蝦無性趣去捕捉泥鰍為食。所以,這種經過精心餵養馴化的小龍蝦可以長期與泥鰍共同生長,各自相安生活。而且泥鰍還能處理小龍蝦日常吃剩的餌料和排洩物,避免了水質惡化,大大地淨化了水質,減輕了小龍蝦許多有害病菌的危害和有毒物質的產生。這種養殖方式,小龍蝦與泥鰍共生存,互相利用,相得益彰。

  • 2 # 小毅養生保健粥

    泥鰍和鯽魚,泥鰍,鯉魚可以共同養殖,不能和蝦共養。

    泥鰍背稱為水中之參;,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魚,在中國南方地區分佈比較廣泛。泥鰍的肉質鮮美,還富含很高的蛋白質,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目前人工養殖也在逐漸增加。不過泥鰍是底層魚類,如果只是單一養殖太過單挑,而且比較浪費。

      養殖注意事項

    1、池塘環境

    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對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積在1-3畝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為50-60釐米,池底平坦無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畝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對池塘進行消毒。

    2、基肥給足

    在池塘中放養泥鰍苗種之前需要給足底肥,培植生物餌料,可以選擇家禽家畜的糞便,通常情況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公斤。

    3、苗種放養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3-4釐米的泥鰍苗種40-50尾,泥鰍苗種下塘時需要用3-5%的鹽水浸泡5-10分鐘,避免出現水黴病等病害。

    4、餌料投餵

    一般投餵蛋白質含量為30%的配合飼料,投餵的餌料大約是成鰍體重的4%-5%,氣溫達到25℃-28℃時,泥鰍進食量較大,應適當的多投餵一些餌料,幫助泥鰍更好更快的生長,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相應減少。堅持“四定”投餌,一般選擇在傍晚投餵最佳。

    5、水質管理

    池水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以20-25釐米為宜,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時,要及時換水,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6、日常管理

    實時對池塘的水溫做監測,當水溫在30℃以上時,要注入新水,降低水溫,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除此以外,要做好巡塘工作,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解決。

    7、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防逃設施要完善,鰍種的質量要嚴把關,飼料檢查要仔細,嚴禁浪費,水質、病害要控制好。

    泥鰍和什麼魚混養好

    1、魚類選擇

    泥鰍進行混養,關鍵問題是要注意混養魚類的食性不要同泥鰍的食性相同。如:一般農村都比較喜歡養鯉魚和鯽魚,但這兩種魚卻不能與泥鰍混養,因為他們和泥鰍一樣都是底層魚類,又都是雜食性,混養在一起必然雙方都長不好。與泥鰍混養的魚類最好選擇草、鯿、鰱、鱅魚類。這4種魚是中上層魚類,草、鯿魚吃草,而鰱、鱅魚吃浮游生物,食性均和泥鰍沒有多大的矛盾;而草、鯿魚吃剩下的植物碎片還可作泥鰍的餌料,可節約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搭配比例

    泥鰍與魚類混養的搭配比例要科學,草、鯿和鰱、鱅魚搭配的比例不能太大, 一般只能佔放養總數的20%。另外,由於成鰍池子水位較淺,這幾種魚不能放養成魚,只能放養魚養。

    3、飼養管理

    魚類是白天攝食,泥鰍卻在夜間攝食,所以,在投飼時,應先餵魚,後喂泥鰍,避免魚、鰍爭食。養鰍池要加強日常管理,堅持巡池,特別在夏、秋兩季要注意池內魚類浮頭。要定期加註新水,以保證水質清新爽活,提高池魚成活率。

  • 3 # 格式化11635816

    泥鰍和鯽魚,泥鰍,鯉魚可以共同養殖,不能和蝦共養。

    養殖注意事項

    1、池塘環境

    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對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積在1-3畝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為50-60釐米,池底平坦無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畝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對池塘進行消毒。

    2、基肥給足

    在池塘中放養泥鰍苗種之前需要給足底肥,培植生物餌料,可以選擇家禽家畜的糞便,通常情況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公斤。

    3、苗種放養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3-4釐米的泥鰍苗種40-50尾,泥鰍苗種下塘時需要用3-5%的鹽水浸泡5-10分鐘,避免出現水黴病等病害。

    4、餌料投餵

    一般投餵蛋白質含量為30%的配合飼料,投餵的餌料大約是成鰍體重的4%-5%,氣溫達到25℃-28℃時,泥鰍進食量較大,應適當的多投餵一些餌料,幫助泥鰍更好更快的生長,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相應減少。堅持“四定”投餌,一般選擇在傍晚投餵最佳。

    5、水質管理

    池水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以20-25釐米為宜,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時,要及時換水,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6、日常管理

    實時對池塘的水溫做監測,當水溫在30℃以上時,要注入新水,降低水溫,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除此以外,要做好巡塘工作,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解決。

    7、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防逃設施要完善,鰍種的質量要嚴把關,飼料檢查要仔細,嚴禁浪費,水質、病害要控制好。

  • 4 # 使用者5796665097

    泥鰍和小龍蝦混養要看養殖方式,粗養型是肯定不行的,泥鰍會被成蝦吃掉;精養型是可行的,小龍蝦經過人工定時投放餌料餵養的馴化後,不會去捕捉泥鰍為食的,並且它們相互利用,共同生長,相得益彰。

    粗養型養殖方式是,人工很少或者無規律的投餵餌料,大部分食物靠小龍蝦自己尋找水草、藻類、弱小的水生動物為食。成年泥鰍比成年小龍蝦要弱,打鬥敵不過小龍蝦,卻成了小龍蝦腹中食。因此粗養型養殖方法,小龍蝦沒有人工投餵,長期以飢餓狀態生活,必須四處尋找食物充飢,泥鰍越養越少,特別是幼小的泥鰍越來越少。所以,這種方式養殖,泥鰍和小龍蝦要分開來養殖。

    精養型養殖方法與粗養型養殖方法是恰恰相反的。小龍蝦靠自己尋找食物的機會較少,主要是人工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餵餌料,小龍蝦在取食腹飽後,就很少四處尋找食物,等待腹飢時,又開始新一輪投餵餌料了。長期這樣馴養過程週而復始,小龍蝦無性趣去捕捉泥鰍為食。所以,這種經過精心餵養馴化的小龍蝦可以長期與泥鰍共同生長,各自相安生活。而且泥鰍還能處理小龍蝦日常吃剩的餌料和排洩物,避免了水質惡化,大大地淨化了水質,減輕了小龍蝦許多有害病菌的危害和有毒物質的產生。這種養殖方式,小龍蝦與泥鰍共生存,互相利用,相得益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瓷磚在貼之前要用水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