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則故事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藺相如高超的外交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藺相如在秦趙之間的兩次外交鬥爭中能夠取得“安國全軍”的勝利,與他巧妙地使用“孫子兵法”密切相關。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完璧歸趙”“澠池會”兩則故事,藺相如高超的外交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知己知彼”,完璧歸趙

    《孫子·謀攻篇》中指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作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深深懂得這一外交原則的重要性,“完璧歸趙”就是藺相如巧妙實施這一原則並且取得輝煌成功的案例。

    1.致人而不致於人,巧送玉璧

    藺相如面對“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的形勢,主張趙國給秦國和氏璧,因而趙國就居於有理的一方,且化被動為主動。趙國掌握了外交上的主動權,也就給後來的“完璧歸趙”創造了有利條件。

    2.攻其不備,巧取玉璧

    《孫子·始計篇》中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藺相如獻出玉璧,“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藺相如在看出“秦王無意償趙城”的情況下,果斷藉口“璧有瑕”,巧妙地取回了玉璧。

    3.“利而誘之”,巧歸玉璧

    藺相如用巧計取回玉璧,這僅僅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他將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留住玉璧並兌現自己“完璧歸趙”的承諾,藺相如是怎樣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1)攻心為上。藺相如非常清楚秦王的貪慾,他就是抓住秦王不捨玉璧的心理,才“持其璧睨柱”,要“與璧俱碎於柱”。

    (2)因利制權。這裡指“依憑有利於自己的原則,靈活機變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寶玉在手,藺相如牢牢把握住了決定獻玉還是歸玉的主動權。

    (3)實而備之。藺相如掌握了主動權又贏得了時間,但考慮到秦王會違背約定,因而讓手下將寶玉偷偷地送回趙國。

    二、“強而避之”,以退為進

    藺相如明知自己理虧,如何才能不激怒秦王全身而退呢?於是他使用了“以退為進之計”,自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試想:秦王此時只想獲利,還不想與趙國開戰,“絕秦趙之歡”,並且和氏璧已經被送回趙國,即使殺了藺相如又能得到什麼益處呢?

    三、“勢險節短”,堅如磐石

    藺相如在章臺上的表現可謂“勢險節短”。他“持璧卻立,倚柱,怒髮衝冠”,又要“與璧俱碎於柱”,這攝人的神態,短促有力的動作無不造成險峻的態勢,給秦王及群臣以強大的壓力。

    藺相如就是靠著“以先國家之急”的崇高信念在這兩次外交鬥爭中取得了“使趙不辱於諸侯”的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動漫現在是停滯不前了還是飛躍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