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下齋
-
2 # 漫漫史路
士作為文化群體,有著漫長的變化和發展階段。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階層,可以追溯到西周。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瞭解先秦“士”階層的發展演變。
“士”階層的起源我們通常把中國古代的文人階層稱為士大夫階級,實際上士來源於西周時期的分封制。西周初年,大肆分封諸侯王,諸侯王又在自己封國內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照著這種分封的辦法,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四級統治階級。
所以在西周時期,士是最低一級的統治集團,士的地位比平民和奴隸高,但卻低於卿大夫。地位低下意味士所享有的權力也比較少。比如按照西周的禮樂制度,天子在喪葬方面可以享受九鼎八簋,士僅有三鼎二簋。天子可以有64個婢女給他表演歌舞,士僅可以使用4個婢女。士對下可以統治平民和保家衛國,對上又對卿大夫負責。也可以這麼說,士在西周時期是聯絡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一個階級。
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力衰微,不足以統治整個國家,孔子曾用“禮崩樂壞”來形容這個時代。孔子看到季孫氏可以“八佾(八行八列,季孫氏僭越了禮樂制度)舞於庭”,說了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當代出土的曾侯乙墓中,曾侯乙作為一個諸侯國,陪葬品中竟然使用了“九鼎八簋”。隨著禮樂制度的破壞,士階層的社會功能也發生了變化。
“士”階層的發展傳統等級制度被破壞之後,社會階層的上下流動加劇,這個時候士階層的特殊性就展現了出來。士聯絡著貴族和庶人,是上下流動的一個交匯點,所以士階層的人數不免增加,原有的社會性格也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士階層的崛起,也意味著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的形成。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構成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只是低等的貴族,而是包含了許多其他的成員。比如說,策士(類似於蘇秦和張儀之類的縱橫家)、學士(例如孔子和墨子)、隱士、術士(占卜),甚至還包括雞鳴狗盜之輩。雖然“士”階層的構成多種多樣,但這些人卻有著共同的文化心態,有著屬於這個階層獨有的特徵。
這一時期計程車階層有著一種等價交換的意識,沒有後世三綱五常的思想。比如說,秦昭襄陽時期的丞相範睢,在魏國當門客的時候,沒有得到重用,就可以直接拋棄魏王投向秦王的懷抱。如果用後世的儒家思想來衡量,這就是違背了“君為臣綱”,但在春秋戰國時期計程車大夫心目中,這是一種共識。一旦你在這個國家沒有得到重用,就可以去別的國家,一臣甚至可以侍多君。這一時期計程車階層大都拋棄了分封制的思想,主張加強中央集權。
除此之外,士階層還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儒家強調“士”階層任重而道遠,應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孔子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周遊列國,向各國君主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法家的韓非和商鞅也講求依法治國,用嚴刑峻法來規範整個社會。
所以說,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不論是人員構成還是整體的階層文化都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最低統治階級變成了中國獨有的一個知識分子階層。“士”階層的後世發展到了春秋戰國以後,士大夫的含義又發生了變化,泛指中國的官吏和文人階層,士的特徵也發生了變化。漢武帝時期,儒學成為官方正統思想,儒學講究忠君愛國,一臣不事二主。後世計程車大夫大多都很具有氣節,忠君愛國,以天下為己任。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朱棣打敗。
建文帝的幕僚方孝孺為了明朝的正統,寧願被朱棣誅十族,方孝孺的做法一度成為士大夫的典範,為後世所讚揚。但是也有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大都放浪形骸,過著一種不問世事的不羈生活。總體而言,後世士大夫階層的人員構成不斷增加。他們的階級特徵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士”階層相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大都遵循儒家的一套倫理道德。
總體而言,西周時期計程車階層是聯絡貴族與平民的最低一級統治者。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人數增加,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階級文化。到了後世,尤其是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以後,士的階級文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於“士”階層,不能混為一談,而應該看他們具體屬於哪個年代。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住日的權威,權利落到了新興的地主階級手中,從而形成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列國分天下的政治局面。我們知道春秋孟嘗君養士的故事,就是說各諸侯沒有了周天子的約束,禮崩樂壞。於是新的思維空前活躍,紛紛爭騁天下名士為其所用,在思想大解放的政治氛圍下造就一批如文學家屈原,思想教育家孔子,軍事家孫臏,思想哲學孟子,老子,荀子等。歷史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嗚指的就這段歷史,這個歷史亮點至今難以撼動。不得不說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大解放最活躍的時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