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並將其轉換成電訊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訊號復原,繪製成各種雲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按軌道的不同分為太陽軌道(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按是否用於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資料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資訊已廣泛應用於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1958年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開始攜帶氣象儀器, 1960年4月1日,美國首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試驗氣象衛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共發射了116顆氣象衛星,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氣象衛星網,消滅了全球4/5地方的氣象觀測空白區,使人們能準確地獲得連續的、全球範圍內的大氣運動規律,做出精確的氣象預報,大大減少災害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對自然災害能有3—5天的預報,就可以減少農業方面的30%~50%的損失,僅農、牧、漁業就可年獲益1.7億美元。例如,自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登陸的33次颱風無一漏報。1986年在廣東 汕頭附近登陸的8607號颱風,由於預報及時準確,減少損失達10多億元。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美國從1960年至1965年間,共發射了10顆“泰羅斯”氣象衛星,其中只有最後兩顆才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1966年2月3日,美國研製併發射了第一顆實用氣象衛星“艾薩”1號,它是美國第二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軌道高度約1400千米,雲圖的星下點解析度為4000米。從1966年至1969年間,共發射了9顆,獲得了大量氣象資料。它的發射成功開闢了世界氣象衛星研製的新領域,大大減少了由於氣象原因造成的各種損失。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並將其轉換成電訊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訊號復原,繪製成各種雲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按軌道的不同分為太陽軌道(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按是否用於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資料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資訊已廣泛應用於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1958年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開始攜帶氣象儀器, 1960年4月1日,美國首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試驗氣象衛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共發射了116顆氣象衛星,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氣象衛星網,消滅了全球4/5地方的氣象觀測空白區,使人們能準確地獲得連續的、全球範圍內的大氣運動規律,做出精確的氣象預報,大大減少災害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對自然災害能有3—5天的預報,就可以減少農業方面的30%~50%的損失,僅農、牧、漁業就可年獲益1.7億美元。例如,自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登陸的33次颱風無一漏報。1986年在廣東 汕頭附近登陸的8607號颱風,由於預報及時準確,減少損失達10多億元。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美國從1960年至1965年間,共發射了10顆“泰羅斯”氣象衛星,其中只有最後兩顆才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1966年2月3日,美國研製併發射了第一顆實用氣象衛星“艾薩”1號,它是美國第二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軌道高度約1400千米,雲圖的星下點解析度為4000米。從1966年至1969年間,共發射了9顆,獲得了大量氣象資料。它的發射成功開闢了世界氣象衛星研製的新領域,大大減少了由於氣象原因造成的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