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清史稿》分別是:1.《史記》、2.《漢書》、3.《後漢書》4.《三國志》5.晉書6 宋書7 南齊書8 梁書 9 陳書 10 魏書 11 北齊書 12 周書 13 隋書 14 南史 15 北史 16 舊唐書 17 新唐書 18 舊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 20 宋史 21 遼史 22 金史 23 元史 24 明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清史稿》分別是:1.《史記》、2.《漢書》、3.《後漢書》4.《三國志》5.晉書6 宋書7 南齊書8 梁書 9 陳書 10 魏書 11 北齊書 12 周書 13 隋書 14 南史 15 北史 16 舊唐書 17 新唐書 18 舊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 20 宋史 21 遼史 22 金史 23 元史 24 明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