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霜之哀傷1981
-
2 # 平沙趣說歷史
商紂王,即帝辛,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最後一位君主,父帝乙。
帝辛天資聰穎,勇猛無敵,力大無窮 ,深得其父帝乙歡心。帝辛因為出生時母親是王后,算是嫡子,而他兩個同母哥哥出生時母親還是姬妾,所以算庶子,帝乙按照禮法立嫡子,帝乙死後,帝辛登上了王位。
帝辛文武雙全,口才過人,行動敏捷,接受能力也極強,而且武力值很高,這樣的君王,要是不成就一番功業怎麼甘心?
帝辛繼位後,先是定都於沬,後改沬邑為朝,雖然商朝已處於衰落期,四周諸侯並不是全部臣服,有異心者不在少數,但年輕氣盛的帝辛決意以武力鎮服四方。
帝辛登位不久,商朝的老對手東夷又叛亂了,帝辛派大軍征伐,將叛亂平息。此後帝辛將東夷作為主要對手,商朝大軍集中在東部進攻東夷,歷經多年戰爭不斷逼退東夷,將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
過度的戰爭很容易造成窮兵黷武,商朝國力本已下滑,現在連年大戰,一些心懷鬼胎的諸侯紛紛叛亂。其中最強大的無疑是商朝西部的周國。
商朝的國力在逐漸消耗,處境日益危險,帝辛卻以功業自誇,開始過起了奢侈淫亂的生活,本來就他這點放縱不算什麼大事,但他跟中央的王族大臣的關係鬧僵了,最後撕破了臉。帝辛不是善茬,他先後殺了比干等人,囚禁了他的哥哥箕子,微子亡命逃出朝歌。
一連串的爭鬥造成商朝中央不穩,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國都朝歌空虛,西邊的周武王得知後,當即率兵伐商。
帝辛知曉周軍來襲後,倉促間只能武裝朝歌的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少數軍隊在朝歌城外的牧野迎戰。
帝辛也是沒辦法了才倉促迎敵,但那些奴隸、戰俘基本都是東夷人,想讓他們真心為商朝作戰,實在是有點不切實際。在臨戰前,這些軍隊突然譁變,紛紛向後退,導致商軍潰不成軍,周人不費吹灰之力就長驅直入,直接攻入朝歌城。
帝辛最終退入城中,登上鹿臺,無奈自焚。
關於帝辛,周朝極力抹黑,給他上惡諡“紂”,後世也一黑再黑,到了今天,帝辛已經成了煤炭,但是毛主席說的好,對於這個末代君王,我們還是要擦一擦再看的。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
3 # 欲雲談史論今
商紂王在傳統史書中的形象,是殘暴而昏庸;實際上,他稱得上殘暴,昏庸卻還有待商榷。
《史記•殷本紀》稱商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翻譯過來,是說商紂王“天資聰明、口齒伶俐、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力氣超過常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
這麼一位文武雙全的帝王,為何就成了千百年來人們所唾罵的暴君?
商紂王個人能力實在太強了,商王朝又是多年絕對控制著天下,這使得商紂王地位高高在上,藐視天下眾生。史書說他是“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自認智力上高人一等,別人都不如己,才會固執得聽不進他人勸諫,慢慢地就墮落成只能聽阿諛奉承的孤家寡人。
除此以外,他的一大愛好也導致了其執政生涯的混亂——這就是飲酒。
商紂王也是嗜酒如命之人,當然也不會虧待自己肚子裡的“酒蟲”。人們常常形容說,酒鬼們都恨不得將自己整天都泡在酒缸裡。但是酒缸,顯然無法滿足商紂王的慾望——他直接就修建起一座倒滿了酒的池子,號稱“酒池”;在酒池周邊,還豎起插滿烤肉串的樹木,號稱“肉林”。每天,商紂王坐在酒池邊與美女暢談風花雪月、吟詩作賦,渴了順手就從酒池裡撈起一碗酒大喝一口,餓了抬手就從樹上摘下一串肉來吃。生活如此愜意,古往今來的酒徒裡,商紂王無人能比。有錢、有酒、有美女、有時間,這日子簡直是賽過活神仙!(《史記•殷本紀》)
有人說,這是史書的誇張,不值得相信。然而,商人飲酒成風的習性就是在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中也有體現。
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說:“我聞殷述(墜)令(命),唯殷邊侯田(甸),越殷正百辟,率肄於酒,古(故)喪師。”意思是“我聽說殷朝丟失她的天命,那是殷邊界的諸侯們和殷的執政百官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民眾。”酒喝多了容易亂性,使人失去自我控制——商紂王頻繁殺戮大臣,很難說就不是與飲酒過量有關。商王朝從上到下都普遍酗酒成風,必然在政務上多有缺失,這更加重了中下層民眾對商王朝的失望。
周公旦在《酒誥》中如此評價商王朝各位周王,說商人從成湯到帝乙(商紂王父親、商王太丁之子)時期,都是“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音審)曰其敢崇飲”,意思是“這些商王執政之時,都是君明相賢,只考慮如何治理國事,不敢安逸享樂,哪還敢於聚眾飲酒?”
可見,周人眼中的商紂王飲酒之禍有多嚴重了。
手握獨一無二的政治權力,至高無上的神權,再加上鶴立雞群的個人能力,讓商紂王開始肆無忌憚地追求窮奢極欲、湛湎荒淫的生活,整天徘徊在酒池肉林之間,與寵妃鬼混,全然無視天下人的痛苦。
他根本就不擔心天下人的反抗。
義大利人馬基雅弗利說:“能讓人既敬愛又懼怕當然是最好。但既然敬愛與懼怕很少能同時存在,人們就被迫發現了一條真理:與其被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為了確保地位不受威脅,商紂王所採取的策略也是簡單而直接——用殘酷的高壓手段來鎮壓那些異己分子。
九侯女承侍不歡,他立刻殺之,順便殺了九侯;鄂侯勸諫,他又怒而脯之;姬昌私嘆,他又囚之;為驗證姬昌是否對商王國構成威脅,他又殺死其子伯邑考來考察姬昌能力……。
總而言之,商紂王執政能力不弱,對商王國構成威脅的人或事也時刻警惕,百加防範,絕不是一個昏君。然而,他施政的風格卻是一味地以暴制暴,再加上他獨斷專行、嗜酒成風,最終導致了天下人的集體背叛。
回覆列表
本名受德,後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都於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淇縣)。 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除了天資聰穎、領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見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