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霜與降

    賈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1、賈姓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賈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有關遠古賈國的情況,歷史上僅有如此記載:殷商時代,如今的山西省賈鄉一帶有賈國。按殷商末期周族成為華夏大地上四大諸侯之一,且能夠以周地為出征點一舉攻擊殷商來看,那個子姓古賈國在周武王姬發滅商的一系列戰爭舉措實施前已經蕩然無存了,或已經臣服於周武王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殷商後,子姓古賈國不復存在,其國貴族與子民或以國名為姓氏稱賈氏,當極具可能,且讀音只能是讀作gǔ(ㄍㄨˇ)。

    2、賈姓源於官位,出自商、周時期官吏賈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賈正,亦稱賈師,在周王朝中稱作賈師,在魯國稱作賈正,職責是與胥師共同掌管政令實施以及處罰,兼擔監督和管理都城中的貿易活動,調節物價,穩定市場。

    隸屬於地官府司所轄。在賈正、賈師、市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賈氏,世代相傳,正確讀音作gǔ(ㄍㄨˇ),今讀作jiǎ(ㄐㄧㄚˇ)亦可。

    3、賈姓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錫伯族賈思胡里氏,亦稱扎思瑚哩氏,世居卦勒察和倫(今烏蘇里江、興凱湖一帶烏蘇里斯克)、吉林烏喇(今吉林 永吉)、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Jas’huuri Hala。

    錫伯族、滿族賈思胡里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賈氏、臧氏、扎氏、張氏、託氏等,賈氏讀音作jiǎ(ㄐㄧㄚˇ)。

  • 2 # 正義中醫

    北宋王室趙姓後裔避難改賈姓傳說訓詁考(一):賈趙二型起源訓詁考

    1:賈姓源流考

    淵源一:

    源於姬姓,是唐叔虞的後代。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賈伯公明)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淵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賈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淵源三:

    源於官位,出自商、周時期官吏賈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淵源四:

    源於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數民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淵源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氏。

    淵源六: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氏。

    淵源七:

    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氏。今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南方少數民族中,均有賈氏族人分佈。

    2:趙姓源流考

    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造父,嬴姓,伯益的後代,蜚廉四世孫,中國歷史上著名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訊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源流二: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

    源流三: 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 。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源流四:

    源於冒姓。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

    (二):賈姓一支源於趙姓的傳說來源

    在山西洪洞縣,廣泛流傳趙匡胤是羅雲村人的傳說。但在趙城鎮羅雲村,現在該村村民卻全部姓“賈”,沒有一戶姓“趙”。究其原因,這一問題與金、元統治者先後屠殺趙宋皇家後裔有關。據當地傳說:蒙古人消滅南宋後,為了平息廣大漢族人的反抗,發起了追殺、屠戮宋朝皇室趙氏一家的浪潮,當時有趙宋後裔趙受之、趙和之兄弟二人,從河南逃回當時人所不知的故鄉趙城縣羅雲村老家,以保全性命。為防止被蒙古人“一網打盡”,趙受之一家留居羅雲,趙和之一家則徙居汾陽。為了保護趙氏一族的生命安全,羅雲村趙氏決定全村改為“賈”姓,以避災禍。“賈”者“假”也,真者“趙”也。至今,羅雲村東堡門上端還鐫有“受氏遺風”的磚雕橫楣。  

    (三):賈姓一支源於趙姓文獻訓詁考

     據有關史料記載: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生五子:長曹王,末岐王,俱蚤世弗嗣。次太祖,三太宗,四魏王,鼎分三派”。四子魏王諱匡美,更名光美,複名廷美。有子十人。其行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在《宋史?宗室世系表》二十八,魏王派第五代,均記有“趙受之”、“趙和之”叔伯兄弟之名。可見金初逃難回到趙城縣羅雲村的趙受之、趙和之叔伯兄弟二人,就是趙宋皇室魏王趙廷美一族後裔。  

     有關金、元統治者屠戮趙宋皇室後裔的史實,雖然鮮見於正史記載,在野史中卻有所記錄,據宋?王明清《揮塵錄》載:“秦檜之嘗對外舅自言:‘靖康末,與莫儔俱在虜寨。粘罕二太子謂:搜尋宗室,有所未盡。儔陳計於二賊,乞下宗正司取玉牒,其中有名者盡行根刷,無能逃矣……”“玉牒”指皇室家譜;“根刷”是從根本上清洗,誅殺殆盡。可見趙和之、趙受之兄弟二人在宋朝滅亡以後,逃回故鄉趙城羅雲村的說法並非虛構。

    據羅雲村賈善道撰《南六門及全村家譜略記》記載:“閱《賈氏家譜》後確知……吾賈氏誠系宋室後裔……”說明這一說法由來已久,並被記入家譜之中。而且,在抗戰以前,羅雲村賈氏宗長處還一直儲存著趙弘殷、趙匡胤、趙光義等趙氏祖先的畫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韭菜在立秋後為什麼會發生倒伏現象,應該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