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60976293207

      歷史上沒有勝英其人,只是小說的虛構人物。  資料一:《中華武俠經典》總序】  晚清民國湧現過幾位影響廣泛,躋身曲苑書壇的武俠小說作家,如以武俠鼓吹民主革命的姚民哀(評彈藝人,代表作《四海擒龍記》)、張傑鑫(《三俠劍》)、常傑淼(《雍正劍俠圖》)、蔣庭軫(《金刀會七義》)就都是創作上獨力成書的評話演員。  《三俠劍》作者,與《雍正劍俠圖》作者常傑淼是同門師兄弟。張傑鑫二十年代後期在天津說書,輪流上演《永慶昇平》、《五女七貞》,上座率欠佳,便獨出心裁,用《彭公案》、《施公案》某些人物為據,虛構出金刀將勝英、大頭鬼王鬼見愁趕浪無絲夏侯商元、金頭虎賈明等人物故事,攻山破寨,踏破江湖,極盡火爆熱鬧之渲染。不想一登書壇說演,竟大受歡迎,使聽眾們津津樂道。後來在天津、上海分集陸續出版,竟風行海內外,已經印行了37 集,全書尚未最後結束。  《三俠劍》和《雍正劍俠圖》一樣,在民國舊派武俠小說中佔有重要位置,對讀者也有較深遠的影響,當年可說是婦孺皆知,至今讀者依然難於忘情。  【參考資料二:單老評書《三俠劍》的來龍去脈】  《三俠劍》原是天津評書藝人張傑鑫及其弟子所作,它和常傑淼的《雍正劍俠圖》是北方短打書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部書,在北京評書中則與《彭公案》、《五女七貞》等共稱“小八件”。三四十年代,提起勝英、童林之名,幾乎無人不曉。評書藝人中有“賈明好說,勝英難講”之藝諺,可見影響之深。此書的創作緣由是這樣的:1900年以來,評書《彭公案》風行一時。民初天津評書名家英致長、王致玖、徐長盛三人決定編演新書目與之競爭。王致玖從其舅父處得來從宮裡字紙箱中拾得的類似《三俠劍》的文字提綱,在英、徐的指導下,與弟子張傑鑫一起,編演了《三俠劍》。另有一種說法則是此書是張傑鑫偶得之。張原本擅說《東漢》和《永慶昇平》,後因年齡增長而氣力不足,使不動長槍書了,便想尋找一部合適的短打書。在看京劇《蓮花湖》時觸動靈機,以此故事為主前加後延,並將一些精彩情節摘摘掛掛、改頭換面,杜撰成新書。當時此書較短,講時不夠一節(四個月左右),僅有百來天。後經其首徒孔軫清充實,加上武打情節,得以完整。張傑鑫反過來又跟徒弟學,終於成名書壇。  二十年代中後期,《新天津報》、《新天津晚報》曾連載張傑鑫口述本《三俠劍》。至1927年,刊到第九集《程家堡》時,張逝世。後由其弟子蔣軫庭、董樞權等繼續編述,仍以張傑鑫的名義發表。1950年上海正氣書局曾出版過此書,共37冊,未終。此故事驚險奇異,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上座率極好。一時間,很多說袍帶書的藝人紛紛改說《三俠劍》,一些初學者也常以《三俠劍》作為首演書目。因此,三十年代,《三俠劍》一書在京津書壇久演不衰。然而,從一問世,此書就存在很大爭論,褒貶不一。此項不是本文側重,不再贅述。  單本《三俠劍》共八冊,包括《三俠劍》、《續三俠劍》和《後續三俠劍》。個人認為,此書在單田芳的評書作品中應屬上乘之作。他摒棄了原著中的枝蔓情節和過於紛繁的人物,使線索清晰的同時仍能保持情節的緊湊。同時注意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像賈明、蔣伯芳、楊香武、林士佩等,都是可圈可點的。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後續三俠劍》中,單田芳明顯注意到了原有史實,而在情節上作了相應變動。與張傑鑫原本比較,單本無疑更為精煉和集中,雖不及原有之熱鬧,但更符合當代聽眾的口味。  《三俠劍》一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彭公案》主要人物的長輩,部分人物和故事情節與《清烈傳》相似。《三俠劍》主要講述神鏢將勝英、震三山肖傑、九頭獅子孟凱等三俠和艾蓮池、紅衣道姑張紫清、夏侯商元三劍的故事。勝英是全書書膽,賈明、楊香武是書筋。明末,勝英與屠燦等八人結拜,佔據逢虎山,劫富濟貧。後來秦天豹觸犯山規,被勝英鏢打致死,這是《三俠劍》成書以前的故事,介於《明清八義》和《三俠劍》之間。  關於《三俠劍》的內容,則是講述勝英在晚年時榮任十三省總鏢局的總鏢頭,武林敗類高雙青作案後藏匿於蓮花峪,由此開始平山滅寨的故事。勝英為緝捕高雙青,與寨主林士佩比武,後擴充套件為南北英雄會的武鬥。秦天豹之子秦尤(一名秦龍,應為筆誤,兩字只有一筆之差)為報父仇,潛入宮中盜寶,以此誣陷勝英。勝英被迫戴罪立功,捉拿盜寶人。此後即是總鏢局與域外各山各寨各海島的對峙,經過激烈戰鬥,在眾多師兄弟及能人協助下,掃平五湖、三臺、八大名山。像破二郎山、破蓮花峪、棍掃蕭金臺、火燒喜事棚、二下南七省、打澎湖、破巢湖、夜走黑水湖,直到群雄聚會五打蓮花湖,收萬丈翻波浪韓秀。後部則說的是又有來自臺灣的二蟹盜CROWN,勝英奉旨追查,攻打十二島、十二灘,一劍會三鐵,大破盤龍陣。因寶置陣內,又有八劍進八門,一劍鬥三絕,直到平定臺灣。單本《三俠劍》與此多有出入,像杭州擂和收臺灣等,均是自撰。  【參考資料三:單田芳《三俠劍》後記】  聽我老師李慶海說,最初的《三俠劍》故事產生於三十年代,創作者是張傑鑫老先生。該書問世後,曾引起不小的轟動。初時小報連載,後編撰成書,在街頭、書攤廣為流傳。說書藝人如獲至寶,尤其是評書演員,紛紛說講這部小說,從曲藝之鄉的天津傳到華北和東三省,一直保持到解放初期。五十年代初被查禁,從此消沉了三十年之久。  黨的三中全會之後,撥亂反正、文藝復興,百花齊放,有些人又想起了《三俠劍》,可惜年代久遠,會說這部評書的人已寥寥無幾。再因該書被查禁多年,使人心存餘悸、談虎色變,不敢說不敢演,更談不到編撰成書了。  到了八十年代,有出版社向我邀稿,想把評書《三俠劍》成書發行,我當時又高興又犯愁。高興的是,這樣一部廣為流傳的通俗小說又有了出頭之日,既為評書節目拓寬了道路,又為喜歡通俗讀物的讀者帶來樂趣,作為一個評書演員,理應義不容辭。犯愁的是,我從來沒說過這部書,也沒見過原本什麼樣,該如何下筆呢?所幸的是,我叔父單永槐及我老師李慶海都說過《三俠劍》,而且都說的不錯。我小的時候愛聽他們講這部書,印象也很深,因此有些故事情節還記得,可大部分已遺忘了。我利用很長一段時間苦思冥想,想起來的就記錄下來,想不起來的就編撰,最後終於利用錄音帶方式完成了這部評書讀本,現分為《三俠劍》、《續三俠劍》、《後續三俠劍》出版。有人問我:“你說的《三俠劍》怎麼跟原來的不一樣?”我說:“原來的什麼樣我也不清楚,這就算是新編《三俠劍》吧。”  時光流逝,張傑鑫、李慶海、單永槐三位老先生早已仙逝,做為後人,我深深地懷念他們,感謝他們為後人留下的文化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奔波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