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合併且居中
-
2 # 歷史哈哈哈
1.安重根為什麼要刺殺伊藤博文 答:因為安重根看見自己的祖國背日本,殘忍的殖民,而且看不見希望,人民被日本人奴役。用現在的流行說法:“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行動,代表著被日本奴役的北韓有識之士對殖民者“絕望”一擊”。
2.這樣做有什麼實際意義 答:安重根是歷史上著名的抗日義士,在中國也受到尊敬。 在百餘年前,安重根被判有罪並被處決,對中韓兩國而言,伊藤博文又何嘗不是罪犯呢?當今日本政要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價值觀的翻版,我們為除掉了中韓兩國共同敵人的英雄立碑紀念理所當然。
實際上,一百年來,華人一直沒有忘記安重根這位俠肝義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豪傑,他的豐碑,早已根植於中朝韓人民的心中
-
3 # 13354085298
當時的情況北韓全境被佔領,教育救國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後來安重根就帶領救國軍,在上海刺殺伊藤博文,轟動整個世界。
-
4 # 史道驛站x
安重根(1879年~1910年),是北韓近代著名的愛國運動家,1909年10月26日成功刺殺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從而名噪天下。安重根生於北韓海州,早年信奉天主教,後積極投身教育,想透過思想教育救國,日俄侵略北韓時,投筆從戎。安重根是北韓和南韓都稱為英雄的人物,2014年,在中國哈爾濱也為他建了紀念館。
安重根從小接受漢文化的影響,學習《千字文》、《童蒙先習》,熟讀《史記》和《資治通鑑》等中國史學名著,由於他深厚的漢學功底,以至於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用漢文寫成的。安重根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騎馬射箭,有一股少年豪氣,他立志報國,這也為他後來刺殺伊藤博文埋下了伏筆,堅強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1894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安重根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積極組織人馬,圍剿農民軍,當時15歲的安重根作戰表現英勇,收到了大家的讚譽。後由於對朝廷的失望,安重根開始信奉天主教,因此接觸西方文明,讓他視野大開,正因為這些人生的經歷,讓他人生觀和世界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安重根面對國家的存亡,他在鎮南浦經興辦了三興學校和敦義學校,他興辦的學校費用自籌,所以壓力比較大,但他從不言棄,一直堅持,學校除了教學生文化知識和做人道理外,還特別強調灌輸愛國思想,並給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可見他的用心之良苦。
《乙巳條約》簽訂後,安重根為國家擔憂,此時他決定遷家到中國,1906年,伊藤博文到南韓任統監,強迫南韓向日本借款1000萬元,以此控制南韓,南韓人民紛紛變賣財產,為國還債。日本有對李熙逼宮,強迫他退位。
1909年秋,安重根得知伊藤博文要來中國哈爾濱,得到這個訊息安重根,興奮不已,決定實施刺殺行動,他知道刺殺伊藤博文不是小事,要有人員配合,以及行動費用。於是想辦法組織人員和籌措經費。
1909年10月,安重根組織禹德淳、劉東夏來到哈爾濱火車站,併成功說服懂俄語的曹道先加入,曹道先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和漢語,他們組成一支“別動隊”,等待伊藤博文的到來。10月25日,伊藤博文前往哈爾濱,會見俄羅斯財長,這給了安重根希望。
伊藤博文開始檢閱儀仗隊,此時安重根認定身材短小、黃面白髮的老頭就是伊藤博文,檢閱完畢的伊藤博文走過安重根身邊時,安重根迅速掏出手槍,向伊藤博文開了三槍,並同時向伊藤博文身邊的人開了四槍,槍聲響起,伊藤博文應聲倒地,現場大亂,伊藤博文被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刺殺成功。
安重根之所以刺殺伊藤博文,是因為日本的侵略行為,讓有民族正義感的安重根心有仇恨,他興辦學校的目的也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復興,所以他能夠以身報國。
回覆列表
安重根成長的年代,正是北韓的危急存亡之秋。在安重根出生前3年,日本就已經透過《江華條約》打開了北韓的國門;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打敗北韓的原宗主國——清朝,將中國勢力趕出北韓半島;隨後日本與俄國開始在北韓半島展開競爭,並於1904年爆發了以爭奪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為目的的日俄戰爭。
北韓(1897年後改國號為“大韓帝國”,簡稱“南韓”)在兩次戰爭中成為外國的戰場,一步步淪入亡國的深淵。青年安重根目睹了祖國的危難,決心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而他投身救國運動,正是從日俄戰爭開始的。
隨著日本趁著戰爭優勢加緊侵略和控制南韓,將《日韓議定書》、《日韓協約》等不平等條約強加於南韓,特別是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強迫大韓帝國簽訂《乙巳條約》,將南韓變為其保護國,至此南韓名存實亡,淪為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
而強迫南韓簽訂條約的元兇,正是前日本首相、現任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 1907年7月,“海牙密使事件”東窗事發,伊藤博文以此為藉口,向大韓帝國高宗皇帝李熙逼宮,強迫他退位。
在日軍的武力干涉下,高宗於7月19日被迫退位,由皇太子李坧即位,是為北韓王朝的亡國之君——純宗。 高宗退位後5日,伊藤博文與大韓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簽訂了《第三次日韓協約》(丁未七款條約),規定南韓官吏任免須經日本同意,由日本人出任南韓官吏,並解散大韓帝國軍。
1907年8月1日,伊藤博文強制解散南韓軍隊,因而在漢城引發了韓軍與日軍的激烈戰鬥,韓軍寡不敵眾,遭到失敗並被解散。 伊藤博文就任南韓統監以後,強迫大韓帝國向日本借款1000萬元(加上利息為1300萬元)。為了償還這筆鉅額借款,避免做日本經濟上的奴隸,南韓民間掀起了“國債報償運動”。安重根積極投身這個運動,併成為國債報償期成會關西支部長。後國債報償運動在日本人的鎮壓下失敗。 1908年安重根參與組織義兵三四千人,並自認為大韓義軍參謀中將,武裝反擊日本入侵,依然遭受失敗。
由此可見,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是在政治、軍事兩方面努力都失敗的前提下,而大韓民族又面臨被日本同化的危機時刻,絕望之於而做出的反擊。 在當代,無論是北韓還是南韓都對安重根高度評價,將其作為民族英雄。
北韓稱他為“愛國烈士”,南韓稱他為“義士”。其中南韓不僅將他視為抗日英雄而高調紀念,更因為《東洋和平論》而將安重根推崇為是東北亞合作、共同發展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