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大多數二戰歷史迷們,都知道山本五十六倡導的“航母制勝論”,對未來海上作戰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被全世界海軍所接受;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航母制勝論”提出之前,美國的尼米茲上將,就對航母的作用加以研究了,並提出以航母為核心的圓形戰術隊形,儼然是一位航母專家。

    山本五十六策劃偷襲珍珠港,致使美太平洋艦隊除三艘航母外,幾乎全軍覆沒。進一步論證了航母在未來海戰的決定性作用。但僅過四個月,尼米茲用僅存的航母發動了對東京的轟炸,同樣取得了深遠的影響。都是運用航母偷襲,但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誰的作用更大呢?

    戰略意圖和地位的不同。

    日軍在“南進”政策的背景下,為了減少來自美國海軍的威脅,以及對美國所謂“平衡戰略”的牴觸和禁止對日出口戰略原材料的不滿。於是,決定在“南進”奪取東南亞的同時,將美太平洋艦隊徹底殲滅,以解後顧之憂。因此,偷襲事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日本南進戰略的一個配套戰略。

    美國本土遭到偷襲的第二天,宣佈對日宣戰。此時美國上下被一種失敗情緒所籠罩,尤其是被美華人推崇的麥克阿瑟,也未能守住菲律賓倉惶而逃。為了振奮國民鬥志和軍隊勇氣,需要一場大的勝利來鼓舞。

    同時,由26個國家的駐美大使,在阿卡迪亞會議上發表了反軸心國宣言。確定了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反攻作為基本戰略。但在太平洋上,打擊日本聯合艦隊的任務交給了美國,從而策應其他戰場上的抗戰。

    因此,轟炸東京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戰略之一,或者說是實現全殲日本聯合艦隊戰略意圖的第一步。從這個角度看,轟炸東京比珍珠港事件的戰略地位更高。

    具體戰術的運用不同。

    二者都是以航母為核心,採用偷襲的戰術,對對方的固定目標實施打擊。但在具體戰術運用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還是體現在指揮官的戰術素養和決心上。

    首先,突然襲擊的定義不同。日本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戰術效果,一是選擇了一條路途遠,天氣條件惡劣的路線,以此掩蓋其行動;二是全程無線電靜默,直到攻擊開始。

    甚至,在外交上採取麻痺美國政府的手段,直到臨開戰前再通知美方。雖然,有人認為他們因翻譯電碼,延誤了遞交最後通牒的送達時間,不應算作是不宣而戰。但是其主觀上就是要利用時間差,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說白了,就是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前的偷襲行為,認定其不宣而戰,沒有任何異議。

    美國對日宣戰後,為了報“一箭之仇”,也採取了偷襲的戰術轟炸東京。一是行動是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除了少數高官知道外,其他人均不知情;二是在海上“閒逛”了13天,才向艦隊釋出攻擊指示,以此攪渾日方的注意力。

    可是,意外還是出現了,原本計劃在其本土450海里處開始行動,卻在750海里被日軍發現,於是偷襲改為突襲。也就是說,單純從戰術的角度來看,美軍沒有完全達成,輸了一招。

    其次,戰術規模,山本完勝。為了完成重創美太平洋艦隊的任務,山本調集了當時日本最好的6艘航母,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最牛逼的特混編隊。

    而尼米茲僅派出2艘航母為核心的特混編隊來執行突擊任務。實力儼然不是一個等次,美軍不如日軍的規模大。

    要說最關鍵的,還是指揮員對戰術運用的決心。雖然,南雲忠一帶領艦隊隱秘前行1000多公里,併成功的進行了兩個波次的進攻,給美軍造成重大損失(三艘航母僥倖躲過);但由於過於擔心美軍的報復,放棄了有可能打掉對手兩艘航母的機會。

    哈爾西的綽號“蠻牛”,從綽號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大膽的指揮員。戰場形勢變化多端,機會稍縱即逝,這個時候最考驗指揮員的戰術素養和戰鬥作風。“蠻牛”雖然得知對方已派出攔截艦隊,但不為所動,權衡利弊後,決定打個時間差,果斷命令特戰隊出發。

    從這個角度看,美軍的指揮員的水平高於日軍。

    戰略、戰術效果不同。

    日軍集中聯合艦隊主力發動的突然襲擊,造成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然而,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達成全殲(包括三艘航母)的目的。為日後尼米茲的快速反擊“保留”了最要命的家底。

    難怪,當山本得知南雲的“大獲全勝”裡沒有航母時,打罵其是“屬耗子的,咬一口就跑”。同時,也不無擔心說:“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尼米茲策劃的轟炸東京。雖然戰術效果與日軍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其戰略意圖全部達成。

    一是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抗爭下去的決心;

    二是透過實戰,使美國軍方對航母的運用更加重視,從而大力發展航母。二戰結束後,美軍航母達到驚人的100多艘。可見,此戰航母的成功運用,意義重大。

    其實,尼米茲轟炸東京的戰略意義要遠大於政治意義。東京被炸,日本軍方感覺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於是成功誘發他們做出戰略誤判,調200艘戰艦進攻中途島,一心與美軍決戰。

    當然,日軍的這一做法完全達到了尼米茲的戰略預想。他太瞭解山本了,就像山本瞭解他一樣。“賭徒”的心態,就是不能讓別人說他賭技不行,一旦失利,必然找對方一決高低,而這恰恰正中尼米茲的下懷。

    結果,中途島戰役,山本大敗,日本海軍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而美華人自此牢牢的掌握太平洋的主動權。

    沒有比較,就沒有價值。透過上述的分析,尼米茲的戰略眼光和戰術運用要高於山本五十六。當然,尼米茲的背後還有強大工業製造能力和國家實力做後盾。

  • 2 # 一葉楓流

    尼米茲不是航母專家,甚至中途島海戰的明星斯普魯恩斯也不是。尼米茲是潛艇指揮官,斯普魯恩斯只是一個巡洋艦隊指揮官。尼米茲從未直接指揮過艦隊作戰。

    美國海軍的軍官選拔程式比較科學。低階軍官晉升,要有軍艦指揮經歷,還要有陸上辦公室工作經歷,高階軍官必須到軍事學院進修。美國陸軍甚至還要有教育履歷,當過教員。

    日本航母艦隊的成功和失敗,都和戰術基本原則的遵守與違背有關。

    中途島海戰違背了集中兵力原則,而且還準備用戰列艦去摧毀美軍艦隊。這簡直是倒退。

    瓜島海戰,不傾盡全力,遲遲不投入艦隊主力。保守的海軍戰略最後結果都是失敗。

    其他原因就是飛行員培養指導思想落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昌豆豉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