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我的觀點是,學篆書,不一定要學甲骨文。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大篆(金文)也是古老的文字。漢代以後,篆書就成了裝飾性文字而不是實用性文字。

    學篆書,應從秦篆開始,最佳的範本就是《嶧山刻石》。

    學篆書,完全可以把甲骨文撇開,不必刻意的去“取法乎上”。

    學篆書的目的,主要是為學習隸書,草書和行書打基礎。篆書,比其它任何書體都好學,只要中鋒用筆,只要結體勻稱,並掌握好字形就可以了。現在,有不少學書之人“談篆色變”,這個完全沒有必要!篆書並不是神秘的書體,只是人們平時接觸的少罷了。

    關於題主提出的為什麼不把甲骨文列為篆書系統的問題,因為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不便人們辨認,實用價值不大,且有專門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研究。近年來,雖然學甲骨文的人有之,但不多,他們只是出於對中國古文字的熱愛,並探索“篆變”,才對甲骨文產生興趣而學習的的。

  • 2 # 子衿書法

    學習篆書沒有必要從甲骨文開始。甚至連認識甲骨文都沒有必要。

    甲骨文由於是一種非常早的文字,而出土發現的時間又很晚。它消失的時間至少三千年。而這三千年,正是文字形成並發展的時間。人們認識的書體是從大篆開始的。

    我推測,甲骨文,它是獨立的一種專門用於占卜用的文字。現在發現的甲骨文字有五千字左右。破解確認了字意的只有一千五百字。尚有三千五百個左右的字未能破解。

    篆書則無未破解的字存在。大篆,小篆,隸書,楷書,一條線的貫穿下來。我們常常說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代的文化,甲骨文的出現,讓這一說法站不住腳。我們的一些書法學習者總是愛鑽牛角。認為學習書法就一定要導根溯源,從最開始的地方開始學起。甲骨文,已經是一種十分成熟的文字。它的形成期,保守的說,迄今在萬年。萬年前的人,以結繩記事。要抬槓的話,就先學會結繩,再尋找出最初的文字,比甲骨文還要早,最好找到原始人類造的第一個字。據說當初伏羲一劃開天,創造了八卦,把伏羲的那一劃找來開始學習 。否則,所有的書法都不是正源。做為文字考證,當然有必要追根溯源。當是學習書法,是技能。這個技能沒有必然的關聯。不會大篆,一樣的可以把小篆寫好。不會大小篆,也能夠把隸書寫精。不認識甲骨文,一點也不影響你把楷行隸草篆寫好。王羲之精通八體(大篆,小篆,八分,隸書,飛白,草書,行書,楷書)。他連甲骨文是什麼都不知道,影響了他成為書聖了嗎?一點沒有。

    學習楷書,難不成要把所有的字型都學會才行?肯定不需要。如果你想學習篆書,完全可以無視甲骨文的存在。

  • 3 # 瀚墨無極

    甲骨文,是商朝人在龜骨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今日所見到的最早漢字,這種文字已比較完備,可見在它以前,漢字已經有過相當長期的發展。

    鐘鼎文,石鼓文,金文,是小篆以前的字型,通稱為大篆;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後,整理了各國不同的字型,加以簡化,規定了一種標準字型,就是小篆。

    ①,學習篆書必須要學甲骨文嗎?大可不必,因為甲骨文並非是學習篆書的書寫基礎。②,甲骨文,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還是不實用,大多人對字型不瞭解,不認識。③,為什麼現在也有學習甲骨文書法的人呢?這是自身的興趣,並非書法家學習甲骨文;其實愛好歷史的,愛好讀書的,愛好書法的,同樣有人在學習甲骨文,這樣不更好嗎,既擴充套件了自已的知識,也瞭解了中華古文化的發展史。

  • 4 # 千千千里馬
    吳昌碩的篆書作品。

    篆書雖然退出實用文字的領域比較早,大約魏晉時代已經完全退出實用領域了,但是,篆書的文字地位一直沒有退出學習領域,畢竟《說文解字》是漢語的基礎,必須要學,所以,篆書也是傳統書法之一。

    而甲骨文大約春秋時代已經退出實用領域,被金文代替。

    所以,甲骨文的傳播非常有限,也沒有系統的經典整理,所以,也就沒有學習甲骨文的傳統了。

    文字學家羅振玉的甲骨文書法作品。羅振玉先生,也是最早的甲骨文研究者,在他的積極資助下,王國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甲骨文研究成果。

    近代發現甲骨文以後,引起學者的研究,同時也有學習甲骨文書法的。比如,篆刻創作,甲骨文書法創作愛好者都喜歡學習甲骨文。

    不過,甲骨文確實難以進入書法藝術傳統之中。

    但是,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學習甲骨文,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篆書。

    那麼學習篆書為什麼不一定要學習最古老的甲骨文呢?

    因為傳統上就沒有學習,而且,篆書與甲骨文還是要一定距離的。

    相對來說,篆書的使用中中國文字發展史上處處可見,例如青銅器銘文,石鼓文,秦詔版,戰國璽印,最著名的還是《說文解字》,而甲骨文非常獨立,沒有廣泛的文化遺蹟,所以,與篆書有一定的文化隔閡。

    當代書法家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不過,今天我們學習甲骨文也會提高篆書的藝術創作。

    今天已經有人在開發甲骨文與篆書的藝術融合,這個值得我們積極鼓勵。

  • 5 # 文物樑子

    甲骨文就是寫在龜甲或牛肩胛骨上的字,絕大多數為卜辭。是中國國文字最再定型的文字。因為甲骨文之前就是彩陶上的刻劃符號,但我們直到今天基本還沒有破解。

    甲骨文對我們瞭解中國文字起源有必要,但學書法,就不一定要從甲骨文開始——1.使用書寫工具不一樣2.大多文字沒定型。雖然我們從彩陶上的紋飾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當時已經出現今天買筆類的繪製工具,但甲骨文是硬筆刻上去的。

  • 6 # 千年蘭亭

    甲骨文雖然早於小篆,但其發現卻不過一百餘年的時間。

    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資料,也是早期書法的代表。但顯然,王羲之也好,顏真卿也好,顯然都沒有見過甲骨文。

    甲骨文與小篆根本的區別是,甲骨文是用刀斧刻制在獸骨上的,其最大的特點是瘦硬的刀味。而小篆是以柔軟的獸毛書寫的,體現的是筆意。

    所以說,從書法上講,甲骨文與小篆沒有必然的傳承,也就是,學篆書沒必要學甲骨文。

    甲骨文雖然只發現一百多年,但一經發現,即受到大家喜愛,黃賓虹、潘主蘭丶沙曼翁等都對其青睞有加。

    甲骨文書法有兩個方向,一是表現筆意,一是表現刀味。近代甲骨學家和書家不斷臨習甲骨文,寫成條幅、斗方等,還有人集甲骨文字為對聯和詩文,妙趣橫生。

    偷偷說一聲,甲骨文古時是用於占卜和祭祀的,有其特殊含義,現在幾位甲骨文寫得好的中青年高手身體都不好,甚至有英年早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集訓隊1:6不敵羅甲隊,主教練還跟球員發生衝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