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木那些事

    我認為,愛情是兩個人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性格相合,生活互補。

    剛開始的時候,愛情是兩個人相互心動,被對方的磁場所吸引。

    想起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小倆口》,其中向太的一句話特別打動我,“戀愛的時候是說這桌子(白桌子)是黑色的,對方說是的,黑的。幾十年後,你說這桌子是黑的,對方說你有毛病吧。”

    我想這就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吧。剛開始是神經衝動導致的愛情反射:

    或許你是狼吞虎嚥,在我眼裡卻是真實可愛。或許你是天真幼稚,在我眼裡卻是浪漫單純。或許你是路痴,在我眼裡卻是缺少保護。或許你是一時興起,在我這裡卻是記在心裡。

    多年以後,愛情應該是偶爾的儀式感和生活的存在感。

    今天吃盒飯的時候,突然想起往常家裡的飯香。今天經過蛋糕店的時候,想起裡面有愛人最愛的慕斯蛋糕。今天逛超市的時候,想起家裡的紅糖要用完了,而過幾天愛人可能喝紅糖水。也可能是逛商場時,買下之前想給愛人買的遊戲手柄。

    大概就是原本兩個獨立的生活,因為愛情融合成了一個小家庭。

    1、三觀合適,有靈魂共鳴

    簡單的說,我說的東西恰好是你能聽懂的。

    我喜歡早上看新聞,而你恰好不覺得新聞枯燥,還能陪我一起分享看法。我喜歡聽交響曲,你恰好也有一定的鑑賞能力,能與我享受這短暫的Teana。我喜歡偶爾打遊戲放鬆,你能陪我一起刷副本打怪,享受這樣的刺激時刻。......

    三觀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激情褪去以後,在雙方的溝通中,將會夾雜著對方原生生活的習慣和看法,大同小異讓你們能大事互相理解,小事互相磨合。

    舉個我朋友的例子。

    朋友與前任是和平分手,沒有太多的挽留和爭吵。

    他說,“我真的不理解她的世界,她喜歡看書,喜歡科創;我喜歡健身,喜歡穩定的工作。我努力了很久,可是還是插不上話。”

    倆個人在一起,除了基本的逛街、吃東西、看電影,從未有過爭吵。因為,倆個完全不同的三觀,決定了他們很難有深入的交流。朋友很努力地去融入對方的生活,但他們真的沒有太多的話題可以交流,終於在一次又一次沉默的約會中走向了分手。

    這件事說明,三觀的匹配是愛情長久的先決條件。

    2、性格相合,生活中能夠磨合

    性格大部分是在你的日常表達和為人處事中有所體現。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今天你發生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回家以後有點小抱怨,想對方聊聊天,緩解一下情緒。對方很願意聽你說,在理解你感受的基礎上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就算性格互補了。如果你很不開心,對方還一味地吐槽你把負面情緒帶進愛情裡,那這就很容易產生矛盾了。

    生活中,我們都有各自的習慣,但是都願意為了對方各讓一步,活出一樣的節拍,豈不是很好?

    其實有很多情侶,都輸給了生活。

    以前戀愛的時候,只看到對方光鮮亮麗的一部分。結婚以後,發現了對方很對的不足。而這就是認知上的落差感,當生活加入愛情中,當愛情充滿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壞的都會發生。

    我能包容你不洗襪子,而你能理解我在家素面朝天。這不就很好嗎?

    3、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

    我身邊有很多的例子。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女友跟我在一起前活得清清爽爽。跟我在一起後,就變得矯情傲嬌了。

    我想這算是一種依賴情緒,以前覺得,你是我愛人,後來覺得你是我的全世界,然後就理所當然的賴著你,希望你能成為英雄,去解決她的所有問題。

    愛情,是互相的,你願意全盤托出去依賴他這很好。可是,他也有他的工作和責任,如果全部都託付給他,你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你自己的特性又在哪裡呢?

    愛情不是你躲避問題的藉口,獨立而依賴才是最好的。

    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2 # 二木不白

    “我原來以為 兩性關係 是要好到不需要語言不需要表達一個眼神就能交流的程度

    後來我發現 性格差異和天性賦予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現在我以為 兩性關係 不論朋友或是情侶 兩人之間 是我可能不懂你 但我願意傾聽 而你可能不理解 但試著靠近

    沒有誰比誰更需要承擔更多 也沒有誰比誰要去忍受更多

    相識相知相交相解 是我理想的兩性關係”

    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 一直不想妥協寧缺毋濫的 是一種真誠 那種同一頻道的真誠

    我多少有點理想主義情懷 但我想大多數26歲還單身的人也有這樣的理想主義情懷 目前為止來說 對於愛情這種東西的態度 大概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鮮百合醃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