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莓妹呀
-
2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蘇北屬於黃淮優質小麥產區,宜選用強筋高產優質小麥品種進行種植。根據個人瞭解的資訊,其中以下幾個小麥品個人認為都比較好,可以考慮。具體品種特性簡單介紹如下:
徐麥99:徐州市種子站2008年選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畝產平均超千斤,抗寒性好,分櫱強,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白粒,籽粒硬質-半硬質,生育期235天左右,株高90釐米左右,千粒重42.5克左右,畝有效穗數40萬穗左右。但紋枯病、赤黴病容易發生為害,要注意防治,後期雨日多不及時收穫容易發芽。適宜播種日期為10月5-10日,畝播量一般12-18斤左右。
淮麥33: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於2014年選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畝產平均1000-1200斤左右,生育期228天,抗寒性好,分櫱能力強,起身拔節較快,後期耐高溫能力好,株型緊湊。株高83釐米,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白粒,角質,穗大,千粒重39.2克;但容易發生鏽病、白粉病、赤黴病和紋枯病,要注意防治,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畝播量15-20斤。
濟麥2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2006年選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畝產1000斤以上,分櫱力強,,但抗寒性比較差,起身拔節偏晚,株高72釐米左右,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白粒,半形質。平但後期容易脫肥早衰,要加強管理,同時,鏽病、紋枯病、赤黴病容易發生還要加強防治。適宜播期10月上旬,播種量一般15-18斤左右較好。
周麥27:周口市農業科學院於2011選育的半冬性中熟品種,畝產1200斤左右,分櫱力稍差,抗寒性較好。起身拔節早,株高74釐米,莖稈彈性中等,抗倒伏能力稍差。後期灌漿快,結實率高。白粒,籽粒半形質,畝穗數40萬穗左右、千粒重42.6克。種植時容易發生鏽病、白粉病、赤黴病、紋枯病要注意重點防治。適宜播種期10月10~25日,畝播量需要15-20斤左右.
徐麥31: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2011年選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畝產超千斤,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撥節早,株高83釐米,莖稈彈性稍差,容易倒伏要控制播量,並注意進行化控。較耐後期高溫,白粒,籽粒角質,畝穗數40.5萬穗、穗粒數32.1粒、千粒重42.9克。鏽病、赤黴病、白粉病容易發生,種植時要做好防治。適宜播種期10月8~16日,畝播量宜15斤左右。
總之,可以種植的品種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選育種植,只是宜根據品種特性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保持穗肥充足,防治好病蟲利於高產穩產。
回覆列表
為了更好的實現蘇北冬小麥種植高產優質,便需要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害能力較強的冬小麥品種。其中,在蘇北地區主要選擇輪徐麥856、矮抗58、菸農19、百農207、濟麥22等。在選好種子之後再使用殺菌劑對種子進行處理,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防治冬小麥出現散黑穗、根腐病、紋枯病、白粉病等。通常情況下,使用4.8%適麥丹20kg,拌種25kg,悶種3h;使用70%吡蟲啉可溼粉劑與50kg冬小麥品種進行拌合,並將藥物對1.5―2kg水,將其稀釋成母液,均勻拌種,堆悶3―4h之後再進行播種。這樣能夠有效防治冬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灰飛蝨和地下害蟲,以及預防冬小麥種植後期出現蚜蟲。一般情況下,拌有藥物、拌有殺菌劑的種子不應該存放過長的時間,應該及時拌好及時進行播種。
二、適墒足墒播種
在蘇北地區播種冬小麥的過程中,如果土壤的墒情不足80%時,便需要為冬小麥播種創造良好的墒情。因此,為了確保冬小麥能夠適時播種,便需要在玉米收穫之後澆水造足底墒。但是,通常情況下,玉米成熟時間較晚,所以為了確保冬小麥適時播種,便可以在玉米收穫前10天左右進行澆水,這樣能夠有力爭取冬小麥種植的農時。一般冬小麥種植底墒水的標準量為40―50m3。
三、秸稈還田、耕地和整地技術
在種植冬小麥之前,應該選擇合適的農機具配套,從而有效提高秸稈粉碎還田、整地和冬小麥播種質量。一般在機械裝置收穫玉米之後,將秸稈在田間粉碎2―3遍,並將秸稈切成3―5cm鋪勻。但是,一般農戶按照深、細、透、實、平的整地要求進行。所謂深,就是要求機械在耕作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在25cm―27cm,但需要注意在之前土壤耕作深度的基礎上加深土壤耕作的深度。麥田大約每3年耕作1次,其餘兩年進行淺耕,其耕作深度大約為16―20cm;細,就是在耕地之後,將較大的土塊進行耙碎、耙細,這樣更有利於冬小麥正常生長;透:就是應該將種植冬小麥的土地耕透、耙透,讓種植冬小麥的田間土壤能夠保持均勻一致,這樣有利於提高冬小麥種植的產量;實:就是應該做到種植土壤上虛下實,有效避免冬小麥播種深淺不一,出苗不齊,難以紮根;平:就是需要在冬小麥耕作之前採取粗平、做畦後細平處理,從而確保冬小麥種植之後澆水均勻、播種深淺一致,出苗整齊。
四、播種技術
冬小麥播種一般在10上旬進行。冬小麥播種量應該與播種的時間配套,如果在10月1―5日播種,主要採用25萬―28萬苗;如果在10月6日―10日播種,則需要按照推遲一天增加一苗的規格,分別採用28萬―32萬的基本苗。同時,如果採用播種機進行播種,應該勻速進行,並將時速限制在4――5公里,從而確保冬小麥種植深度一致,行距統一,實現整個冬小麥種苗齊全和均勻。
五、肥水處理
1.科學施用底肥。在種植冬小麥之前,原則上需要進行測土試驗,嚴格按照配方施加肥力。但是,當冬小麥種植過程中難以按照配方施加肥料時,便需要按照冬小麥種植產量水平和單位產量的吸肥量進行確定相應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冬小麥每生產100kg籽粒,則會從土壤中吸收純氮3kg、25kg、K203kg。根據這個標準,透過採取秸稈還田措施,每畝冬小麥的產量在450kg。同時,化肥總施用量在理論上應該按照每畝純氮14kg左右、磷P205kg左右的標準進行施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按照磷肥、鉀肥和氮肥的40%―50%的標準施加冬小麥種植底肥,而底肥一般在粉碎秸稈之後,整地之前進行施加,這樣便可以透過整地讓肥料與土壤較好的混合在一起。
2.葉面追肥。在冬小麥種植揚花灌漿過程中,應該儘量選擇在晴天下午,對小麥葉面噴灑2%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並且在7――10天間隔期間連續噴灑兩遍,這樣不但能夠增加冬小麥種植的產量,而且能夠提高冬小麥的質量。
3.春季肥水管理。在冬小麥春天肥水管理中,應該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如果冬小麥種植的田間含水量保持在50%,便不需要採取灌溉處理,將灌水時間推遲到拔苗期。其中,針對總苗莖數在60萬―80萬的麥田,便可以在早春鋤劃保墒的基礎上新增肥水。大約是在3月底4月初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每畝追施尿素15.20kg肥力,以此鞏固冬小麥生長期間分分櫱提高成穗率;針對每畝總莖數保持在90萬以上的麥田,可以在保持早春鎮壓鋤劃保墒基礎上,將第一次施肥時間從拔節初期推遲到中期。同時,在4月上中旬,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每畝澆灌尿素15―20kg,以此增加冬小麥穗飽和,更好的完成高產優質效果;對於每畝總莖數在40萬、50萬以下的麥田,可以使用兩次追肥。
在冬小麥生長過程中,應該採用節水灌溉技術,在春季澆灌2次水。同時,還應該結合冬小麥生長中拔節期間追肥澆水之後,根據不同的土質、墒情、天氣和小麥的生長情況,在小麥生長抽穗揚花過程中進行第二次澆灌漿處理。但是,由於春季溫度偏高,冬小麥生長過快,為了控制肥水而春季尚未澆過水的冬小麥,則不應該在冬小麥抽穗期間進行澆水。當冬小麥生育後期,小麥植株中心上移時,應該注意防倒,從灌漿期開始儘量避免三級風以上天氣澆水。
4.及時澆灌凍水。在冬小麥生長過程中,澆灌凍水有利於土壤更加塌實,利於冬小麥麥田貯存水分,有效提高冬小麥種植地的地溫,從而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尤其是在秸稈還田期間,更應該澆灌好凍水。如果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期,沒有50 min以上的降水,便應該在11月到12月之間澆灌凍水,每畝灌水量保持在40―50m3。一般選擇天氣好和風力不大的日子進行澆灌,而日消夜凍的溫度天氣條件最合適。同時,在澆水之後應該及時採取劃鋤措施,有效避免冬小麥種植土壤出現板結現象。
六、苗期病蟲害防治
在冬小麥生長過程中,當抽穗後,應該要注意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其中,在蘇北地區,大部分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會容易出現紋枯病、白粉病、赤黴病等病害,容易出現蚜蟲、灰飛蝨等蟲害。因此,當發現病蟲害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用藥。紋枯病一般用15-25%的井岡黴素1000倍液;白粉病常用25%的粉鏽寧800倍液;赤黴病常用用50%多菌靈1000倍液;蟲害一般用10%吡蟲啉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