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經質的小後媽

    謠言。

    除非鑽牛角尖,一般來理解的話這句話是錯的。

    句子裡有三個關鍵詞:人體、星塵(我理解為宇宙塵)、組成:

    1、人:生物學上,人是一種動物,由八大系統如呼吸系統,再往下由各種器官如肺,組織如上皮組織,細胞如上皮細胞組成,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再往下細究,細胞可以是由大分子如DNA、蛋白,小分子如水、糖組成,元素水平上,人由各種元素如碳氫氧氮等組成。你可以理解為人是由小的物質組成。

    2、宇宙塵:來自地球之外的固體微粒通稱為宇宙塵,是行星際塵,彗星尾部物質和微隕星。其大小為幾個微米至幾百微米。宇宙塵對一個天體的誕生亦有影響,例如一個星體崩壞後所產生的宇宙塵,在經過漫長的宇宙旅程後,可能與一個正在形成的星體撞上,於是又迴圈成為了一個新的星體。

    宇宙塵由矽酸鹽、碳等元素以及水組成,部分來自彗星、小行星等星體的崩解。在原子水平上,它也由碳氫氧氮組成。

    3、組成:用於表述較大事物的個體部分,是在分割的基礎上表達宏觀意象。如人和宇宙塵由碳氫氧氮組成,人由八大系統組成,宇宙塵由宇宙中的固體微粒組成。但是,人不是由宇宙塵組成,宇宙塵也不能由細胞組成。人和宇宙塵是兩個孤立事物。

  • 2 # 北方6866

    組成人體的物質是不是由星塵組成,這要看是指人體組成的哪個層面:是指組成人體的原子層面?還是指原子以上的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高階的層面?

    如果是指原子層面,回答是肯定的!不止人體,地球上所有的原子都是來自宇宙、來自恆星演化後的產物或者說星塵。除了氫原子本身來自宇宙外,質量大於氫原子的金屬原子,都是來自恆星的天然核聚變(氦、碳、氧、氖、鎂,矽、硫、鈣、鐵)。而恆星進一步演化和超新星爆發則產生更大質量的原子。所以我們身體上所有的原子都是來自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恆星演化的星際塵埃。所以從原子層面上來說,人體是由星塵組成的。

    而在原子以上、特別是分子以上的人體細胞、組織等層面,人的組成沒有任何一個部分是直接來自宇宙的。從這個意義或層面上來說,人體不是由星塵組成的。

    即使在分子層面,也不可能有直接來自宇宙的。人體中的分子基本都是體內化學反應合成,或者在地球形成中和形成後的演化中合成、再被人攝入人體的。

  • 3 # 魅力科學君

    所謂星塵,就是遠古的恆星遺留下來的塵埃,那麼人本身是由星塵產生的嗎?且看下文分析。

    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透過無比精巧的組合而構成的,比如說我們的身體,就含有多達60多種元素。那麼,這些組成我們身體的元素到底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是由質子、中子以及電子等基本粒子構成,其中原子核內質子的數量決定了元素的種類,例如原子核內只有一個質子,它就是氫,有兩個質子,它就是氦,其他更重的元素以此類推,具體可參見元素週期表。

    我們可以看到,只要不停地將這些基本粒子堆積起來,就可以創造出所有的元素。

    這種看上去很容易的事情,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難。因為質子都帶正電,所以要將它們聚合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事情,這需要很高的溫度以及壓力。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宇宙是怎麼做到的。

    早期的宇宙並不是現在這樣絢麗多彩,那時的空間中充斥一大堆的基本粒子。由於氫的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這使得氫元素很容易形成,因此隨著宇宙溫度的逐步下降,宇宙中就充滿了大量的氫元素,形成了最原始的星雲。

    星雲中密度較大的區域,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吸積成長為一顆原始的恆星,與此同時,它核心的壓力與溫度,會因為自身不斷增長的重力而逐漸提高。

    當這顆原始恆星的質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其核心的溫度以及壓力就可以達到使質子聚合的條件,這時新的元素就產生了,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伴隨著大量的能量釋放,這就是核聚變反應。

    要聚變出越重的元素,就需要更高的溫度以及更強的壓力,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部分的恆星,都會在聚變出較重的元素之前,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例如太陽最高就只能聚變出碳和氧。

    只有具備足夠質量的恆星,才會點燃一輪又一輪的核聚變反應,生成越來越重的元素,但當一顆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到鐵元素時,核聚變就無法再進行了。

    因為鐵元素的聚變是吸能的,所以當一顆大質量恆星內的核聚變反應到鐵元素後,其核心會因為失去與自身重力抵抗的能量而迅速坍塌,並最終發生威力驚人的超新星爆發,宇宙中的絕大多數比鐵重的元素,就是在這個階段生成的。

    請注意,核聚變反應最高只能聚變出鐵元素,而比鐵重的元素不是由核聚變反應產生的!

    在宇宙中,比鐵重的元素主要是透過一種名叫“中子俘獲”的核反應產生。所謂中子俘獲,是指原子核與中子碰撞結合,並形成重核的過程。

    例如當鐵56俘獲了一箇中子,它就變成了鐵57,然後其原子核可能會因為不夠穩定而發生β衰變,這時一箇中子衰變成了質子,它的原子序數就會加1,於是就變成了鈷57 (注:這個例子只是簡單說明,大家不必較真,事實上,中子俘獲反應要複雜得多,但原理就是這樣的)。

    中子俘獲分“快”、“慢”兩種,其中慢中子俘獲發生在恆星內部,其發生的機率很低,其反應時間通常都需要幾萬到幾十萬年。

    而在超新星爆發的時候,會產生巨量的中子,在這種情況下,輕元素的原子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俘獲大量的中子,但這些富中子的原子核極不穩定,它們會很快發生β衰變,從而轉化成穩定的、比鐵元素更重的原子核,這就是快中子俘獲。

    至此,宇宙中的所有元素都已生成,而被我們視為珍寶的金、鉑等貴重金屬元素也是這樣得來的。我們也可以看出,它們之所以顯得如此珍貴,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宇宙中大質量恆星的數量並不多。

    需要指出的是,超新星爆發並不是大質量恆星專有,在中子星和白矮星等緻密天體合併的時候,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宇宙中那些古老的、巨大的天體,會以這種壯麗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同時將一生創造出的各種元素拋灑在宇宙空間中,形成各種各樣的星雲。在這些星雲中,又會孕育出新一代的恆星,行星以及今天我們能夠感知到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都是星塵,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每個分子、每個原子都產生於遠古的恆星,都記載著那些宇宙中美麗的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棗樹小葉病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