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
2 # 沉魚浣紗中
影響茶葉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茶葉葉片越老越耐泡,葉片越完整越耐泡,還有茶葉與水的比例也有影響,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茶的滋味也越容易變淡。總之一句話,耐泡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比較耐泡!
影響茶葉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茶葉葉片越老越耐泡,葉片越完整越耐泡,還有茶葉與水的比例也有影響,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茶的滋味也越容易變淡。總之一句話,耐泡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比較耐泡!
“老闆,你這茶耐泡嗎?”
“耐泡耐泡,只管放心,我這茶就像死豬一樣,根本不怕開水燙。”
“老闆,你這話咋說的這麼噁心,茶咋跟死豬一樣。”
平常在置購茶葉時,耐泡度往往是咱們講究的一項重要指標,就算已經試喝完畢,準備做決定時,也要冷不丁的問一句:“這茶耐泡嗎?可以沖泡多少次?”
與朋友在一起品茶時,也一定會強調此茶的耐泡程度。不止如此,有時這茶泡完了,味道淡了,還要拿去煮一煮,搞得好像這茶不沖泡個好幾次,就不是好茶,茶葉中可以浸出的物質就那麼點,都被榨乾了。
翻閱中國的文獻記載、史料,上千年的飲茶歷史中,還真沒提過茶的“耐泡度”。
每個茶種的耐泡度不一樣,每種茶都有較為合理的沖泡次數,不絕對,如果都要求可沖泡十次,這真是是強“茶”所難啊。大家都知道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多,茶的滋味會逐次減弱,直至無味,茶含有的物質就那麼多,沒有茶可以做到數次沖泡的滋味一樣,當然,如果一款茶很明顯的特別不耐泡,那此茶一定是有問題的。
茶的耐泡度與原料物質的含量和製作工藝緊密掛鉤,像黑茶的原料多是粗枝老葉,老葉含有的物質豐富,自然會較為耐泡,算是可沖泡次數多的茶種。烏龍茶的原料比起黑茶來較嫩,茶的沖泡次數較為減少,大多數烏龍茶種在五泡左右滋味就會弱下去。至於原料講究嫩度的綠茶,耐泡度則更少一些,三泡左右茶湯的滋味便會弱下去。所以,每個茶類的耐泡度有不同,統一用可沖泡的次數給每種茶做比較,不太妥,不可信,更沒啥意思。
除了原料和製作工藝,這耐泡度還與投茶量和沖泡時間關係緊密,同樣的杯子,你沖泡5g幹茶,人家沖泡了15g,當然人家的可以多泡幾次,因為茶多嘛。
至於茶葉沖泡的時間,泡時間越長,茶含有的物質浸出越多,便不耐泡了。至於沖泡時間短,自然次數更多了。平常喝茶,大多茶友不會選擇使用過濾器將茶水分離,麻煩浪費時間,大多都是一個玻璃杯,直接泡著就行了,雖然省去了麻煩,但這種沖泡方式必然會導致茶葉沖泡時間過長,茶湯濃,不耐泡也是正常的。有些茶友喜歡喝濃茶,就多泡一會,有些喜歡喝淡茶,沖泡時間短,個人口味有不同,所以茶葉的耐泡度是不斷變化的,沒有統一的標準。
再細說下去,這茶葉的耐泡度與水溫和杯子大小也有關係。
說了這麼多,想要知道茶的真實耐泡度,得同量做對比。舉個例子,準備兩份不是同一批的黃山毛峰,各拿5g出來,投放在小杯子中,設定同樣的沖泡時間,然後觀察茶的香氣與滋味變化,如果一款黃山毛峰四泡後滋味開始出現水味,而另一款在兩泡香氣與滋味馬上落下來,那這問題顯而易見了。所以咱們在說一款茶的耐泡度時,要具體到某一種茶,根據此茶的特性客觀看待,不能只一味的追究耐泡度,這樣會錯失很多好茶。
不過從客觀角度看,一款茶的耐泡度比香氣和滋味口感更有辨識度。一款茶可以可到多少泡結束,因茶、因人而異,有茶友喜歡較濃的茶香茶味,只喝前幾泡,有茶友喜歡把茶喝到最後,只剩絲絲甜味,都是可以的。
以後在分辨茶的好壞時,希望可以客觀的從多方面分辨茶,耐泡度只是一個點而已,更可況耐泡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這一點對綠茶來說尤其要注意。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援。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