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己的世界430
-
2 # 麥子地裡的穗
轉化思想又稱劃歸思想
是匈牙利數學家P·羅沙最早提出來的
匈牙利數學家P·羅沙曾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你面前有煤氣灶、水龍頭、水壺和火柴,現在的任務是要燒水,你應當怎樣去做?”答案是:“在水壺中放上水,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羅沙又問:“假如條件都不變,只是水壺中已有足夠的水,這時你應該怎麼做?”對此,人們往往回答說:“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在煤氣灶上。”但是,羅沙認為這不是最好的回答。因為,“只有物理學家才會這樣做,而數學家則會倒去水壺中的水,並且聲稱我已經把後一個問題化歸為先前的問題了。”
“把水倒掉!”的比喻有點誇張,但它的確表明了數學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個特點:化歸,即將已知問題化成以前已經會的問題。
會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後再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只需消元把二元化為一元;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以後,要求多邊形內角和只需把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就可以了。總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數學家往往不是直接對問題進行思考,而是進行轉化,化歸為已經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化歸思想。數學中解決問題都離不開化歸。
轉化思想的起源:
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對後代影響深遠,各類文化思想在社會形成一段時間後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在各行各業中活躍發展。從社會形成之後,一個時代的管理思想就開始引導這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從而影響到王朝和百姓的未來。
在中國早期管理思想中,以孔孟韓非等人物所提出的言論為代表的管理理念在治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周禮》論述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國家管理體制,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儒家以“三綱五常”傳承後世,在教導後人之時以禮教貫穿封建時代始終。
中國早期管理思想主要表現在九個方面,順道、法治、節儉、對策、求實、利器、守信、人和、重人。順道並非順應道理,而是遵從客觀規律,不改天常,不變地緯,以庖丁解牛的方式治國齊家,才能達到順應天道的效果。
法治是古代王權所有者的管理模式,起源於法家與《管子》的“法治”二字在王朝的更替中逐漸成為一套法制體系,古代所用的田土法制便是其中代表。
古人講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儉的內涵不僅在於對待生活資源上,古人對於“節儉”的理解和運用更偏向於修身和治國,以讓歷代君王與家主做到勤儉治國、節儉持家為標準。此處所指的對策並非是在事情發生之後加以應對,而是提前進行運籌和謀劃,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求實在這其中是最為基礎的一點,從社會現實出發,著手應對實際問題是管理者所需要做到的前提。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所指的打造工具、生產用具對於社會的正常執行極為重要。守信是為人最基礎的品質,以誠實言行待人待物方能善始善終。人和是人際關係狀態的體現,一個國家最理想的狀態便是政通人和,民安樂而國安泰。重人之中,“重”字偏向採納賢才和有志之人,管理者做到重該重之人,才能保證自身所處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