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清朝歷代皇帝都嗜茶,其實也不能這麼說,換個說法,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嗜茶,除了宋朝的宋徽宗嗜茶出了名,另一位則是乾隆爺了,“國可以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這話都說的出口,可見乾隆愛茶愛得多深沉。

    除了口頭之言,乾隆愛茶的表現還體現在修建的茶舍和燒製的茶具上。雖然大清已經亡了,但留存的文物和古文書籍還是有記載的。乾隆時期,清朝國力強盛,當時的官窯開始大批次燒製瓷器,當然也包括各種精緻的茶具,有青花瓷、粉彩等,同時繪畫技術和胎釉的燒製技術都處在了歷史最高峰。

    江南一直是文人墨客倍出和雲集之地,清朝時也不例外,乾隆六次南巡,受到啟發之後回京開始在經常去的地方修建茶舍,紫禁城內,皇家園林,避暑山莊等等,修建了數十所。

    不光是修,審美和格局是很重要的,這些茶舍的裝修是乾隆一手主導的,包括周邊景觀、內部裝飾、茶具器具的擺放等。茶舍的名稱與江南茶舍有關,建於玉泉山靜明園的“竹爐山房”這個名字取自無錫惠山的聽松庵竹爐山房。茶舍內用來煮水的茶爐直接模仿惠山的“竹茶爐”,各處茶舍的名字都與“竹茶爐”有關,總的來說,幾次南巡的經歷對乾隆的影響很大。

    董邦達《弘曆松陰消夏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活計檔》有記載,乾隆對茶舍所用茶具十分嚴格,親自定製茶器,並下旨製作,竹茶爐、宜興茶壺、茶托、茶盤、茶葉罐、冰盆、銀杓、銀漏子、銀靶圈、火盆、銅畚箕、竹快子、瓷缸等各種用途的茶器全部製作備齊。

    《活計檔》是清朝記錄皇宮日用品的賬本。

    茶舍所用的茶壺、茶葉罐大多是宜興瓷器製作,上面所印的繪畫與文字都與茶事相關,這些內容都得乾隆挑選審批後才可以製作。

    除了茶舍、茶具,泡茶用水也是乾隆十分講究的事情,乾隆以水的輕重為評判標準,越輕的水越好,乾隆甚至下令製作稱量器具,用來給不同的水稱重,在巡遊時,用銀鬥給各地的名泉稱重,經過統計測量,最後得出排名,玉泉山的泉水最輕,後被評為天下第一泉。不過以當時的技術給水稱重,太不現實。除了玉泉山的泉水,乾隆認為荷露和雪水是最適合沖泡茶的水,乾隆在詩中將這兩種水稱作“仙液”。由於這兩種水較為難得,所以乾隆平常飲茶用的是玉泉水。

    乾隆不管去哪裡都會攜帶玉泉水,但是水放時間過長會變質,出現異味,針對這點,乾隆自己研究出了一個辦法:“以水治水”,乾隆認為玉泉水輕,先將玉泉水倒入大的器皿中,做好標記,隨後將其他水一同混入攪拌,等到雜物沉澱之後,因為玉泉水輕,所以最上面的水是玉泉水,下面的水沒用丟掉,這種方法也是蠻有趣,不過也看出乾隆是玩水高手。

    故宮博物院的王健華女士講過,古時皇家的飲茶跟咱們現在的飲茶方式不同,當時的階層制度就決定了不可能一壺多飲,不會出現一壺沖泡分幾杯茶同飲,一人一壺才是主流,乾隆有專門配套的茶杯、托盤。

    友人之間自然是可以一壺分倒幾個小杯,一壺多飲,與現在飲茶方式相同。皇帝請別人喝茶叫“賜茶”,別人請皇上喝茶則叫“獻茶”。比如舉行茶宴,數人圍坐,皇帝賜茶時多是一套三件式的蓋碗,有專人續水,各喝各的。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援。

    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 2 # 古代發現者

    愛茶入骨——宋徽宗

    把宋徽宗排在第一,不止因為朝代早,更因為宋徽宗愛茶入骨,能愛茶愛到著書立論他也是皇帝中的第一人了。宋徽宗不僅酷愛飲茶,也精於茶道,善於點茶。宋徽宗在北宋大觀年間,著《茶論》一書,後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大觀茶論》全書共二十篇,對當時茶產地、烹試、採製、品質、鬥茶風尚都有詳細記述。其中對“點茶”見解精闢,論述非常深刻。書中詳細記錄了上到皇室貴族,下到平民百姓,以飲茶為全民國飲,推崇品茶的高雅、寧靜。宋朝經濟與文化齊驅並進,飲茶風氣濃厚。現代日本茶道著名茶人森本司郎在他所寫的《茶史漫話》中也認為:正是中國的“鬥茶”文化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廢盡天下圓茶——朱元璋

    明朝之前團茶、圓茶盛行,鬥茶”的活動天下風行。當時茶農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來製作餅茶和團茶,是因為達官貴人們花費大量的金錢、時間來“鬥茶”玩樂。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對這樣的奢侈散漫的生活方式極其看不順眼。在當上皇帝之後,朱元璋下令“廢團茶興散茶”。從此改變了茶葉發展的歷史軌跡。

    朱元璋一道聖旨改變了世人習慣品飲的茶葉形狀,於是中國各地名優散茶種類、數量顯著增加。可以說促使了綠茶的蓬勃發展。

    皇子著書——朱權

    受老爸朱元璋愛茶的影響,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也嗜茶如命。朱權洪武二十四年封寧王,史稱寧獻王。朱權精通請棋書畫,愛茶的他於晚年著茶書《茶譜》聞名於世。全書2000字,有十六則,對品茶、收茶、點茶、薰香茶法等都有詳細記述。推崇簡化品茗流程,書中所述也多有獨創。朱權提倡品飲從簡行事,開創清飲風氣之先,品茶流程簡化,開始逐漸擺脫延續千餘年之久的繁瑣程式。

    愛茶基因會遺傳——康熙、乾隆

    康熙年間洞庭東山有座碧螺峰,其山產茶會散發濃烈的異香,於是這種茶便被叫做“嚇煞人香”。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品到“嚇煞人香”茶,品後被茶之滋味與香氣深深折服,問後覺得名字不雅。看茶又捲曲似螺,便賜名“碧螺春”。

    清朝皇帝酷愛飲茶,乾隆帝秉承先祖康熙帝對茶的愛好﹐經常遊巡江南﹐既是威懾南方加強統治﹐也是遊山玩水。在遊玩期間更是留下了許多關於茶的佳話。在杭州品嚐到了“龍井茶”之後﹐便封了當地著名的“御前十八棵”﹐要求年年貢奉。在湖南品嚐到“君山銀針”即御封貢茶﹐令當地每年進貢十八斤。在福建安溪喝到烏龍茶御題賜名“鐵觀音”。至今這些名茶名聲響亮﹐製茶之人還每每端出乾隆故事﹐以助暢銷。乾隆愛茶,天天喝茶也有助益於健康,乾隆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和他嗜茶如命有很大關係。

    中國歷史上愛好茶飲的皇帝並不在少數。喝茶有益身心健康,有益陶冶性情。一杯甘潤的珍茗,成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受到歷代皇室貴族的追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誘入蜂王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