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守身為大

    初一早起院子裡擺大火,峰峰礦區,煤礦遍佈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的風俗除夕在院子中間擺上大火初一早起點燃大火都是用三五塊大炭塊擺的預示一年的紅紅火火,三個大炭塊能燒上一整天,近5年幾乎絕跡了

  • 2 # 桃園小景

    家家攤烙子的習俗在消失。我們河北省大城縣,六七十年代,生產隊裡分的麥子少,每家過年只夠蒸鍋饅頭,和吃頓餃子的。為了把年過豐盛些,家家就用糜子米和小米麵攤烙子,以補白麵饃饃的不足。

    記得哪些年,臘月二十剛過,媽媽就招集我們推碾子,軋糜子米麵和小米麵,一碾就是兩大箥籮。爾後,準備了兩個大盆,挨下三隻烙子鍋子,輪到我們攤了。媽媽就在廚房架上烙鍋子,讓我們燒火攤起來。攤出的烙子焦黃焦黃的,兩面嘎乍,香香的,甜甜的,看著就流口水,我們邊攤邊吃,一至吃得飽飽的。有的攤半天,有的攤一整天,足足一大箥籮,從臘月二十吃到正月十五。

    進入八十年代,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麥子打的吃不清了,人們怕麻煩,怕費事,過年攤烙子的越來越少,如今,只有在大集上才能見的到,過年家家攤烙子的習俗也就慢慢消失了。

  • 3 # 源野釀酒

    曾經,過年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過去過年了,我們到處去走親訪友拜年,親情濃濃,友情切切。

    漸漸地,很多人把過年當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包袱。為什麼呢?這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問題。由於現代社會節奏太快,競爭激烈,雖然現在物質比過去豐富了,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但是,親情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很多人為了應對生活與工作壓力,淡漠了親情。所以,過去家鄉濃濃的拜年習俗逐步被淡化了。這是我們社會的痛。

  • 4 # 平淡

    座標湖南長沙,老家是長沙的一個農村,應該在10年前,我們隊上(相當於居民社群)自制的舞龍隊伍就沒有出燈了,當時一個完整的舞龍隊伍應該由把子(舞龍人)9人左右,舞珠人,小開臺(嗩吶、小鑼、小鼓等組成)7人左右,大開臺(大鑼、大鼓等)8人左右,舉旗人4人,牌燈1人,財神1人組成,加上在家準備後勤的,大大小小得有30多人,長長的一隻隊伍,每戶人家出一人組成這麼一個舞龍隊伍,那是相當熱鬧的。第一天就在本隊上舞一天,其餘幾天就在本村附近幾個組熱鬧下,進門就有鞭炮禮花迎接,出門的時候主人家還要放那麼幾掛鞭炮歡送,那應該是舞龍人最有成就,主家最高興的時節。當時我作為青年主力,和隊上同齡人一起分把子,年長一點的就玩開臺,雖然晚上休息的時候膀子痠疼,一天下來也能弄那麼百把塊,心情又開心了。一直記得父輩和爺爺輩們教我們動作,看我們練習時看向我們的眼光,欣慰中帶著自豪,一副後繼有人的滿足。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老一輩人走了許多,年輕人工作更忙了,舞龍隊伍就這麼散了,龍身、鑼鼓也閒置了下來,再也沒有人組織,無人問津,過年也失去了一種樂趣和期待,現在過年,偶爾也還有外地專業舞龍人過來玩一下,每每看著這些人這些龍,心裡總會記起以前自己上陣時的興奮和激動,也覺得這些舞龍沒有了當時的樂趣和韻味。我想這就是我們失去的。

  • 5 # 功成在讀寫

    我們老家像其他地方一樣,有很多難忘的習俗,但有些已慢慢消失,比如記憶最深刻的準備年貨與跪拜。

    準備年貨,代表著期待已久的新年要到了。因為所在鄉村貧窮,所以很多年貨都是鄉親們一起準備,比如殺豬宰羊。

    那時候是不去集市上買的,幾家一商量,一起殺只豬宰只羊,大家一分,其樂融融。最難忘的是當時大家聚在一起快樂的場面,期待、開心、幸福……

    而現在,大家幾乎不再聚一起了,都是各自到集市上買來。見面也只是打個招呼問聲好,沒有了之前在一起共同做準備迎接希望的暢快和憧憬,熱鬧和笑聲。

    另一個就是行跪拜禮。

    大家組團,去村裡年老的長輩家,輪番行跪拜,場面莊重而感人。孩子們先跪拜,然後同行的大人也跪拜,當時的大家是沒有彼此之分的。

    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村裡人在路上遇到長輩,大家跪倒一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視野的開放,很多習俗也淡了,甚至消失了。所以,慢慢的,覺得年味也淡了,沒有了之前的期待與幸福感。

    時代日新月異在變化,但內心裡仍希望一些傳統的好的習俗不變。

    所以,平時課堂上,我會為孩子傳播一些傳統的習俗,不說傳承,至少知道。

  • 6 # 老姚文字江湖

    很多都消失了,有主動和被動的原因。畢竟時代變了,玩的花樣多了。比如滾鐵環、打餈粑等活動,在一些農村慢慢看不到了

  • 7 # wz蓮863

    (一)記得小時候,每接近年關,家家戶戶要攤很多面粉卷子,曬乾有幾籮筐。這一習俗早就被面條等五花八門的商品所代替。

    (二)每到臘月二十三、四 。要推磨好幾天,磨糯米粉,小麥粉,做豆腐。晚上和呀做呀蒸呀,一家大人小孩忙的不亦樂乎。粑蒸好不管多晚都送給左鄰右舍,七姑八爺品嚐。這也是為拜年走親訪友所備。那時拜年就提一藍粑。所以要備一大缸糯米粑,一籮筐小麥粑。這些習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已經被各種商品所代替。

    (三)記得小時每到過年,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民間藝術、雜耍草把燈等,敲鑼打鼓的,進村進戶,有時一天有五六班,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粑相贈。不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逐漸消失了。

    不妥之處請師友們補充斧正。祝開心!安康!

    二〇一九年元月三十日

  • 8 # 開魯碩豐

    春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家家戶打掃衛生,擦玻璃清掃住房。意寓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以換然一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

    過年了,離家在外的人們都會往回趕,目的就是忙忙碌碌一年了,必須過年時和家人們團聚一起,喝酒言歡,送舊迎新。

    過年是華人最隆重的重大節日。過年也有很多風俗習慣在傳承延續。各地區各民族過年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但全國各地過年貼春聯,燃放煙花爆竹都一樣。唯一這幾年過年賭博,喝大酒的風俗習慣逐漸少了,過年拜年也加入了現代元素。簡訊拜年改微信拜年。就是遠隔千山萬水也可影片拜年互至問候。現金紅包少了,都改成掃碼支付或當面見群搶紅包。目的就是為了圖個喜慶。

    總之,時代在發展進步。過年的風俗習慣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改變延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完全進入5G時代,家裡的無線網也會變5G速度嗎?4G手機還能繼續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