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來士1969

    阿富汗人有著極強的宗教信仰以及自己生活的獨立性。阿富汗民族在崇山峻嶺中過著幾乎原始的生活,極難融入現代文明之中。歷史上也未曾有過國家組織概念。唯一的信仰就是真主和自己的部落。不文明,不開化,不學習,也不進步。封閉自我千年教條而極難改變。所謂先進文明也別想同化,統治他,誰要改變他,他就和別人抵抗到底,與其說他是英勇頑強,不如他是狹隘而頑固。我們中國這個千年的老大民族其實也是這樣。廝守著自己的城規陋習,而不願意改變,但我們畢竟是有著高度文明的智慧民族,一旦醒悟,便不顧一切奮勇追趕。每個人心中都有最大的渴望,實現民族復興,重回世界之巔。阿富汗人已經住在世界之巔了,他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大事,他只要過著自己原始的日子。

  • 2 # 恢復新北京共識綠色引

    阿富汗地理位置和形態特殊,民風彪悍和富有頑強的鬥爭意志,所以先後英、美、蘇聯都侵略過阿富汗都一一地失敗了,如今的伊朗地型也跟阿富汗一樣,但是戰略縱深比阿富汗大幾倍,戰鬥意志並不比阿富汗差,美英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又來挑釁大阿富汗三四倍的伊朗不是找死嗎?!

  • 3 # 軍迷愛追劇

    阿富汗勝利的滅敵法寶是:不畏強敵,勇於鬥爭,充滿鬥志的人民。任何一個強國要想以武力征服一個生命旺盛,民族意志堅強的民族,都是要註定失敗的。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用在這裡太合適了!

  • 4 # 靜夜史

    因為侵略阿富汗的大多數是三哥,而沒有摩托車和印度舞蹈的三哥,是打不了勝仗的!

    當然,這都是扯淡。真正決定英國折戟阿富汗的,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

    今天的阿富汗,被世人稱為“帝國墳場”,因為自古以來,但凡想要侵略阿富汗的國家和政權,要麼掛了,要麼殘了,下場相當慘烈。繼英國和蘇聯,美國也不得不在經歷了18年的折騰後,謀求坐下來和塔利班談判。

    而作為第一個想要徹底征服阿富汗的帝國,英國從1839年到1919年,80年的時間裡,英國對阿富汗前後進行了三次侵略戰爭,但均已失敗告終,其中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更是讓英國16000多人的侵略者幾乎全軍覆沒,震撼了世界。

    而後雖然英國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阿富汗戰爭中捲土重來,勢頭更加猛烈,但終歸難逃失敗的命運,阿富汗也由此獲得了民族獨立。

    1、僱傭兵從不靠譜

    在英屬印度形成之前,印度從來都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國家名稱。鑑於此,英華人放心大膽地認為,沒有所謂國家和民族情結的三哥們能夠緊密團結在以英屬印度為核心的侵略集團周圍,一起為吃掉阿富汗的目標而努力。

    但英華人錯了,因為沒有國家和民族的三哥連基本的廉恥也不要了,打不過就跑的現實主義哲學成了他們的人生信條。

    這樣的軍隊,想要打敗本土作戰、同仇敵愾且全民皆兵的阿富汗,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偏偏英軍就是這樣的構成方式,因為距離本土太過遙遠且殖民地遍佈全球,英軍能夠派到阿富汗戰場上的本土軍隊永遠只是少數,主力永遠是僱傭軍。

    但沒有家國情懷的軍隊就如同沒有理想的鹹魚一樣,別說吊打別人費勁,能夠在被吊打時活下來都不容易,因為英屬印度的三哥是侵略阿富汗的主力,所以阿富汗戰爭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再加上作為山地國家,阿富汗崎嶇的地形是長期蝸居印度河、恆河平原的三哥們難以想象的,所以不適合山地作戰的“英軍”失敗是必然的,一觸即潰是意料之中的。

    2、戰略目標已達到

    英國之所以侵略阿富汗,絕不是覬覦阿富汗貧瘠的土地,而是為了對抗北方的沙俄,為進入中亞尋找戰略支點。

    當然,如果擴張不利,將阿富汗作為抵抗沙俄南下的緩衝,對英屬印度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

    而從某種程度上說,英華人已經達成了目標,所以沒有必要在阿富汗問題上和布林戰爭那樣拼個你死我活。

    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阿富汗是名副其實的沿海國家,且當時的杜蘭尼王朝疆域也遠比今日的阿富汗要大。

    但是在1893年,隨著“杜蘭線”的劃定,英國殖民者將原屬阿富汗的普什圖尼斯坦強行納入英屬印度版圖,並強迫阿富汗承認,於是阿富汗成為內陸國,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國土,英屬印度也終於達到了強化北方緩衝的目標。

    而這條罪惡的杜蘭線,還將原屬阿富汗的普什圖人分佈區被一分為二,如此劃定一方面使普什圖人幾乎徹底失去了阿富汗主體民族地位,今日人數也只佔阿富汗總人口的42%,阿富汗陷入了無休止的動盪中。而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人卻高達3000多萬,也成為影響巴基斯坦穩定的一大誘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富汗是否被英國征服,已經不是個很必要的選擇。所以不用心不重視也是英國慘敗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被稱為“帝國墳場”,但不可否認,英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鍋蓋頭司令

    說到底就是英國陷入了無休止的戰爭泥潭,在阿富汗軍隊和阿富汗人民共同組成的戰線抵抗下,英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地筋疲力竭,停止戰火,直到在戰爭中被拖得無力再戰。這個問題不能說阿富汗這個國家有多麼特別,這涉及到一些戰爭的規律,如果把阿富汗換成別的國家也會有同樣的結果。

    我們看到儘管阿富汗弱小落後,可是在對侵略者的反抗上,阿富汗人民是很積極的,但凡被侵略,我想每一個被侵略的國家的軍民都會奮起反抗的,因為涉及到民族獨立和國家存亡,沒有退路,出於拼死一搏的心態和熱愛國家的心情,必然與侵略者死磕到底。

    二戰的時候,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非洲人民即便手持長矛和石頭,卻依舊憑藉天時地利人和反抗者,比如很多地方缺水,那就填平水井或者在水井裡撒鹽,再或者趁其不備偷了義大利士兵的槍支彈藥。所以很多時候,反抗者的實力不強也不要緊,因為他們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往往是決定戰爭的關鍵。

    不僅是英國,包括後來的蘇聯,以及現在還在阿富汗保持軍事存在的美國也是一樣的,他們都陷入戰爭泥潭無法自拔,大量損失著國力。對於被侵略的國家來講,為了生存每個人都要奮起一戰,每一粒糧食都要用於反抗。而對於侵略者就不一樣了,人民的鬥志不會那麼高,你越是向民間徵集物資,民眾的反戰情緒越高,因為它們不希望因為一場可有可無的戰爭影響自己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