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05823673630

    在中國古代,油的運用極為廣泛,從宴席烹飪到潤滑交通工具,從夜間照明到放火燒糧,油總是盡職盡責的充當著最佳配角。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油,那麼美味的中華料理將如何呈現,廣袖峨冠的遊士官僚們出門如何能夠駟馬高車,而在那長樂未央的壯麗宮廷之中,權傾天下的帝王將相,千嬌百媚的後宮佳麗,怕也只能幕天席地的圍著篝火來做那長夜之飲……油,這一在各種史料中並不起眼的物件,卻真實的塑造著我們的歷史與生活。

    油,是我們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烹飪原料,也是中國菜的靈魂,早在上古三代時期,油料就已經開始運用於烹飪之中,在《周禮·天官·應人》中講到食用肉類,就詳細的說明:春天吃羔羊乳豬,要用牛油烹調;夏天吃雞乾魚幹,用狗油烹調;秋天吃小牛幼鹿,用豬油烹調;冬天吃鮮魚大雁,用羊油烹調。四季變化,各有不同。可見即使是在上古時代,華人的靈魂中就已經銘刻下了對於美食的不懈追求。

    不過在漢代之前,中國烹飪料理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用的油並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菜油豆油橄欖油之類的植物油,而是像豬油,羊油,牛油這樣的動物性油脂。在早期,中國並沒有適合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油料作物,所以動物性的油脂成為了唯一來源,在當時不僅有現在依然可見的豬油、羊油、牛油之類,也有今日早已難覓蹤影的狗油、魚油、鯨油等等,這些既不健康,又不好吃的動物油脂在當時則是獨屬於王公貴族的奢侈品,象徵著身份與地位,當時那些黔首百姓往往每日只能扒上兩碗粟米飯,按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油脂什麼的,實在是有些遙遠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鯉魚怎麼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