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匯新媒體
-
2 # 大山世界說
荷蘭豆的名字很多,蜜糖豆,青豆、小寒豆、、國豆、軟莢豌豆、帶莢豌豆、菜豌豆等都是荷蘭豆的名字。
荷蘭豆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真菌病害,對荷蘭豆的葉片、莖、莢等部位均會造成危害,在荷蘭豆的栽培過程中比較常見,尤其在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反季節栽培時,較為容易出現。瞭解灰黴病的症狀特徵,加以識別後透過化學藥劑能夠較好的控制病情,後期結合農業防治能夠減少灰黴病的發生。
一、如何識別荷蘭豆灰黴病苗期發病會導致幼苗壞死腐爛,前期病斑部位長出白色菌絲,後期長成灰色黴狀物。
成年期灰黴病多見於葉端或者葉面部位首先染病,發病初期病部長出水浸狀病斑,後期病斑部位長出灰色黴層,黴層多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時會形成菌核。莖部和豆莢部位染病時,同葉部症狀一致,發病的莖稈皮層和內部軟組織受損,影響荷蘭豆的生長髮育,染病的豆莢多在腐爛後長出灰色黴層,豆莢發病較為嚴重時內部豆粒也會呈水浸狀腐爛,不能食用。二、荷蘭豆灰黴病發生規律適合病原體灰葡萄孢的生長的溫度為1-29攝氏度,在13-21攝氏度的環境下較為容易萌發病菌孢子侵染其它植株,田間溼度較大時,發病較為嚴重。
病菌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的形式隱藏在病株殘體、種子和未腐爛成熟的有機肥中,透過農事操作或者藉助雨水、氣流等進入田間對荷蘭豆造成第一次侵染。完成侵染後的病菌會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只要條件適合就可以感染病株的其它部位或其它植株。溫度環境不合適時會形成菌核潛伏下來,等到溫度適宜時萌發孢子或者菌絲造成二次侵染。三、荷蘭豆灰黴病的防治措施1、種植或定苗前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病原
在大棚內種植荷蘭豆的可以在播種或定苗前用化學藥劑進行消毒處理,噴藥的過程中一定要細緻,地面、牆壁、棚膜等部位都噴到。推薦使用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施加樂懸浮劑800倍液,或50%溶菌靈可溼性粉劑400倍液等化學藥劑。
2、降低溼度控制病情
露地栽培的過程中要選擇通風良好,周圍無高杆農作物的地方進行播種,提高田間的透風性,有助於降低田間溼度,澆水儘量在晴天的上午進行,避免夜間田間溼度增大,造成病情嚴重,難以控制。
大棚栽培的過程中在發病期,可以透過增加白天通風的時間和加大夜間溫度的方式,來降低大棚內的溼度,從而達到抑制病菌生長,控制病情的目的。
3、加強田間管理,清除病株殘體
由於灰黴病的病菌再除此侵染後,病菌仍然可以二次進行侵染或者直接進行侵染,所以巡邏時發現有生病的植株,要及時清理帶出田間。
3、化學藥劑防治
灰黴病的發病速度較快,所以發現有病株時就要開始噴藥,噴藥的過程中除了對準發病部位外,地面、牆壁、棚膜等部位都要噴到。推薦使用50%咯菌腈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福美雙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等化學藥劑進行噴施。
-
3 # 張小張說三農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荷蘭豆灰黴病怎麼防治。
一、症狀灰黴病可以對荷蘭豆的葉子、莖幹以及豆莢產生危害。剛開始被危害,出現水漬狀的病斑,溼度大時會在病斑上長出很多灰黴。
二、發病規律荷蘭豆灰黴病主要透過雨水、空氣傳播,另外我們田間操作也會傳播。
灰黴病發病的適宜溫度是18-22攝氏度,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溼度越大傳染越快,發病越嚴重。大棚溫室裡邊的溼度一般都比較高,為灰黴病的發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荷蘭豆灰黴病在溫室大棚發生較重,在大田種植一般發生較輕。
三、防治方法1、選擇好的品種。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方法,在種植荷蘭豆時要選擇抗灰黴病強的品種。
2、合理輪作。荷蘭豆輪作時間最好在兩年以上,尤其是在溫室大棚種植,最好不要連續種植。
3、降低棚內溼度。溫室大棚種植不要進行大水漫灌,可以採用膜下滴管,這樣可以很好的降低棚內的無效水分。另外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增加每天的通風時間。
4、保證通風透光。種植荷蘭豆時密度不要太大,生長到後期可以將荷蘭豆底部的老葉打掉,保證田間通風良好。
5、化學藥劑防治。田間發現病株時及時把發病植株帶出到田在深埋或者燒燬,然後及時噴藥。藥劑可以選擇速克靈、撲海因、甲黴靈、多黴靈、嘧黴胺、滅黴靈、灰黴克等。一般5-7天左右的時間噴一次藥,選擇藥劑時要注意換著用藥。
以上就是荷蘭豆灰黴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
4 # 荔浦青山
剛種植不久的荷蘭豆是人們比較喜愛的一種蔬菜,在冬季就可以吃上荷蘭豆的豆苗與豆莢,這兩種同根同源的蔬菜在吃法上卻不盡相同。冬天是人們經常打火鍋的日子,一筐品質柔嫩的豆苗時令蔬菜擺在火鍋旁,就讓人立馬有一種滿嘴清香、吃著停不下來的感覺,到了冬至,荷蘭豆炒臘肉也是一道讓人難以忘卻的美味。
的荷蘭豆在生長過程中雖然不用怎麼護理就可以生長得很好,但是也會遇到老鼠吃豆粒(冬豆)、小鳥啄食豆莢與各種病蟲害的危害。如今正是荷蘭豆剛出苗不久的時候(有的地方,在十 一月分才種植荷蘭豆),荷蘭豆也會發生病蟲害。農村人在給荷蘭豆苗澆水淋肥時,一旦發現荷蘭豆的葉(到了開花結莢期,花莢也會發生灰黴病)片某個部位出現水浸泡過後的水漬狀,葉片邊緣出現灰色黴層或者荷蘭豆莖部在初期顯示出被水浸泡暗綠色,隨後變成褐色,遇到幹水、乾燥荷蘭豆植株,發生病害的位置不僅有灰色的黴狀物,就是表皮也有破裂現象,這就是荷蘭豆的灰黴病在危害荷蘭豆。
荷蘭豆灰黴病的病菌可以在泥土、有機肥中存在,要是農村人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種植荷蘭豆,泥土(埋在泥土中的有機肥)中的病菌就會成為病源,病源在比較潮溼、溫度相對偏低的環境下大量發生,病菌透過流水(也可透過鋤頭、刮子這些農具傳播)四處傳播,從而引發荷蘭豆灰黴病發生、流行。
依據荷蘭豆灰黴病發生與傳播的特點,要防治荷蘭豆灰黴病就需要從如下幾點來預防比較好:
1、不在同一地塊上連續種植荷蘭豆,就是上茬種植過豆角、四季豆等豆類蔬菜的菜地,最好也不要種植荷蘭豆,以免菜地裡存在的灰黴病傳播給荷蘭豆。
2、發現荷蘭豆地裡有發病植株,在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透過摘除感染灰黴病的葉、枝、花莢來減少灰黴病發生的機率。
3、農村人在種植荷蘭豆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都是用藥劑來防治各種病蟲害,所以,一旦在荷蘭豆裡發現零星灰黴病植株,就要及時用速克靈、多黴靈、甲黴靈、特克多、萬黴靈、咯菌腈等殺菌劑噴灑荷蘭豆來防治灰黴病。
回覆列表
【症狀】露地種植的荷蘭豆苗或棚室或反季節栽培的荷蘭豆易發病,主要為害葉片、莖、莢。葉片染病始於葉端或葉面,初呈水漬狀,後在病部長出灰色黴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因】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不斷產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條件不適病部產生菌核,在田間存活期較長,遇到適合條件,即長出菌絲直接侵入或產生孢子,借雨水濺射或隨病殘體、水流、氣流、農具及衣物傳播。腐爛的病莢、病葉、病卷鬚、敗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發病。
【防治方法】由於此病侵染快且潛育期長,又易產生抗藥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態防治、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防措施:
(1)生態防治。棚室圍繞降低溼度,採取提高棚室夜間溫度,增加白天通風時間,從而降低棚內溼度和結露持續時間,達到控病的目的。
(2)及時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燬。
(3)發現病株即開始噴灑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多黴靈(多菌靈加萬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選用40%嘧黴胺懸浮劑800倍液、50%滅黴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40%施Carens懸浮劑1200倍液、28%灰黴克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注意輪換、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