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皇漢武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應該說積極性普遍不高。
打仗危險性極高,動不動會掉腦袋的,如果這場戰爭不關係到士兵的切身利益的話,士兵是不會有積極性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侯,性格都是善良的,而且性情也很相近,但由於各自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和影響,人與人產生很大的差異。
士兵也是人,而且大部分是底層貧苦民眾,發動戰爭的人大多都是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為了打贏戰爭,必然會做各種戰爭佈署及思想動員,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想調動士兵對於戰爭的積極性,只有把戰爭和士兵的切身利益關聯起來,士兵對於戰爭才會有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有了旺盛計程車氣,這是贏得戰爭的關健因素。
那麼如何把戰爭和士兵的切身利益關聯起來呢?有以下幾個方法:
1、軍功受爵制。如統一前的秦國軍隊,被稱為虎狼之師,以士兵斬殺敵方首級來論功行賞,在當時只能靠出身謀取地位的時代,這可是寒族民眾謀取功名爵位的唯一通道,所以士兵渴望透過戰爭斬殺敵方首級來獲得獎賞和晉升。
2、保家衛國。在士兵參與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和家庭的戰爭時,積極性較高,因為一旦失敗,可是國破家亡,此類戰爭士兵必拼盡全力,因為這和他的利蓋息息相關。
3、絕處逢生。絕望中容易激發士兵的鬥志,保持很高的積極性,因為一旦失敗,所有士兵會失去生命,主將給予絕處的激勵,如項羽般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都是置之絕境而逢生,激發士兵極大敀求生慾望,才獲得最終的勝利。
-
3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正常來說古代士兵多是民兵,有家有口的,誰願意打仗!打仗也!那不是集體出去旅遊, 那是要流血流汗掉腦袋的。所以大多數古代士兵打仗都沒啥積極性,能打順風仗,但是遇到挫折就鳥獸散!但是事在人為,沒有積極性可以培養積極性(要不然哪有那麼多帶兵的高手,比如岳飛、比如戚繼光、比如孫武)。
以下試著從精神、物質、心理幾個方面扯一下如何提高古代士兵積極性:
一、精神層面
1、哀兵必勝!身負家仇國恨的軍隊戰無不勝!
2、正義之師必勝!所以古代打仗都選擇才華高的人寫檄文,搶佔道德高地。比如曹操看到陳琳寫的討伐自己的檄文出了一身汗!頭都不痛了。
3、知道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的軍隊戰無不勝!
二、物質層面
1、軍功刺激下的軍隊勇往直前!比如商鞅變法後的秦軍;
2、放任士兵搶掠、屠殺的軍隊會比較積極,所以經常有屠城三日的說法!以養兵銳氣!面對搶掠和為所欲為,士兵最原始的血性會被激發出來。
3、撫卹待遇優厚下的軍隊士兵不會瞻前顧後,能夠沒有牽掛,作戰堅決。
4、平日待遇優厚的部隊作戰英勇(但是要將領會帶兵,獎罰分明、恩威並施!)
5、作戰時給養充足的部隊作戰積極,沒飯吃三四天就跑完了,不跑完也餓倒了。
三、心理層面
1、優勢兵力下計程車兵會比較積極有鬥志,所以一般古代做戰都虛張聲勢,幾萬人都敢稱八十萬!
2、百戰精兵作戰比較積極,老兵油子是一個部隊的靈魂,老兵多的部隊就是精銳。同時精兵也有自己的名頭,比如虎賁!比如玄甲!比如背嵬!
3、榮譽激勵下的軍人作戰有積極性!可能一句表揚,一個大紅披掛就惹得士兵嗷嗷直叫!為了一個名號(比如先登,當然先登也有物質獎勵)頂著槍頭就敢往城頭衝。
4、鄉里鄉親組成一隊的軍隊作戰相對積極,特別是出現傷亡以後,會死戰不退的。但是鄉親組隊也有不好的方面,容易不受控制。
5、裝備、技術碾壓下的軍隊作戰積極,官兵打農民起義軍最來精神,因為對方裝備差,容易搶人頭。
6、求生慾望下的軍隊作戰勇猛!大家都聽過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聽說圍三闕一,不然出來拼命計程車兵可不是好惹的。
7、軍官以身作則的軍隊,作戰積極!凡精銳之師,莫不是將帥用命!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紀律嚴明的軍隊作戰頑強!
8、職業軍人相對民兵作戰比較積極,比如府兵、比如軍戶。
9、君王、將領常識的軍隊一般會提升戰鬥力,比如皇帝御駕親征!(但是也有反面例子,比如明英宗、比如宋太宗)
10、連勝的軍隊作戰比較積極,士氣也比較旺盛!
回覆列表
積極性不固定。
古代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職業兵,所以古代打仗時,都需要造勢和激發鬥志,否則沒人願意打仗,畢竟這是送命的營生。
影響古代士兵打仗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孫子兵法》談到:“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一塊安靜的木石,能不能變成頃刻而下取人性命的殺人武器,全靠推動者。比如陳勝吳廣起義,900戍卒出發去漁陽,在遭遇失期問罪的情況下,900個人愣是被兩名秦軍軍官嚇住了。
為了激起這900人的鬥志,陳勝、吳廣第一步用迷信手段造勢“陳勝稱王”,第二步則是起帶頭作用,殺掉秦軍軍官,第三步編造了失期當斬的謠言(出土的《秦律·徭律》證實:“失期三日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也就是罰款而已。)第四步則宣揚了一個美好願景,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服役必死,造反卻有可能闖出一條生路,這就是900人的心態,有了死亡威脅和富貴誘惑,900戍卒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成了陳勝吳廣攻城略地的第一期主力。
同樣的道理,當年的秦國在商鞅變法後,以一敵六,最終一統,靠的也是很簡單的兩樣東西:爵位、金錢。一人拼殺,可以換來全家富貴,在淳樸的古代社會,沒有什麼比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士兵打仗的積極性了。這也就是秦軍聞戰則喜的最直接原因。
再舉個明朝的例子:明朝末年時,李自成圍攻洛陽,洛陽的福王府庫財寶堆積如山,卻讓士兵餓著肚子守城,結果這些明軍士氣低落當即倒戈。而李自成圍攻開封時,周王卻拿出所有金銀,聲稱“凡能擊退農民軍者賞銀十萬兩”,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開封的明軍卻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開封四面城牆有七處被開啟缺口,城牆有二十餘丈被炸開,但李自成的大軍始終無法攻入城內,甚至連李自成本人都被射瞎了一隻眼。顯然,洛陽的城池遠遠比開封要堅固,兵還是那些兵,在內外無援的情況下,開封城卻前後堅守三次,可見,調動士兵打仗的積極性很簡單:吃飽飯、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