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秀秀看

    其實,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啊,是自尊心非常強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到。可是事實上,由於自己的能力,身體和大腦上發育的一些限制呢,這個孩子年齡段並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但是由於他們自尊心非常非常強,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一旦做不到的時候,他們內心就會覺得非常的挫折和無助,非常的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和認可。

    那麼顯然在這個問題當中呢,孩子打媽媽或者打親近的人,其實是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個求救的訊號。我們看到問題當中這位媽媽也說了,孩子就去打罵親近的人,因為孩子在內心潛意識裡面還是知道,親近的人是會包容我們的,不管我們做什麼不好的事情都可以理解。我們也可以看得出,這位孩子再用大人的這個行為來向媽媽進行求助,來告訴媽媽,媽媽我很無助,這件事情我失敗了,我的內心非常的傷心,非常的憤怒,我氣自己為什麼做不到,那你能夠理解嗎?這其實就是我們孩子在打人的這個時刻的一個心理,一個真正的想法。所以說我們的媽媽瞭解了這一點,相信也該知道怎麼樣處理這件事情了。那孩子在打的時候呢,其實就是求助的過程,我們可以蹲下來問問孩子說,:孩子,你打媽媽是因為你很生氣,對嗎?你生氣是因為別人都關上門了,你沒有關上對嗎?”我們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共情,去理解孩子這個問題背後的一個心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是理解你的,我是你的媽媽,我是你最親近的人,我可以理解你,我可以幫助你。接下來的過程中呢,我們在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可是你打媽媽,媽媽會很疼的,那這件事情你沒有做到,你要不要再重新試試看,或者是你需不需要媽媽的幫忙?如果你需要媽媽幫忙,你可以告訴我,媽媽就在這兒,隨時都可以幫助你。”如果孩子確實在他這個年齡段力所不及,確實做不了的事情,我們也要坦誠地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非常的想嘗試這件事情,你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呢,你現在能力有限,還做不到,媽媽相信你再過幾年,一定可以做到,相信你在長大,像爸爸一樣大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這些事情了。那我相信,透過這樣的互動模式,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理解和接納。在這個接下來的過程和行為當中呢,也不會這麼憤怒了。孩子的憤怒其實就是源於她的內心不被理解,源於他的自尊心很強,不願意嘗試自己的失敗,源於自己沒有辦法接納自己做不到這些事情的事實。那我們作為媽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相信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會不攻自破,他以後不會出現這樣類似的行為了。我們問題中的這位媽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試一試好嗎?

    我們的處理方式是要理解孩子現在是什麼事情做不到,他是需要我們的幫助,還是需要我們的支援,還是需要我們給他鼓掌等等。那還有一方面,當他出現打人的狀態,我們要很嚴厲的,面部表情很嚴肅的,讓他感覺到打人是不對的,那他要透過一個正確的方式來求助,或者是溝通,那就是要說出來,表達出來,也就是我們要教孩子學會問題的解決。當他打媽媽了,媽媽的表情要非常嚴厲,並且告知他,這是不對的。當然了,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允許她發一會兒情緒,發洩完之後,還是要跟他用黃金八步法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他學會下次再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學會求助,用正確的方式,也就是,用語言來表達,來找別人的幫助,很顯然這個孩子經常遇到挫折,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生活自理,都會遇到一些挫折,那他的這些能力可能會差,那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能力,比如說能力的訓練,比如說生活自理,那麼就把日常生活中,需要他自己做的就讓他自己做,千萬不要替代和包辦。那麼社會交往能力,也許孩子很弱,但是我們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可以釋放這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的與他人交往,慢慢的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越來越強,他遇到類似這樣的挫折就會越來越少,那麼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來越強,我們就可以給他很多的支援和鼓勵了。

    另外要說一下這個孩子需要大量的情緒宣洩的一些過程,那麼我們需要帶他多跑、多跳、多蹦起來,讓他體記憶體在的一些負能量,都宣洩出去,我們建議家長帶孩子要在外面去跑一跑、跳一跳、動一動,不要總在室內做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是需要讓他運動起來。好啦,我相信我們的家長聽了這個問題的答疑,以後一定會明白,原來首先考慮到的是,我沒有連結到孩子的內心感受,有沒有培養好孩子的能力,他交往的能力,或者是他生活自理的能力。第三,我需要幫助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表達,第四,我需要引導孩子逐漸的建立信心去解決。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2 # 棗棗

    孩子雖小,問題雖小,您作為家長能及時發現這樣的問題,值得欣慰。

    1.我想在解決問題之前,您最好找個時間,找個安靜的房間,泡一杯咖啡,好好靜下心來,想一想,想什麼呢?想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一個四歲的孩子,他為什麼敢把情緒透過這樣的方式發洩在家長身上?是否是這幾年來,孩子所接觸最多的人,比如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裡,是不是用打來作為發洩自己情緒的出口,恐怕八九不離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特別是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能力還不強的時候。

    2.有個叫做踢貓效應的故事,建議您去了解下,如果您把情緒往比自己弱小的生物身上轉移,以武力的方式,這個孩子他就會這樣,此處受到的氣,就發到那處,前提是他知道,那處必定會包容他。他打你,因為他知道,第一次他這麼對你的時候,你允許了,透過打親近的人,他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下次,下下次,他會繼續。

    3.你要找準行為背後的原因,下次他這麼對你的時候,要制止他的行為,進行教育並幫孩子調節情緒。

    4.要做好3,你得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不要爆發,不要發洩,你的情緒是會很容易傳染給孩子的。

  • 3 # gc微醺

    孩子愛打人,本身就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愛打親近的人,說明是由於親近的人的溺愛造成的,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動手打人的時候,親近的人能及時制止,並開導管教,孩子可能不會養成這個習慣,習慣已成,就得由家長督導改正,不要以為打親近的人沒有關係,不加以管教,任由孩子發展,以後他可能會去打別人,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給別人帶來傷害,讓自己身陷囹圄。我想這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是璞玉,還需家長耐心雕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開機按鍵壞了怎樣可以開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