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者良言

    1.結腸癌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結腸癌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動物蛋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及運動量減少、吸菸有關;另外遺傳易感性在結腸癌的發病中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其中家族性腸息肉病被公認為癌前期疾病;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也與結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2.結腸息肉癌變的風險大嗎?

    這個不好說,主要和息肉的病理型別、息肉的狀態有關,其中腺瘤樣息肉的癌變率最高,息肉體積大、多發息肉、無蒂息肉、扁平的息癌變的可能性較大;

    3.如何預防結腸息肉癌變?

    增加蔬菜的攝入;低動物蛋白、低動物脂肪飲食;戒菸戒酒;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開水:能預防便秘,減少糞便在結腸的停留時間,可減少腫瘤的發生;明確息肉病理型別:若癌變風險較大,宜儘快切除;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結腸癌變,有利於早期干預、治療,降低死亡率。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

  • 2 # e醫路同行

    腸息肉與腸癌。

    腸息肉與腸癌,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首先,息肉是一種形態學描述,腸息肉指的是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根據腸息肉的病理學特徵,可分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贅生物。臨床上,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最為常見。炎性息肉一般由腸道反覆發作的炎症反應引起,通常無癌變風險。而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徑≥2cm的廣基腺瘤性息肉,約半數癌變。但從腺瘤到癌的演變過程通常約經歷10~15年。

    腸息肉,我們首先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如積極治療結腸炎,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可行內鏡下摘除,或者是腹腔鏡下或開腹腸段切除。預防腸息肉的復發,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積極治療原發病。2.補充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保持大便通暢。3.注意飲食衛生,儘量少吃難以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儘量減少對腸壁刺激。4.戒菸戒酒。5.定期複查。

  • 3 # 龍雲相伴遊寰宇

    我是M0期高化分腺結腸癌患者,今年是施行切除手術,並化療4次後的第4個年頭了。記得第2個年頭時,去定期複查,腸鏡顯示,結腸另一地方又出現一個黃豆粒大小的息肉,我當時便毫不猶豫地請求醫生,作了微創手術予以切除。至今複查己沒有了。

    所以,我認為即使是正常人,也一定要養成每年體檢的好習慣。特別是要作一些必要的專項檢查,如腸鏡等,一旦發現有息肉,應馬上讓醫生處理,以免癌變,甚至復發。要作到有病及時醫治,不能拖延,防患未然,對保證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癌症患者更應該如此。

  • 4 # 腫瘤科小飛俠Dr周

    我們正常人的腸粘膜是光滑的,從粘膜表面長出一個隆起樣病變突出到腸腔,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腸息肉。它可發生在腸道的任何部位,可為單個或多個,大小可幾毫米到幾釐米不等。小腸息肉症狀不典型,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腹痛和腸道出血。大腸息肉多見於乙狀結腸及直腸,大腸息肉約半數無臨床症狀,當發生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其表現為:1.腸道刺激症狀,如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粘液血便。2.便血可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現不一,高位者為糞便中混有血,直腸下端息肉則為糞便外附有血,出血量多為鮮血或血塊。3.腸梗阻及腸套疊,以盲腸息肉多見。腸息肉從病理上可分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其他(包括化生性息肉、粘膜肥大贅生物)以腸鏡病理為金標準定診。

    治療及預後:大腸息肉有蒂者可內鏡下摘除或圈套切除,如有癌變則根據癌變範圍,選擇區域性腸壁或腸切除手術。成人大多為腺瘤,腺瘤直徑大於2cm者,約半數癌變。

    特別說一下,如果診斷家族性腸息肉病、Gardner綜合徵(腸息肉合併多發性骨髓瘤和多發性軟組織瘤)都與遺傳因素相關,癌變傾向明顯,除處理原發病外,需終身隨訪。

    腸息肉長不長真不是我們主觀能夠決定的,為基因易感性所導致。不過我們平時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多食水果蔬菜,少食高脂肪及油膩食物、勞逸結合適等也有助於降低腸息肉發生的機率。有家族性腸息肉或惡性腫瘤家族史者務必定時體檢行腸鏡檢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膠捎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