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戀戀紅塵714

    清代皇帝諡字為21字(光緒帝)或23字或25字(努爾哈赤),和碩親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帝的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咸豐帝的諡號為: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乾隆帝的諡號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恭親王奕訢的諡號為:忠

    曾國藩的諡號為:文正

    清代大臣的諡號規定: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諡。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諡。得諡號者只有曾入翰林,或獲授大學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諡號中,又以“文正”最為難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議;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獲諡“文正”(如曾國藩)。文正以下的諡號則有:文忠(如李鴻章),清朝只有約十人得此諡號;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武功成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

  • 2 # 投降輸兩倍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的諡號是文正。

    諡號就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的一種稱號。在北宋宋仁宗時期由文貞演變而來,因為宋仁宗名為趙禎,為了避諱,所以改文貞為文正。司馬光說“文正諡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文,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司馬光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

    清朝獲文正諡號的只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咱們對此八人進行一個分類:

    一、帝師之尊獲諡:朱珪、杜受田(助咸豐打敗奕訢)、李鴻藻(與李鴻章無血緣關係,名字巧合而已)、孫家鼐(京師大學堂首任管理學務大臣,也就是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二、博學、政績獲諡:湯斌(明史編撰Quattroporte)、劉統勳(宰相劉羅鍋父親)、曹振鏞(曹操嫡脈後裔)、曾國藩

    由此可以看出,獲諡文正者,要麼是帝師,要麼是功勳卓著之人。

    李鴻章未獲諡文正,一是李鴻章武將出身(淮軍創始人,曾國藩最得意弟子),二是清朝晚期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名聲受損,百姓和清流的出氣筒總不能讓清政府來當。

    故此,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李鴻章未獲文正諡號也是情理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拿到OPPO R15的小夥伴,這款手機的實際拍照效果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