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心飛翔ZF
-
2 # 邪哥說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慨嘆鄉愁!時間和空間的組合,再加上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給讀者繪出了栩栩如生的畫面,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引導讀者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後,再襯托、加重了鄉愁的悵然感,使人在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之間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
我記得一句通俗易懂又壓在心頭沉甸甸的話: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古時交通不便,音信難通。人們出遠門都是步行、騎乘車馬或乘坐舟船,需要的時間、費用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出遠門的人,回鄉是很艱難的,許多人往往一去就是永決,但對故土的眷戀、依纏又鐫刻在腦海中,靈魂深處,所以大家都會有難解的故鄉情結。
一說起這種難解的故鄉情結,都會引起遊子們的共鳴,所以千百年來思鄉、戀鄉、憶鄉、……之類的有關故鄉的詩詞文章雖然很多,但都有不錯的認可市場。
象王維的《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等許多都是描述鄉愁的上佳之文。
細細品味,本詩慨嘆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迷茫惆悵之後,筆鋒一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的鄉愁是不是濃的有一種壓的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
3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黃鶴樓》為唐代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時感慨而賦,相傳李白登樓閱此詩後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由此可見該詩實為一首震古爍今的名作,詩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該詩前半寫登樓之感,後半寫登樓之所見及由此而引發的思鄉之情。我從中體味到了如下意境:
一、世事無常,人生無奈。
作者登上黃鶴樓,想起一去不復返的黃鶴、看著空餘的黃鶴樓、悠悠千載的白雲、滔滔不息的江水,慨嘆黃鶴、江水的一去不返,而不變的只有臨江而立、默默守望這一切的黃鶴樓和悠悠的白雲,表現出作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之情,只好坦然面對逝去的、從容接納“空餘”的一切,除此別無選擇。
二、得失之間、欣然面對。
該詩最後兩句,面對黃昏時分煙波浩渺的江水,客居他鄉的作者雖發出了“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慨,但他也曾欣賞到了“歷歷的晴川”“萋萋的芳草”及別樣的“漢陽樹”、壯觀的“鸚鵡洲”,雖有睹物思鄉之苦,但也不乏品賞異域風情之樂,得失之間無法權重,欣然面對即可。
其實歲月總會把“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日子雕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也許無奈、俗氣但真切、自然,充滿了人間煙火味,這也許才是生活吧。
-
4 # 駝鈴悠悠
《黃鶴樓》這首詩的意境與"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意境有相似之處,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明月曾經照古人”的物是人非、無法留住時光之悲與"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無力之感的意境吧!
-
5 # 手機使用者15828288860
崔顥的《黃鶴樓》詩從開頭的黃鶴樓得名寫到鸚武洲實景,再把在樓上看到的來彺不息的船支一直到看不見的壯觀場面都寫到了淋漓致;據說,李白到黃鶴樓準備題詩,筆薰滿墨汁,臺頭看見崔顥的詩,把筆放下雲:“此地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從此顥名大震,可見《黃鶴樓》之詩的不般乎!謝謝。
-
6 # 謝小樓
《黃鶴樓》這首詩,是唐詩中是經典的七言律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後人也多以《黃鶴樓》為唐七言律詩的壓卷之作。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這首詩的意境,有三個方面:
一、仙蹟渺渺《黃鶴樓》的前兩聯,是追懷曾經發生在黃鶴樓的仙蹟故事。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yī]的仙人,乘鶴在此休息登仙。《寰宇記 》上說:“昔費文偉(禕)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樓憩駕,故名。”又傳說仙人王子安乘黃鶴路過此地(見《齊諧志》)。
而今詩人登上黃鶴樓,沒有黃鶴,沒有仙人,唯有白雲悠悠。
仙人,象徵著長生,象徵著能擺脫俗世牽絆的自由,在對古之仙蹟的追懷中,暗含著詩人的超脫自我的渴望。
二、天地悠悠《黃鶴樓》的第三聯,從對古代仙蹟的追懷中,轉到眼前之景,但見天高地廣,草木歷歷,芳草萋萋,營造出一個天地悠悠的廣闊意境。
天地越廣大,個人就越渺小,個人就孤獨,人在天地之間,無所聯結,無所憑依。
三、人生茫茫正因為人在天地間無所憑依,所以就會思念起故鄉,渴望尋找到人與世界的聯結,然而,鄉關難尋,唯有煙波浩渺,再一次強化個人的孤獨感。
個人想超脫世俗而不能,想尋找人生的歸處而不得,天地無比廣大,而個人卻無比渺小,天地悠悠,人生茫茫,人當何以自處。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正是擊中了人生的普遍的茫然之感,所以才會引起歷代讀者的共鳴。
回覆列表
送別!
送君春水三千里
別去依依淚眼張,經行處處起蒼茫。
送君春水三千里,還我秋波幾度涼。
南木枝頭花失暖,東籬菊上露凝霜。
天涯目斷蓬山遠,月夜烏啼隻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