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漫史話
-
2 # 高廣銀
大英帝國在鼎盛時期,統治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有多大呢?將近3500萬平方公里,比今天的俄羅斯、中國、印度加起來都要大。現在世界上所有用英語做官方語言的國家,歷史上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我們再說國力。巔峰時期,英國的工業產值幾乎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而且就集中在英國本土那一點點地方。後來還有誰達到過這個水平呢?只有美國。我們不要忘了,英國只是一個小島國,美國是一個有著洲際規模的大國。英國的這個成就更不容易。
日不落帝國曾經的殖民地版圖英國,現代世界的“原型庫”
再看今天世界上的經濟作物分佈:斯里蘭卡的紅茶、埃及的長絨棉、馬來西亞的橡膠、西非的可可、南非的菸葉……這些地區特產你可能都聽說過,但是我告訴你,這些東西原來根本就不產在那裡,全是英華人後來引種的。
可以說,今天世界上的經濟作物分佈圖,相當一部分都是大英帝國當年一手繪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現代世界正常運轉所依賴的那些制度,大部分都是英國首先創立的。像西方的議會制度、陪審團制度。即使是我們華人,今天和我們國家、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制度,追根溯源也可以追溯到英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現代工廠、第一家中央銀行,都是英國首創的制度。
所以有一位歷史學家就講,你不瞭解英國,就不可能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英國為什麼能成為英國?
當然,本篇不是要講英國多麼重要,而是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英國為什麼能成為這個樣子?
論先天條件,英國可以說很一般。你看一下地圖就知道,英國不過是地處亞歐大陸西南角上的邊緣島國,而且當時的面積比今天的英國還要小,就是英格蘭這一塊。在當時的歐洲國家裡面,它既沒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搶先發現新航線的先發優勢,又沒有法國、俄羅斯這些歐洲大陸國家那種人口、領土和資源的優勢,可以說是握一手爛牌。
可就是這樣一個邊緣小國,用了300年時間實現“逆襲”,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佔據了世界的中心位置,左右全球的政治經濟秩序。
這種成功完全可以用“ 過分 ”這兩個字來形容。那這是為什麼呢?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說秘密你肯定想知道。
這個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四個字:“ 制度精神 ”。你可能會說,制度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但為什麼就是大英帝國崛起的最主要的秘密呢?這是因為,英國特別善於運用制度來形成優勢,形成力量。這是它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的地方,是它壓箱底的東西。
舉個小例子,英國議會曾經立法,設一個“全民食魚日”,規定每週有一天全華人民都要吃魚。那議會為什麼要對這麼瑣碎的日常小事還要立法呢?目的就是要推動英國成為一個海洋國家,讓每一個普通英華人的生活都和海洋發生關係。最後結果呢?漁業發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水手培養起來了,這些可都是未來英國航海和海軍的基礎。所以這個小小的、甚至有點瑣碎的制度設定,實際上是英國在成為航海民族道路上的重要一推。用“鷹眼”重新解讀英國
英國這個發展演化的過程當中,有意思的事情當然不止這些。如果我們繼續用高解析度的歷史解讀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對很多我們自以為很熟悉的歷史事件,多多少少都存在誤讀。
比如說英國革命,它根本不是我們常說的“資產階級革命”,因為當時資產階級根本還沒有登上政治舞臺。另外,英國革命的第二階段,1688年的光榮革命也不是一場水到渠成、必然發生的革命,而是一次意外。一個神秘男嬰的降生,讓英國曆史徹底改寫。
再比如說工業革命。過去很多歷史書說英國率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是圈地運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自然科學發展提供了知識基礎,邏輯很順。但事實上,圈地運動進行了兩百多年才有了工業革命,而那些搞發明創造的主角根本不是科學家,而是技術工人,他們連牛頓都沒聽說過。所以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真正原因一定是在別的地方。
你會發現,英國除了給出很多認知上的修正以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細節。這些細節可不是一般的歷史花絮,它會不斷引出你的問題,讓你的思維不斷開啟——
比如英國式戰爭,要知道英國崛起的300多年時間差不多一半時間都在打仗,重要的是它幾乎就沒輸過。為什麼呢?這種“百戰不敗”背後有什麼秘密呢?
再比如英國式的帝國管理。我們都知道英國的本土面積和我們廣西差不多,那它怎麼來管理遠隔重洋,文化各異,面積超過自己上百倍的海外殖民地呢?就拿印度來說,當時5000個英國官員就管理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的幾億人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又比如處理失敗,英國崛起歷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失敗就是美國獨立戰爭。但是面對這麼大的一場挫敗,我們發現英國管理失敗也管理得很好。回頭看歷史的話,你會發現,大英帝國很快又進入不斷擴張的常態,好像這場大挫敗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那英國具體是怎麼管理失敗的呢?它怎麼能做到從失敗當中從容退場呢?
所以你看,英國曆史就是一座可以持續開採和挖掘的知識富礦。
回覆列表
準確來說,是大英帝國的崛起。
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在全世界範圍內協助傳播了英國的技術、商業、語言和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英國殖民地人民無法決定其自己的命運,英國本土的資本主義卻在繼續發展。
從殖民地的角度來看大英帝國,可以說是譭譽參半。殖民地從英國那裡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獲得英國的法律框架與國際性的語言英語。在殖民地脫離帝國獨立之前英國都會試圖將它的議會民主制留給殖民地人民,結果並沒有全部成功。獨立後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
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